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做法探究

2009-05-13刘万清

都市家教(教育交流)·理论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化学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刘万清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多动脑子,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和实验教学,渗透生活中的化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提高 化学课堂 教学效果

随着全国素质教育的推行,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的一些教学方式或做法有可能难以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因此,要应对这场改革,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对以前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模式进行总结和探索是很有必要的。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觉得以下一些途径值得去尝试:

一、渗透情感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朔造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公民,我想这是对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化学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化学老师对学生进行情感和德育教育的素材比比皆是,当然这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也可以利用环境保护的素材让学生去理解保护自然,真爱生命的意义,还可以利用一些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去锻炼学生努力学习,勇于攀登,不畏艰难的科学品质[1]。

高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事情,因此可以适时的利用国内外化学家的事迹,让学生去理解和思考,去感受科学的魅力。笔者前段时间在讲到《合成氨》时,让学生看了一组资料之后,讲述了德国化学家哈伯的故事:一战中哈伯作为德国的军师,利用合成的氨来制取硝酸和炸药,导致130万人受到化学武器的伤害,其中有9万人死亡,幸存者中约有60%的人因伤残离开军队。这些都与哈伯研制的化学武器、指挥化学战有关。后来瑞典科学院考虑到哈伯发明的合成氨对全球经济巨大的推动作用,决定给哈伯颁发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消息传来,全球哗然。一些科学家指责这一决定玷污了科学界,他们认为化学家的发明不是用来残害人类的;但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科学不必总是受制于政治,科学史上许多发明既可用来造福人类,也可用于毁灭人类文明。随后我让学生展开讨论3个问题:第一,你怎么看待哈伯获得的诺贝尔化学奖;第二、你怎么看待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和平的关系?第三、假如你是化学家,你觉得合成氨的技术还有哪些方面是可以改进和突破的?学生的讨论和发言非常积极,各执一词,最后我进行总结,对他们进行哲学思想教育,让他们了解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树立良好的自然科学观,让他们也当了一次“化学家”。

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并多让学生动手参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很多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尤为关键。而在课堂上多穿插一些演示实验和趣味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让学生上来动手,可以在平时教学中潜移默化的锻炼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理论课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很多学校在不具备很好的开单独实验课的条件下,教师可以从教材中多挖掘一些化学实验信息,多做一些现象明显,探索性强的演示实验。自己边做边讲解,动作要规范,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然后请学生回答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最后让学生自己上来动手参与,再纠正其错误或不规范之处。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实验课的压力,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理论课中穿插实验课,我认为效果可能比单纯的理论课要好。

笔者在一次公开课中,进行碱金属的化合物的教学,遇到Na2CO3同NaHCO3的性质比较与鉴别的问题。在我们教师眼中,鉴别二者的确很简单,但是对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很少触及碳酸氢盐的化合物,而且部分学生对盐类物质的溶解性不熟悉,所以一筹莫展。倘若直接告诉他们用CaCl2溶液来鉴别,部分学生难以接受并记住,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区分它们:首先我拿出试剂瓶,让学生看清楚两种盐的形状特征,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前者是白色粉末,而后者是白色晶体;然后,再通过溶解这一操作,使学生加深取固体药品的方法以及溶解固体药品的实验操作;最后,我分别向刚配好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然后振荡,这一操作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难以掌握向试管中滴加试液的操作规范。我们可以边操作边讲解,然后走下讲台,让学生看看2个试管中的区别:可以发现NaHCO3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而Na2CO3溶液中出现浑浊,这时我们可以从盐的溶解性来帮助学生理解,写出离子方程式,然后再做总结;最后,让学生上来示范刚才的实验操作,教师随时留意观察,不规范的地方对其予以纠正和鼓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参与实验并且从中得到实验结果的喜悦。

三、指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可能有些人会不理解,化学作为理科,需要学生进行阅读吗?笔者认为,化学虽然是理科,但是很多内容是了解性的,还有一部分内容是要求记忆的,况且我们虽然提倡学生课前预习,可事实上很多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去预习教材或参考资料。所以在每堂新课中,我们可以首先针对教材的疑难点提出一两个问题,给学生3-5分钟时间,让他们带着这一两个问题去看教材或者教辅书,让学生从中再提出疑难问题,再记录下来,这样上课,由于重难点突出,所以针对性较强,而且给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看教材,所以他们接受知识也相对较容易一些,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当然,在每堂课结束之前,我还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总结,联系以前的知识点,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使他们的知识得到有效的巩固,形成一个网状的结构,牢不可破。

笔者在讲《环境保护》这一节时,由于内容繁多,而且大多是了解性的内容,所以先让带着2个问题去阅读教材:第一,你认为环境保护在意义何在?第二,当前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这2个问题贯穿了整节教材的内容,而且跨度比较大,只有学生认真看书和思考,才能回答出来。我用投影仪播放了环境保护的一系列资料之后,让学生来回答上面这2个问题,然后再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最后一个问题:假如你是环保专家,该如何制订你的环保计划?通过学生的讨论,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有的想法虽然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但是充满了智慧的火花,由此可见他们是花费了时间去认真思考的,只要学生去思考了,就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指导学生去阅读的目的,也潜在的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四、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突破自我,课堂上尽量的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只有在化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感觉学习并不枯燥,才能让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去投入到对化学的学习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热情和动机,学习效果自然会得到提高。

然而要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其实不简单的,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学科知识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很多教师的知识结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2]。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加强专业课学习的同时,要多学习和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在教学中如鱼得水,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现代科学中的环境、能源、材料、交通、医疗、电子、生命、农业等都是以化学为基础或与化学紧密相关,所以要求我们化学教师要多了解这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涉及到相关交叉学科时,才能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进行形象而生动的解释,让学生感觉到化学无处不在,从而意识到学好化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实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化学就在身边,很多知识或生活常识只是化学中的一个简单的原理而已:例如,我们在讲盐类的水解之后,可以联系农药化肥的使用:钾肥水解显碱性,而氮肥一般水解显酸性,所以草木灰一般不与氮肥混用;比如我们在学习了分子的极性之后,可以联系洗涤剂和一些常见分子的溶解性来解释“相似相溶”原理,加深学生对分子极性和非极性的认识与判断;我们在学习了原电池和电解池之后,可以用电极反应来向学生解释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原理。总之,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以上是我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经历,得出的一些体会。总结一下就是:教师要多动脑子,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多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情感教育、化学实验和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赵志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北京:第三届中学化学教学优秀论文交流暨表彰大会论文。2006。

[2] 曾水兵,后现代教师观与教师发展新理念。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11:57~62。

猜你喜欢

化学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如何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