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纪录片《圆明园》看中西园林美学思想差异

2009-05-13钱万成

电影评介 2009年9期
关键词:诗画造园圆明园

钱万成

摘要由于对于造园的追求与侧重点的差异,在我们看来西方园林明显体现出了形式上的悦目,而中国园林则体现出一种丈人所向往的诗画般的意境。

关键词圆明园中西园林

作为中国第一部史诗风格的数字纪录片《圆明园》利用数字技术向我们客观真实的再现了一个包容东西方园林建筑设计。精美绝伦规模宏大的“万园之园”。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通过影片当中复原的西式园林建筑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东西方圆林明显的美学差异。从历史发展来看,西方视自然为无生命的物质,在中世纪之前,基督教是禁止游山玩水的,他们更多看到的是自然狂暴、危险的一面,在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美学理论中“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基于这种理论西方园林崇尚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美。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气质都可以互相沟通的对象,自然以其风韵感染人,人反过来也可以将其拟人化,从而形成一种其实中国古代就传承了倾心欣赏自然的传统,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在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与美学家心目中,自然与山水不是如西方人那样,是主客体相对峙的对象,而是人格与情感自然的人化关系与移情功能。在两种不同倾向之下,中西传统园林一个侧重于模仿,极尽能力去艺术地再创造出泉、潭、溪涧、瀑布等自然景观,提倡和谐的自然美:一个侧重于改造,推祟发展人工美,追求人的能力的最大发挥与创造,这种十分鲜明的对比在圆明园中的中西园林中有着直接的体现。

西方园林一直遵循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早在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早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形式美的法则在西方具有普遍性,对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自然西方园林也处处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在圆明园的西式园林中对称的轴线、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构图,都充分体现了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中国园林作为中国文化和诗情画意的综合体,强调的是诗画的意境,着重于文化内涵、构景手法及其作为文学艺术综合体给人的身心感受。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文人的追求和喜好左右着造园,因而中国的传统园林在实际意义上是文人园林,是与山水诗画相生相长、相辅相成的文化。中国绘画一贯讲究“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这与西方讲究写实有很大的不同。做为深受中国古典文化影响的康熙雍正和乾隆这三位皇帝来说,圆明园所要表现出的是诗画般的意境。圆明园中就有不少根据诗歌而建的园林,乾隆时期在圆明园扩建完成之时,乾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园中各处景色赋诗。圆明园的建造也是在数百名宫廷画师的笔下逐渐明晰起来的。自魏晋南北朝文人这种对于山水诗画的追求就开始一直左右着造园,而中国诗画都注重对意境的追求,这在造园上有着直接的体现。清人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

由于对于造园的追求与侧重点的差异,在我们看来中西方园林明显体现出了形式上的悦目而中国园林则体现出一种文人所向往的诗画般的意境。

《圆明园》中主要是借助郎世宁的陈述与旁白来展开介绍圆明园的发展历史,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气势磅礴但处处都充满精致景观的皇家园林,在影片当中有部分关于中西方文化的;中突,譬如郎世宁的油画不符合皇帝的审美观,水法中的机械部分被乾隆的废止。这些都体现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作为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富有国家的统治者乾隆把与中国园林有着巨大差异的西方园林融进圆明园当中。那么中西园林为什么会导致如此大的差异的呢,这只能从文化背景,特别是哲学、美学思想上来分析。造园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要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下成长的。从历史上看。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公元前六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来寻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黄金分割”最早就是由他们提出的。这种美学思想一直顽强的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之久。她强调整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唯理”的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与西方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是在文人的左右下逐渐发展与成熟起来的,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文人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古典园林的建造往往也是先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中国园林在古代鲜有造园的理论或是专著,但是诗歌绘画的资源则是十分浩瀚。自古有诗画同源之说。中国园林不仅要反映自然山水的美景还要体现出一种文人的气质与情操这与“外师造化,内发心源”的画论原则有着共通之处。中国古代哲学中“儒、道、佛”的重情义,尊崇自然、逃避现实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汇合一起形成一种文人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雍正就经常把自己扮成古代文人形象寄情与圆明园的山水之中,古典的诗画当中也有不少是由园林而生。这些都决定了中国园林重情而西方园林重形的根本差异。

猜你喜欢

诗画造园圆明园
梦回圆明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壹 造园·纳瑞集祥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清漪园赅春园造园艺术及园林审美探析
古典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特征辩证评价——以谐趣园为例
诗画话
诗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