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主义批评观照下的《白鲸》解读
2009-05-13胡天赋
胡天赋
摘要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发表后,英美评论界一片责难,贬多于褒。国内的评论也主要集中在对作品的主题,象征等方面的研究。用新的生态理论和生态主义批评为理论武器,对《白鲸》进行新的生态主义视角观照下的解读,可以发现作品中作者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对美好的人与人关系的歌颂,对人与自然关系遭到破坏的叹息和控诉及作者对人类发出的生态预警等,从而为人们重新解读经典作品提供帮助。
关键词《白鲸》生态思想象征生态伦理
一、引言
长期以来,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长篇小说《白鲸》因其多重的象征,复杂的结构,复仇的主题等。引起了学者和评论家不同的阐释,它的批评接受也经历了种种不同的命运。
该书发表在1851年,当时的《文学世界》首先发难,指责该书是一部“知识杂烩”,,与此同时,英国《新闻周刊》评击该书的风格是“狂乱得像交尾的野兔一样如痴似狂”。正如耶鲁大学教授理查德布罗德海德说的:“《白鲸》的文学批评声誉是复杂的,但是它在一般大众读者中的情况比评论暗示的还要糟糕”。他还说:“在这本书出版60年后,由于无人讨论,无人阅读,它似乎成了一本不存在的书”。
由于该书使用了《圣经》中的人名,象征手法,复仇的主题,所以,长期以来,国内的评论主要集中在对这些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如:(1)《白鲸》的象征意义:正义与邪恶一亚哈船长的性格:(2)复仇故事:(3)悲剧解读:,等等。本文试图用新的生态理论和生态主义批评为理论武器,对《白鲸》进行新的生态主义视角观照下的解读,以发现作品中的生态思想,作者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对美好的人与人关系的歌颂,对人与自然关系遭到破坏的叹息和控诉,作者对人类发出的生态预警,等,从而为梅尔维尔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人们重新解读经典作品提供帮助。
二、生态学思想及生态批评
正如美国著名学者和生态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指出的:“生态学是一门‘具有颠覆性的学科,那么它要颠覆的是什么?能想到的可能是这样一些:由科学所形成的既定概念:不断膨胀的资本主义的价值和结构酒方宗教反自然的传统偏见”。
欧洲的宗教,哲学,人类中心主义的自大狂妄是近现代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的根源。对此,沃斯特指出:“弗朗西斯培根关于把人类帝国扩展到自然界,‘对一切可能有的东西发生影响的梦想,突然间成了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甚至是自杀性的行为”。
从上个世纪50,60年代以来,人们愈来愈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原因在于愈来愈多的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人类对环境的索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地球母亲正遭受史无前例的灾难,我们给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带来了无法治愈的创伤。“现在每天约有100个物种永远消失,……在这个星球上,维持生命的资源。如空气,水和土壤,正被惊人地污染或消耗”。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引起了哲学家,伦理学家,作家,社会学家,等的热切关注。于是,生态理论就应运而生了,生态,生态理论,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等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观照。
三、《白鲸》的生态再解读
1、对人类贪婪的无情批判
捕鲸业曾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为美国资本主义早期聚敛财富立下了汗马功劳。“1846年全世界900艘捕鲸船中有735艘是美国的。……1853年美国人捕了8,000头鲸,获利1,100万美元”。光是美国人在西北海岸外每年捕杀的鲸即不下一万三千头。
因此,捕鲸业为美国日益发达的资本主义提供了不竭的发展动力,成了美国人,欧洲人趋之若骛的热门行业。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从事这个行当。“该行业之热门,以至于许多少女都梦想嫁给一位捕鲸船的船长”。“美国佬一天总共宰的鲸比英国人十年总共宰的还要多”。这是因为,鲸油既是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又是日常点灯照明的灯油,被猎捕的主要对象是抹香鲸,因为除了宝贵的鲸油外,捕鲸人还可以获取制造香料用的十分昂贵的龙涎香,从而牟取暴利。
对于这种盈利颇丰的捕鲸业,对于能带来巨大利润的杀戮,作者表达了他的厌恶和愤怒:“这镶牙骨的披谷德号变成了一片屠场,每一个水手都变成了一个屠夫”。他还如此描写捕猎鲸鱼的血腥行动:“鱼枪一支接一支地向这头飞逃的鱼投去。……此时。血水从这海怪周身各处如泻下的山泉—般喷出来。它的受折磨的躯体不是在海水而是在血水中滚动,这红色的水像开了锅似的沸腾,吐着沫子,伸展在后面有好几涅长”。
“南塔克特人是人类中最先用文明铸造的钢制镖枪来猎捕那了不起的抹香鲸……阿米利亚号开了先例之后,紧接着别的船。英国的和美国的。也群起效尤:从此太平洋上广阔的抹香鲸渔场被打开了”。
美国人的这种野蛮作为只是人类野蛮愚昧无知地对待自然的一个缩影。恰如沃斯特指出的:“如果说美国人在海外是一个傻瓜,那么整个工业文明在对待自然的所作所为也像是一个傻瓜,却很难说是一个无辜的傻瓜”。(p9,中译本序)诚哉斯言!妙哉斯言!
2、对自然之美,白鲸之美的由衷赞美
人类中心主义把自然作为人类掠夺,剥削,奴役,征服的对象,把大自然当作人类的对立物,这些都与统治欧洲的哲学思想不无联系。“在18世纪的欧洲大陆明显地感到培根的影响,例如在法国,狄德罗,孔多赛,以及布丰,全都鼓吹思想统治物质,人类统治自然王国的到来”。
尽管如此,有着生态思想的梅尔维尔却对大自然,对白鲸表达了充分的尊重和赞美,对比了人类的贪婪,残忍和白鲸及自然的美,给读者以极其深刻的印象。
“白鲸!……白鲸……那乳白色的庞然大物,好美啊,美得惊心动魄。它被地平线上灿烂的阳光一照,在早晨蔚蓝的海面上宛如一块活的乳白色水晶体,移动着,发出耀眼的光华”。
与白鲸之美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船长为首的人类的贪婪,邪恶,偏执和病态心理。在第四十一章,作者说:“埃哈伯对这头鲸鱼怀下了一种疯狂的报复之心,……到后来。他终于有了一种丧失理智的病态心理”。为了描述船长阴暗的复仇心理,作者在短短的两页篇幅里,仅“报复”,“病态”,“疯狂”,“神经错乱”。“偏执狂”,“胡言乱语”,一类的词汇就用了近四十个,作者的爱憎跃然纸上。这说明。“以实玛利对血腥的捕鲸场面的描绘不断地告诉我们,他从观察人对白鲸的谋杀中,学会了对大白鲸的同情”。
虽然说,作者有时对白鲸到底是否代表自然界中的恐怖力量,“态度有些游移不定”,但是在第四十二章,“白鲸之白”,他对白鲸大加赞赏:“白色甚至还被用来代表喜悦,因为在罗马人眼里。一块白色石头意味着一天的欢乐,在凡人的其他情感和象征方面,白色被定为许多令人感动的高贵事物的标志”。
对比人类的暴行,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白鲸的深切同情,对人类卑鄙愚蠢行为的愤慨:“因为世上的畜牲做出来的种种蠢事中又有哪桩哪件。人发起疯来没有做过,而且蠢得超过鲸鱼不知多少倍”。
3、与食人生番的友谊反映了作者的生态伦理思想
正如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折射生态伦理观念一样,作者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刻画也同样反映作者的伦理观念,甚至反映一个社会的生态伦理和生态哲学,因为生态伦理要求人与人的平等。梅尔维尔作为一个有着生态伦理思想的伟大作家。满怀深情地讴歌了人与人之间的爱心,特别是他刻画了故事叙述人和食人生番季奎格的动人友谊,从表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角度阐明了自己的生态伦理思想。
以实玛利不仅成了食人生番季奎格的知心朋友,而且在书的后半部分公开说他打算像食人生番一样纹身。并声称自己也是个野蛮人,“只皈依食人生番的国王”。这些夸口的大话并非故作姿态,而是他和食人生番之间兄弟友谊的真切写照。以实玛利也像柯勒律治笔下的老水手一样,最终学会了去爱“一切无论巨大或渺下的生命”。
生态主义者认为:“人统治自然绝对根源于人统治人”米尔布拉斯指出“我们的文明是一种统治的文明:这种文明被定向于允许一些人去征服另外一些人”。根植于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的西方文明认为“他们应当努力去统治对方,吃掉对方或者被对方吃掉。而美国人则相信,他们必须保持他们在全世界中的强者地位”。
在《白鲸》中。唯一的幸存者以实玛利躲过了和全体船员一同毁灭的命运,因为他热爱季奎格这个食人生番。热爱自然之美,富有警示意味的是。“由于他与季奎格的友谊和大自然的魔力而死里逃生。他抓住了季奎格的棺材船,并奇迹般地游过鲨鱼和海鹰,而达到安全地方”。
4、捕鲸船的毁灭—作者向人类发出的生态预警
生态文学学者王诺说:“生态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表达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理想,预测人类未来的文学。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是许多生态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梅尔维尔就人类的愚蠢行为,向我们发出了振聋发聩的预警。
作者对白鲸给予了极大的同情,由白鲸的命运联想到人类的未来。他把白鲸看成是自己的弟兄。在第九十四章里,他这样说:“我捏那鲸脂,捏到了我自己几乎溶解在其中的地步:我捏那鲸脂,捏到了自己进入一种奇特的疯狂状态:而我发觉自己不知不觉捏起我的同伴的手来”。
正是因为作者把大白鲸看成是人类的朋友,他才会从白鲸的命运中看到人类未来可能的悲惨命运,并向我们发出了警告。讲到船长带领大家追寻白鲸,他警告人们:“如今我们在追求那些梦想中的遥远的神秘莫测的地方,或是在艰难困苦之中追捕那鬼影似的魔头:……这样的目标不是领我们在迷宫中一无所获地打转便是让我们半路上在大海中沉沦”。这难道不值得人类去深思和反省吗?
早在第五十四章,作者就不无深意地描写了猎捕白鲸的德拉德尼被白鲸吃掉的惨剧。“那大鲸突然像大漩涡似的霍地转过身子,一口咬住了那个泅水人,衔着他上身高高冲出了水面,然后又一头扎下去,潜到了水下,……它已经吞食了拉德尼,可它的牙齿上还残留着他的红呢衬衣的碎片”。难道说这不正是作者向我们暗示人类的可怕前景吗?
对于成千上万的镖枪到处乱飞,人类肆无忌惮地大肆捕杀鲸鱼,一头头鲸鱼葬身大海的悲剧,作者流露了极大的担心和忧虑。“鲸鱼是否受得住如此无所不至的追猎,如此绝情的摧残:它们是否最终会受到种族灭绝的荼毒从此在海洋中绝迹:最后一头鲸鱼是否会像最后一个人一样,抽完最后一口烟,然后他自身也随着最后一阵轻烟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四、结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梅尔维尔的警世之作《白鲸》根本不是什么“大杂烩”,而是有着深刻生态学背景的生态文学作品。因为,“现代社会中自然的衰败与人的异化是同时展开的。人与自然的对立,不仅伤害了自然,同时也伤害了人类赖以栖息的家园,伤害了人类那颗原本质朴的心”。作者在书中有力地抨击了人类的贪婪,无知和愚昧。以及统治西方思想的哲学,宗教和人类中心主义:深情地赞美了大自然,赞美了大白鲸: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歌颂了一个所谓的文明人和食人生番的动人友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梅尔维尔向我们发出了生态预警:我们要善待我们生存于斯的地球。否则,人类的命运就会像捕鲸船披谷德号那样葬身海底,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