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探析
2009-05-13杨闯建薛莉
杨闯建 薛 莉
摘要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不仅综合地、集中地展示了丰富的传统艺术内容,还体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神,并与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
关键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传统文化
2008年是不平静的一年,带着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的伤痛,中国人以坚强乐观的心态迎来了奥运会圣火的到来,奥运会开幕式演出不仅使中国人的心灵得到慰籍,也鼓舞了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奥运会开幕式演出集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几乎囊括了所有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内容,展示了中国艺术家们的才华,为全世界的人民贡献了一台具有东方特色的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开幕式文艺表演场面之大,用人之多,演出之华美,再现了中国千年文明的精粹与魅力。
中国对于全世界来讲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不但有与埃及金字塔同样闻名于世的长城,还有古老的文字,四大发明、书法、水墨画、戏曲、古典舞蹈,茶文化等等。如何将丰富多样的艺术内容集中地呈现给观众,并与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彰显“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奥运承诺,这是一个重要的高难度问题。作为知名导演的张艺谋老师,以他令人叹服的才华,带领他的团队解决了这一问题,成功的打造了一台色彩纷呈的视听盛宴。甲骨文使人感受到了绵延而出的中华文明,水墨画的意境诠释了天人合一的和谐中国哲学。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名为《美丽的奥林匹克》,上篇为《灿烂文明》,下篇为《辉煌时代》,有《画卷》、《文宇》、《戏曲》等章节。火药、造纸术、指南针、活字印刷相继呈现,文房四宝、论语、礼乐、击缶、汉服、昆曲京剧、丝路飞天、太极功夫这些璀璨旖旎的中国文化元素,精练地完成了它承载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讲述任务,综合地、集中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1、礼乐中国。舞动北京。畅翔古今,和谐世界
08年奥运会的举行,以开幕式的文艺演出作为奥运会的前奏和序幕。并非首创之举。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乐舞来表现重要的仪式,传达人的情感则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早就提出了以“礼乐”治天下的言论,“乐”在儒家学说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对于“乐”给予人和社会的的影响和作用,在班固编纂的《白虎通德论》卷二《礼乐篇》所引的孔子的一段话,作了以下的论述:子曰:“乐在宗庙之中,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所以崇和顺,比物饰节。节文奏合以成文,所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意也。”在这一段文字中突出了一个“和”字,“乐”的存在是用以促进整个社会关系和谐统一的。中国文化中的“和”字同奥林匹克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奥林匹克不仅是为了让人类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时获得自我肯定的勇气,更是为了引领全人类追逐全世界的和谐与和平。如同中国选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作为本届奥运会的主题一样,204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相聚北京,跨越了民族、性别、宗教以及政治制度的界限。这一切都因为奥运会是和平的聚会,是真正全世界人民的聚会。
“舞”是“乐”的一部分,舞乐在不同的时代,都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延续原始祭祀仪式中的歌舞,神秘而庄严的味道慢慢演化,或欢快、或沉郁、或凝重、或激昂、成为不同社会阶层精神的传达。在歌舞的极盛时期唐代更是如此,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贫民百姓都无不喜欢歌舞。乐舞发展至今,依然是人们精神生活中活跃精彩的部分,它不仅是为自己载歌载舞,更是为了同他人分享。
2、歌唱祖国,连接世界,欢乐一家,其乐融融
在整个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中,“和”的主题贯穿始终。伴随《歌唱祖国》的歌声,56名各民族儿童簇拥着五星红旗进入会场,表现的是中国各民族的团结与和谐《文字》中孔子弟子吟诵的《论语》,活字印刷版对不同字体“和”字的呈现,代表了中国这个古老国家,自古都有着以“和”为贵的传统,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友好情怀《丝路》表现的是陆地与海洋两条丝绸之路成为连接古老中国与世界的友谊纽带,使中国能够广交朋友,互通有无,彼此学习,礼尚往来《星光》中由无数闪耀的星星变幻出的和平鸽,再次点出了“和”的主题。这一“和”字拓展了传统“和”字的内涵,包含了和平鸽代表的和平、友谊……:《自然》点出了“绿色奥运”的主题,“天人合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梦想》中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唱响的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伴随歌声呈现的2008个向全世界征集的笑脸,这些笑脸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语言,聚集在一起,体现着全世界人类的和谐与友爱。
3、太极八卦,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在开幕式演出《自然》一节中,太极拳表演展示的是另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拳路,它的特点是“动静结合、刚柔相济”。灯光亮起。“八卦”呈现。生动再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08名太极演员排成圆阵,体现了“天圆地方”。古画日月山川图。被孩子们染成了绿色,表达了环保的愿望,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论真谛。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认为太极是派生万物的本源。唐代孔颖达解释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周敦颐所著《太极图说》解释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太极拳刚柔相济、动静结合,气韵生动,要求行拳时顺平自然,天人相通,追求“无人之境”的心态,其认识论的根本观点和方法论核心,就是要求人与自然建立和谐统一的关系,保持宇宙、自然、人、物的和谐。《周易》的”三才”观,将天、地、人相并。在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中,人是天地造化的杰作,天生人。地养人。相对于天地而言,人在形体上何其渺小,但人可以取法天地的精神,“与天地合其德”,德配天地。在儒家看来,天地的精神主要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故天地的精神乃是大公无私:天地有生养万物之功,故天地的精神为“仁”仁即“生生”之义。如果说”上帝”是西方人精神的终极来源。那么“天“(天地)则是中国人的精神价值来源。“天人合一“蕴含着”兼爱“思想,这种理念为解决人与自然的对立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操作手段。在承认人与自然差别的基础上,把人类之爱推之于自然万物,从而以博爱主义将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统一起来。因此《自然》这个主题实现了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