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2009-05-13李桂玲

群文天地 2009年21期
关键词:水袖秦腔戏剧

李桂玲

一段段甜润清亮、刚柔并济、字正腔圆的秦之声,唱出了李宏对秦腔艺术的执着追求,唱出了李宏对秦腔艺术的酷爱和眷恋。“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梨园精英,宏扬秦韵”,是对她个人戏剧专场演出最恰当的赞誉。

艰难的选择

1982年,13岁的李宏以优异成绩考入陕西省乾县戏校,专攻小生、须生。由于她扮相俊美,加之对表演艺术准确的领悟,在诸多同学中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在演出中先后饰演了秦腔传统戏《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景、《软玉屏》中的丁守梅、《春江月》中的柳宝、《八珍汤》中的常天宝和《湖阳春梦》中的宋弘等性格各异的戏剧人物。她在舞台上凭借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对人物内心的准确把握,奉献给观众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1986年在老师的指导下,她考入了甘肃省平凉地区灵台县秦腔剧团,成为一名正式演员后,她更加珍惜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也更加勤奋努力,很快在表演上就有了长足的进步。1988年在平凉地区青年演员大奖赛中,凭借传统戏《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景一角荣获优秀表演奖。

正当艺术之路在她面前刚刚铺展之时,为了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追求幸福生活,她放弃了灵台县秦腔剧团的正式工作,放弃了大舞台,来到了西宁,走上了《艺苑》、《茶社》的小舞台,艺术造诣非但没有提高,反倒是丢弃了许多。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为了爱,她放弃了自己所热爱的艺术,然而谁知生活中的爱却抛弃了她。她曾迷惘、颓废、郁闷,也曾想过以结束生命来告诫世人爱的浅薄、爱的轻率、爱的欺骗、爱的不真。但一想到年幼的孩子,酷爱的秦腔和舞台,经过痛苦、艰难的抉择之后,她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重返秦腔戏剧舞台。

不懈的追求

经历了生活的艰辛和困惑之后,李宏变得更加坚强,也更加勤奋。2005年,当时的西宁市秦剧团为她再次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戏剧舞台,她充分利用自己的艺术天赋和艺术悟性,勤学苦练声腔和身段,虚心向戏剧前辈和老师学习和讨教,细心揣摩,潜心钻研,从老艺人的遗韵中汲取养分。先后在《周仁回府》、《火焰驹》、《五典坡》、《打金枝》、《葫芦峪》等多部传统戏中担纲主演,通过这些剧目的演出,她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也使她在戏剧艺术表演上日渐成熟。

2007年,她以移植剧《司文郎》一剧参加了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戏剧红梅大赛”,一举夺得了“红梅大赛”梅花金奖。《司文郎》是以《聊斋》中的故事为素材,经过作者大胆构思、新编的一出“鬼”戏,剧中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人间悲剧,具有较强的讽喻意味和警世作用。这个故事发生在“阴”“阳”两界这一特定环境之中,主要人物亦人亦鬼、忽女忽男,整个舞台空间处在真、假、虚、实相互交替的变化之中,展现了一个普通而离奇、严肃而荒诞的故事。李宏在该剧中饰演宋九郎,宋九郎因身处阴阳两界,角色中运用了大量的水袖功来表现亦人亦鬼、忽女忽男的场景。为了演好该角色、练好水袖功,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外要练功,内要练心”,练功和练心相结合。在大赛上“水袖”随着她的唱腔、念白、情感,表现出如泣如诉或奔腾激昂的情绪。正是她扎实的基本功和内在的心劲打动了大赛评委和观众,使李宏在戏剧艺术的道路上迈上了新的台阶。

2008年,她对秦腔艺术的执着博得了著名秦腔艺术家李爱琴的厚爱,收她为徒,并排演了全本《周仁回府》,她成为了目下唯一一个李大师排演全本《周仁回府》弟子。2009年5月她被陕西省振兴秦腔委员会评定为秦腔名家流派李派传承人。

圆梦的泪水

李宏时刻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艺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名言,在戏剧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追求与探索。“天道酬勤”,在四年的时间中,她所扮演的角色不仅技艺含量越来越高,而且情感表达也越来越准确和细腻。在成为著名秦腔艺术家李爱琴爱徒之后,她“如鱼得水”,为了向艺术的更高殿堂再迈进一步,主动向团里提出举办“个人戏剧专场”。对于西宁市戏剧团来说,举办个人专场已不是第一次,曾为张晓桃、焦可印伉俪从艺四十年和梅花奖得主屈巧哲举办过戏剧专场。但是为一个还不鲜为人知的、名气还不很宽泛的青年演员举办个人戏剧专场这还是第一次。在剧团和相关单位的支持下,“‘秦韵情李宏戏曲专场演出”于2009年10月16日在青海武警总队礼堂举行。

李宏戏曲专场演出了《司文郎》、《打镇台》和《陆游与唐婉》。在《司文郎》中,她的水袖花子舒展、轻松,通过掷袖、抛袖、拂袖、背袖、翻袖,表现了宋九郎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愤怒、不满、嗔怒、沉思、悲愤、幽怨和凄凉的心境。在《陆游与唐婉》中,力求飘逸、洒脱、儒雅、大气,在声腔的运用上采用了轻声与强音吐字和轻音行腔,凄美而又准确地刻画了陆游此时此刻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在《打镇台》中,她很好地运用了戏剧中的“唱、念、做、打”,通过这戏剧中的“四功”很好地把握住了王镇的性格特征、感情变化的脉络和内心十分强烈的冲突。她的表演中不仅看到了秦腔艺术固有的法则脉络,同时也能感受到秦腔艺术创新的轨迹。

李宏戏曲专场演出获得成功。在舞台上当她手捧着一束束鲜花和馈赠的字画时,泪水夺眶而出,这泪水中包含着艰辛付出、关爱理解,也包含着收获和感激……

在二十多年的秦腔艺术生涯中,李宏不断历练、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寻觅,在汲取秦腔艺术丰富营养的同时,融入了其他戏剧门类和声乐之精华,很好地完成了自我一生活一心象一自我感觉—形象这一历程,并将内心体验和精美的外部表现有机结合,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情感真挚的艺术形象,架起独有的通向戏剧角色的桥梁。

时光荏苒。愿李宏的艺术天分,如顶天之树,随着岁月枝叶愈茂、花开愈盛,在艺苑的广阔天地里精益求精,再接再厉,收获硕果,用更高水平的表演技能去赢得观众,真正做一名观众喜爱的好演员。

(作者单位:青海省戏剧家协会)

猜你喜欢

水袖秦腔戏剧
传统戏剧——木偶戏
Singing the Changes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水袖起舞翩若惊鸿
曼妙的水袖
我的秦腔半生缘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水袖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