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而沉重的注解
2009-05-13李光华李金凤
李光华 李金凤
摘要凯文·科斯特纳在影片《与狼共舞》中巧妙地用狼喻指美洲印第安人。通过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科斯特纳力图还原与维持印第安历史的真实。《狼图腾》这部重在张扬狼的精神魅力的“旷世奇书”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认识狼。崭新的狼的形象促使现代人历史地、公正地重审《与狼共舞》中的“狼”。与狼共舞是凯文,科斯特纳和姜戎共同的呐喊。
关键词狼印第安人自然本色《与狼共舞》
1引言
狼曾经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动物,多见于草原。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族。常年与狼相克相生,相依相存,炼就了强悍、坚韧的民族性格。因此,狼被游牧民族奉为神灵,尊为草原之魂。北美的一些原始印第安部落如同中国的匈奴、突厥、蒙古族一样,也把狼当作兽祖和图腾。然而,长久以来,印第安民族和他们的兽祖一直声名狼藉,常常是文人笔下残忍、狡猾的化身,被歧视、仇恨和杀戮的对象。
美国影片《与狼共舞》和中国小说《狼图腾》先后横空出世,颠覆了人们对印第安人及狼的偏见,促使人们理性地重审这两种曾被人为歪曲的形象。
“在人类原始神话传说中,狼在很多情况下都曾经扮演过‘文化英雄的角色”。在印第安传统文化中狼是印第安创世神话中一个典型的精灵形象。“郊狼创造了山……又与狐狸一起造了人,随后它又去西方取来火种……”
狼和印第安人的渊源使得狼的意象具有特殊的含义。“狼的自然本色在影片(《与狼共舞》)中实际上是苏族或整个印第安土著民族的象征”。因此狼的“自然本色”对深层地理解《与狼共舞》中的“狼”至关重要。由于长期对狼的固执偏见,人类不能公允地看待狼。姜戎凭借其曾长期与狼零距离的接触,用饱蘸情感之笔在《狼图腾》中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幅亦真亦幻的狼的群像图。呼之欲出的额仑草原狼与生活在美国西部大草原的那匹孤独的老狼“白袜”,遥相呼应,合力打造了美洲原住居民——印第安人的形象。
2狼与印第安人
2.1恶名声及自然本色
狼是地球生物中最高的食物链终结者之一,围攻、猎食其它动物是其生存的本能表现,这无异于狮子、老虎的猎食。然而,狮子、老虎被冠以“雄狮”、“猛虎”的美誉,狼却要背负“恶狼”的坏名声。这与狼曾经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不无关系。但是人类病态的想象以及由于病态想象而诱发的病态恐惧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实,现代人很少有机会目睹原生态的狼,人类对狼的了解和印象主要源自文学作品。大量文学作品中模式化的,贪婪、嗜血的狼的形象加重了人类的思维定式。狼。于是成为人类想象中的恶魔。被人类反反复复地丑化、嫉恨和追杀。
姜戎以独特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了狼的精神魅力,出其不意地还原了狼的自然本色,修正了曾被人为歪曲的狼的历史。《狼图腾》中栩栩如生的狼的形象,惊心动魄的狼的故事,可歌可泣的狼的精神,皆使狼的鲜为人知的野性之美得以淋漓尽致的张扬,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品评《与狼共舞》中的“狼”。
《与狼共舞》中一匹孤独、苍老、毫无恶意的野狼先后出现十余次。导演凯文科斯特纳巧妙地借用这匹狼的印第安名字“白袜”揭示了狼在影片中的意象——印第安人。
在白人殖民者踏上新大陆之前,印第安人象北美大草原上的狼,自由自在地尽享大自然的恩赐。然而。白人殖民者的到来改变了他们的命运。那些在欧洲曾经饱受宗教迫害之苦的白人殖民者把新大陆视为上帝赐予他们这些上帝选民的伊旬园,立志要在其上建立一座“山巅之城”,聆听上帝的教诲。并且“以欧洲基督教徒的身份,带着基督教文化的优越感,对美国的土地提出所有权……把对美洲的侵略合法化”。在白人殖民者眼里,印第安民族是野蛮的异教徒,是同化和消灭的对象。因此,白人文学及电影常常以虚假的印第安形象取代印第安民族的真实存在。企图“在想象和文本中消灭他们”。如果说狼的恶名源于人类对狼的恐惧而武断地把人类的某些行为及思想强加在狼的身上。那么,显然,印第安民族的恶名则源于白人殖民者为达其不可告人目的,而对印第安民族的恶意丑化和对事实的肆意歪曲。
《与狼共舞》颠覆了白人主流文化中传统的印第安人形象。凯文科斯特纳曾说过,他所要表现的是印第安人在那个时代的遭遇。通过历史的重构,凭借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科斯特纳力图维持并还原印第安历史的真实。因此,与以往西部影片所不同的是:科斯特纳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个多世纪以前印第安人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呈现给观众温文尔雅、英勇无畏、团结友爱、珍爱自由的原生态苏族印第安人的群象图。
据史学家考证,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亚洲的蒙古人。“狼性草原环境具有狼性性格和血液的造血功能”蒙古草原狼的精神流淌在蒙古游牧民族的血液中,也奔腾在印第安人的脉管里。
科斯特纳没有让草原野狼“白袜”在影片中占多少戏份,因此给观众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去构描自然界的狼。《狼图腾》关于狼性、狼象的不惜笔墨的描述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鲜活灵动的蒙古草原狼与影片中的“狼”一印第安人。相辉相映、相得益彰。“狼”的蕴含得到全新的诠释。“狼”的形象因此更具有立体感,更耐人寻味。
2.2多舛的命运
纵观印第安民族的历史,自欧洲殖民者踏上新大陆以来,印第安民族有着和狼惊人相似的命运。
草原曾经是狼群的栖息地。草原牧民为了与狼争食不得不与狼博杀。但是正是因为如此,牧民才具备了狼性性格。然而正如印第安人一样,牧民们深深地懂得大自然是一切的生存源泉。对大自然,他们除了感恩还有着宗教般的敬仰。虽然他们也杀狼,甚至掏狼崽,但是他们从不滥杀。因为他们懂得上帝创造万物,狼也是这万物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然而,人类毫无节制地过度膨胀引来的必然是与其他生灵抢夺资源的相互厮杀。在农耕民族的文化中,狼是凶狠,残暴的不祥之物,因此当农耕人口入侵额仑草原的时候,狼理所当然地成为首选猎物。在特等猎手的步枪下,一匹又一匹优秀的草原狼魂归腾格里。“狼群成为历史。草原成为记忆”。
人与狼的关系只是人与自然的一个缩影,同时也历史地折射出人类之间的危机。假设人类对狼赶尽杀绝是出于报复、无知、贪婪,那么,人类同类相残,诸如历史上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民族的赶尽杀绝则出于同样甚至更为卑鄙的目的。
狼在《马太福音》被上帝视为异教的象征,无庸置疑,在欧洲殖民者眼里印第安人就是“狼”,理所当然应该被消灭。
《与狼共舞》讲述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北期间。当美国东部如火如荼地忙于内战的时候,影片中的苏族印第安人则象“白袜”一样徘徊在美国西部草原之上。林肯政府的《宅地法》使白人的西进运动不断深入。也使苏族感到危险正一步步逼近。西进运动期间,白人殖民者为了与印第安人争夺资源与空间,依仗其强大
的军事力量及所谓文明武器—法律,展开了趋“狼”、剿“狼”运动。影片虽然没有赤裸裸的白人殖民者滥杀印第安人的镜头,但是从苏族的担忧,白人军队西进及草原遭破坏的画面观众仍然可以触摸到印第安民族曾经饱受狼一样命运的血泪史。
美洲被欧洲人发现是美洲原住居民——印第安人苦难和悲剧命运的开始。当白人殖民者闯入印第安人的家园,印第安人曾极度恐慌过,但是他们很快友好地接纳了白人。并教他们如何渔猎、耕种……当白人刚刚学会生存下来的时候,便露出了本来的面目,他们凭借欧洲基督教徒的优越感,野蛮地要把他们眼中的野蛮人改造成基督教徒和文明人,随之开始抢占印第安人的土地,疯狂地对印第安人驱逐、隔离、杀戮及至同化。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黼印第安人是“残忍的印第安野蛮人”(merciless Indian savages)。1783年华盛顿宣称“两者都是掠食的野兽,仅仅在形状上不同而已”。18]结果,印第安人和狼一样都成为白人的猎物。美利坚之梦对印第安人而言不过是一场噩梦,在这场噩梦中原生态印第安人几乎被灭绝。
美国的西进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的农耕人口入住内蒙额仑草原十分相似。对大草原而言。是一场灾难。对大草原的主人:草原狼和印第安人而言更是一场浩劫。草原狼被消灭或被逐出家园,印第安人同样未逃此劫《狼图腾》中狼死得悲壮、惨烈、惊天地、泣鬼神。在与人类的大战中,最终沦为弱者。狼的命运为印第安民族的命运做了沉重的注解。科斯特纳虽然没有历史地再现印第安人惨遭屠戮的血腥场面,然而,对印第安的历史稍有了解的观众,不难从狼的悲剧。联想到到印第安民族的悲剧。
据历史记载:1876年,苏族在小大角取得了对白人殖民者的最后一场胜利。1890年12月29日,美国军队在南达科他州伤膝谷屠杀了数百名手无寸铁的苏族印第安人。这是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屠杀。印第安民族最终被外来的强势民族征服了。
3与狼共舞
《狼图腾》不仅揭示了狼的鲜为人知的精神魅力,使人类能够重新历史地、公正地重审“恶狼”的形象,它还表达了作者对于以狼为代表的消失了的大自然的怀念,以及对生态危机的深深思考。狼被消灭或被逐出家园,草原牧民似乎毋需再担心狼患,农耕民族也似乎有了大片良田,但是只有真正的牧民才知道没有了草原的保护神对草原意味着什么。当现代人终于品尝到了自己种下的恶果的时候,才被迫开始关注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怀念与狼共舞的日子。并开始千方百计呼唤狼的回归。前不久,电视上一则新闻报导,一个村庄受到野狼的侵扰,人们在惊呼“狼来了”的时候,除了以往的恐惧,更多了—份惊喜:狼终于来了。
狼只是浩瀚宇宙的组成元素之一,姜戎向人类展示狼的世界的同时,也警示现代人要平等善待包括狼在内的自然万物。只有做到“与狼共舞”,才能做到与自然万物的和平、和谐共处,为自己及万物生灵共建一个美好家园。
狼在影片《与狼共舞》中的喻意使观众能够通过《狼图腾》所构建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这扇视窗,去观察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无论民族与种族也应当平等、和谐相处。这正是凯文科斯特纳在影片《与狼共舞》力现的主题。通过历史的重构,凯文科斯特纳还原了印第安历史的真实。与“狼”共舞的提出既有历史的思考,又有现实的意义。当年白人殖民者一路踏着印第安人的尸骨向西海岸进发,最终实现了那场被称为使美国成为美国的伟大运动。但同时,却使原生态下的印第安人几乎遭受灭顶之灾。幸存者后来又经历了白人同化政策的洗礼。历经劫难,现代印第安人的生活习惯已经与其他美国人没有什么差别。似乎印第安人已完全被白人主流文化同化、接纳。事实上,曾经饱受屈辱、失败和仇恨的印第安民族仍然游走在美国主流文化的边缘,渴望理解与接纳。正如影片中“飘发”在山巅高呼“‘与狼共舞我将永远视你为我的朋友,你会视我为你的朋友吗?”
当现代美国人费尽心力寻找支撑其历史底气及门面的时候,他们逐渐把目光聚焦在“残忍的印第安野蛮人”身上。沿着历史的脚印追溯印第安民族的历史及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历史上的错误,并开始以诚恳的态度修正那段被歪曲的历史。经过印第安民族自己长期不懈的奋争及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白人主流社会逐渐认识到,印第安民族是美国这个多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与“狼”共舞是其顺应潮流的明智抉择。
4结语
作者的神笔,历史的契合,使一度淡出人类视野的蒙古草原狼和美洲印第安人重归人们的视野,共奏和谐与和平的乐章。相似的生活习惯,同样可贵的精神和多舛的命运,使狼与印第安人紧密而自然相连。也使得《狼图腾》这部重在张扬狼的精神魅力的“旷世奇书”在《与狼共舞》公映十余年后,为其添上沉重而神奇的注解。
《狼图腾》这部狼的赞歌、狼的挽歌从另一个角度唱出了印第安挽歌的凄美与悲怆,唱出了印第安民族曾经的屈辱、失败、仇恨和无奈。书中呼之欲出的狼的形象丰富、充实了《与狼共舞》中“白袜”的内涵,诱发了观众无限遐想。使观众能够公允地、历史地重新认识美洲的草原“狼”:美洲原住居民——印第安人。
狼只是浩瀚大自然的一个链接,而人类与狼的关系,只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缩影。姜戎在《狼图腾》中不仅仅张扬了狼的精神魅力,还通过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警示人类要爱狼、护狼、与狼共舞。由人与自然推及人与人,印第安民族也是美国多元文化社会的一分子,各民族、各种族之间应该共存共生、相通相融。
和平、和谐共处是姜戎和科斯特纳的共同呐喊,他们呐喊着对自然的回归,对和谐的渴望。对自然的回归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对和谐的渴望同样出自人类生存的需要。只有人与自然,种族与种族达成了和谐,人类——包括白人和印第安人:这一自然界食物链上小小的一个链条,才能够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