素描中人物情绪的表现和画面气氛的传达
2009-05-13安君吉平
安君吉平
人物是中外美术作品中的常见表现题材。其中重点表现人物情绪的素描在其中占了很大比例。这类素描作品的主要目的在于刻画和表现人的瞬间情绪。这些作品在展现一定情绪内容的同时,向观者传达了作者的审美倾向和对于人物情绪的主观理解。从这层含义上讲,作者所要表现的人物情绪和画面气氛就决定了他对各个绘画因素的选取和运用。这点不但体现在对主体人物的表现上,而且有时也体现在对画面场景的设计上。情绪就像无所不在的空气,游移于画面整体,贯穿绘画过程的始终,支配着各种绘画因素的组合与应用。
对情绪的刻画、表现、挖掘与探索,始终是绘画大师们对人物素描的最高追求之一。如图1《伦勃朗不同时期的自画像》所示,从不同时期的伦勃朗的同一张脸上,流露出了不同的情绪与性格特征,让人们在叹服画家高超的技巧的同时,也在回味画家对人物情绪与内在性格特征孜孜不倦的探求。
在表现人物情绪的过程中,有诸多的绘画因素以不同的面貌呈现于我们面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形的组合与明度对比的控制。
一、形的组合
首先,就形而言,每种形都有其内在的特殊性。对于绘画的形,最基本的分类为点、线、面。点的外形有时如缩短的线,有时如缩小的面,且多点有序排列,可转化成线,多点相邻、相聚、密集或重叠排列,可转化成面;线有分割、导向、包围、延展的特性,线的排列、交叉、密集、重叠、包围,可转化成面;面有很多种,我们常将复杂的形体概括为三角形、方形、圆形等简单几何形。如圆形优雅与柔媚;长方形规矩与稳重;三角象征着坚强与刚毅……
其次,我们可以借助形的组合来完成人物素描中对不同形象的刻画。具体来讲,我们可以根据想要表达的人物情绪,来组织安排人物素描的构图、透视、体块的组合,动态的扭转角度等等。尤其要充分利用形的各种对比关系:方圆、曲直、长短、高低、大小、疏密、繁简、整缺、动静……加强或减弱这些对比关系,可以使我们较为强烈地表现人物的某一特征或表情,而弱化画面其他部分。
如在图2伦勃朗的作品《裹头巾的留须亚洲人半身像》,是带有速写性质的人物素描,描绘的是一位东方男性肖像,画面情绪坚毅果敢。在画面形的对比关系上他把人物的面部置于正立的三角形与倒立的梯形的交叉点上,并且,点线面的对比关系在面部最为集中,使人物形象产生辐射能量,增强了画面的可看性。
二、明度对比的控制
在素描中,明度对比对构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明度对比大约可分为九级:白、灰白、浅灰、亮灰、中灰、暗灰、深灰、灰黑、黑。明度差二级以内的明暗对比比较模糊而含蓄;明度差三级至五级以内的明暗对比清新而明快;明度差六级以上的明暗对比鲜明而强烈。
如在图2伦勃朗的作品《裹头巾的留须亚洲人半身像》中,左边亮色多而右边多为重色。这种安排,运用了该三角形给人的稳定感受和绝对色差比(黑、白)来暗示稳重干练的情绪内容。在亮色域描绘上,再次干脆利落地处理了脸的正侧面的形与黑白对比,并同时安排了精致的面部表情刻画与代表圆形的曲线,不但平衡了暗色调给人的重量感。更重要的是可以突出人物面部的情绪表情,使画面情绪凸现。
又如,在图3库尔贝的《自画像》中,画家使明暗强对比集中于人物的面部。帽沿的投影、眼睛的暗部、鼻底的投影都处于一种透气的重色之中,而眉弓、颧骨和嘴角处的明暗对比的精到刻画都使库尔贝那有一点不屑、一点傲慢与一点不羁的神态跃然纸上。而帽子与外套的深灰色色度很近且相互呼应,简练而概括。而背景浓重的深黑色似一块大的幕布,给表现人物的表情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明暗色调氛围。
三、人物情绪表现的一些经典手法
1、加大人物面部及动态与其他部分的形的对比与联系强度
在图4威尔·巴尼特的作品《黄昏时人和猫的研究》中,作者致力于表现黄昏时主体人物的宁静心绪。在画面上,画了一位几乎成直角侧坐的女人和一只同样角度蜷卧着的猫,二者重心位置在纵轴上靠近画面的黄金分割线。大自然中的许多物质都以此分界为基准,给画面带来了一定的稳定性质。展现着宁静的美丽与永恒。正面放置的臀腿呈稍带弧形的收敛式长方形,下端是直线,背景以水平线进行分割,使画面边缘、人、猫的底部边线呈平行状。通过平稳的画面分割、上端大量空白的留出、弱的黑白对比、柔和的色彩过渡、规矩的形概括,使代表平静色彩的情绪内容充斥了整个画面。这样的选择不是绝对化的,凡事有破才有立,否则将会导致呆板与机械。在这幅作品中,少量三角与弧线的运用即起到了调和主题情绪的效果。追求平静而不囿于绳规,运用含有不同情绪暗示的概括形,通过精微的对比,反衬了主题情绪。
2、加大人物面部及动态与其他部分的明暗对比强度
人物面部及动态中所蕴含的表达人物情绪的内在因素很多,因此,通过加强人物面部及动态与其他部分的明暗对比强度,十分有利于人物表情及情绪的刻画。如在图5阿列卡的《塞缪尔·贝克特像》中,明暗对比关系最强的是人物的头部,其次是手部,因此,使观者的视线被紧紧地吸附在面部情绪的表现上,并且,使观者读画时沿着画家所创造的秩序而展开。
3、加大人物面部刻画的精微程度
人物面部是人物情绪表现最为集中的场所,因此,加大人物特征刻画的精微程度,可以使人物的表情与情绪表现得入木三分。如在图6丢勒的《母亲像》中,画家对于眼睛的特征、眉毛的走向、嘴部的肌肉、额头的皱纹及颧骨周围的起伏都极其精到的表现,使老人的沧桑、坚韧的面部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4、通过画面整体的形的联系与对比,创造一种整体的画面氛围
一幅素描作品的某些元素,应该与其他部分建立视觉联系,这样就会给整幅画面赋予一种情绪与氛围。米勒与凡高在这一方面做得极为出色。
如在米勒的几幅素描图7、图8和图9中,画家综合应用了形与色的对比与联系,把人物放在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之中并融为一体,使人物的情绪在整幅画面之中充溢、流淌。
同样,在图10梵高的《忧愁的农夫》中,画家综
合应用形与色之间的联系与对比,人物膝盖处的方形与椅子的方形,以及散落于画面其他各处的大大小小的方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而农夫低垂的头部的三角形与这些方形的对比加大了人物情绪的表现。
综上所述,在表现人物情绪时,我们可以在各种对比因素如方圆、曲直、长短、高低、大小、疏密、繁简、整缺、动静、明暗中,选取最有利于该情绪表现的绘画元素,并加大其在整个画面中的比重,安排好这种带有冲突性对比因素的比重,将使我们所要表达的情绪主题将更加突出。人类的情感和情绪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当它被画家定格于画面时,就成为激发各种绘画元素的内因,并由此滋生繁衍出千姿百态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说,在这些画中,情绪是画面的灵魂,支撑和制约着全部的画面因素。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