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网络环境 让学生在课堂里唤醒自我

2009-05-13黄文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教师教学学生

黄文明

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自我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地理教学的趋势。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到我国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原则”、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都强调了学生参与的思想和意识。因此,由“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我们应注意唤醒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我参与意识。

问题的提出

当今高中生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订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只听,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说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

新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指示:现代地理教学的形式和手段越来越丰富,这对地理课程资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课程资源,如黑板粉笔和教科书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地理教学的需要。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无限的潜力。计算机网络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渠道,更重要的是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资源。

实践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构造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合作者、指导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而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学习、积极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学习环境,使教学中心由教师变为学生,教学形式由灌输变为主动建构,应该说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

2.“再创造”学习理论

荷兰著名的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再创造”理论认为,教师不必把各种概念、法则、原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适合的条件,提供很多作为知识载体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再创造”出各种知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地理知识。

地理教学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和手段设计出“再创造”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似乎置身于一个“地理实验室”之中,学生可以观察并尝试错误,可以进行发现并做出猜想;也可以做实验,并进行测量、分类;或是设计算法,通过运算检验;或是提出假说,借助逻辑推理加以证明;或提出反例予以否定,等等。依托网络环境的地理教学是一种能够使学生亲身经历地理“再创造”过程的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通过体验牢固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且能够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养成用地理思维的习惯,从而提高地理的学习效能。

网络环境下实现唤醒自我的策略

1.以网络为媒介,缓解知识台阶

目前学生中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那就是初中地理知识掌握很不牢固,升入高中后感到地理难学,继而产生害怕感,尤其是广大女生渐渐失去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一新生中这一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任课老师普遍反映学生难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从地理教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从初中到高中,地理知识有个较大的“台阶”。高中地理比初中地理概念多、难度大、规律复杂;从讨论方法上看,初中地理侧重于感性知识的定性描述,而高中地理重视论证和逻辑推理。那么,如何使高一学生适应这一变化,从而顺利掌握知识呢?必须缓解这个“台阶”,而网络又是缓解台阶的有效方法。网络地理教学可以运用简易的图片、图示和图表甚至动画,使难以直接观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感受范围之内,为理解基本原理创造了有利条件。比如在讲“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关系,认识和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可利用Flash制作月相变化的多媒体课件,学生通过观察演示课件就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网络的功能,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

2.利用网络环境,营造自我唤醒平台

运用网络进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自由,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这种教学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进行,不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照学习者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学生既可以向学校里的教师学习知识,也可以向数据库或专家系统学习,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按照不同的进度进行学习。同时网络教学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者,而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听众,而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过程真正的参与者,这就从根本上结束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方式。网络教学使课堂教学从单一的“讲解一接收”式向“探索一研究”式发展。教学中通过互联网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记录,使之获得信息、产生问题,并通过思考提出假设,进而验证假设,从而获得科学的结论。运用网络教学的基本步骤是根据课本内容和要求,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在学习“人口和人种”一节时,我运用了网络进行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先与学生讨论了本节内容的研究重点:人口问题。然后就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原以为学生仅仅研究有关的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没想到学生除了完成课本的要求以外,还进入了更多的有关人口内容的网站,研究了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各洲人口、各国人口、人口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带来的问题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使学生掌握了地理学习的方法,形象生动的网络

知识使学生思维活跃,学到了课本无法学到的知识,同时,也尝到了成功的快乐。而且地理学习还延伸到了课后,不少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后又作了大量的研究。

3.以网络为桥,在开放协作过程中实现自我

网络教学模式创设的情景图文并茂,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丰富,Internet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特点,在教学上实现横向与纵向的延伸,使教学不再受教室、围墙等空间上的限制和课堂时间上的限制,把知识内容扩展到很广的领域,再差的学生在电脑面前都是活泼的,对激发学习兴趣非常有利,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技能和实现开放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开放协作过程中实现自我。记得一堂地理课上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是《中国的疆域》,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了解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和地理位置,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利用教学挂图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描画《中国行政地图》,让学生机械地识记这些内容。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枯燥,往往不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我利用现代化的地理网络资源下载了一个“中国政区图的拼图游戏”,要求学生在电脑上拼出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地图,拼对以后电脑中还会发出热烈的掌声加以鼓励,学生一下子觉得非常有趣纷纷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来操作这个游戏,结果在短短的一堂课上、在小小鼠标的拖动之间,学生很快就熟悉了中国34个行政区划的分布。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联系性的性质更是决定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越性。从以上案例可以说明地理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确实可达到优化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通过认真设计的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能针对学生特点,结合地理教学目标要求,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规划组织,以学习者易于接受的方式和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学习地理的效果更好。地理教学中难点知识绝大多数是一些较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地理概念、事物、现象和规律,由于超出学生的感知范围(或者是只通过教师讲解去想象实际发生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和变化存在难度),往往形成学生地理学习上的障碍。通过音、像结合的计算机多媒体为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协同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优越条件,尤其在视听感官结合上往往可让学生在地理知识掌握方面效率更高。

4.利用网络环境,增强互动,让学生发展自我

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学生偏重于“听”和被动“记”的知识。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应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网络教学不仅让信息在网上流动、共享,而且还满足了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的需要。通过具有不同背景的个体相互之间利用网络的通讯、动态交互的功能进行跨时空的对话,以达到对问题理解的升华。如在“农业区位选择”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后,就如何在城镇周边布局乳牛场、花卉和小麦种植等问题,通过BBS、聊天室等发表或讨论他们的布局方案,也可让学生浏览网站上已有的布局方案,对之进行评价,还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接收教师传递的信息,而且也接收到网络提供的信息以及学习伙伴的思维活动信息,形成了全员参与的良性局面,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也能及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教学调整。

利用网络环境,唤醒自我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方面的虚拟性,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它有可能模糊学生对客观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区别。导致他们逃避真实生活,沉迷于虚拟世界。因此,要求学生具有网络地理教学所要求的身心特征与素质,是未来地理教育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2.网络地理教学以个别化教学形式为主要特点,没有固定班级编组,没有固定课表和时间表,没有统一地点。分散的个体、分散的时间、分散的网络虚拟试题将对学习者的归属需要、价值判断以及相关道德感的培养提出挑战。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以上这些是网络教学的缺陷所在。正因为网络教学的教授行为和学习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性导致了教与学双方缺乏应有的情感交流,因此网络地理教学必须使学习媒介尽可能多地具备人际交流的特点,以使地理课程尽可能多地采用实时多媒体交互技术来实现。

3.在该模式中,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增强。情景的创设,与本课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思考题的确立;丰富的学习资源的提供;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指导和帮助;协作学习和会话中的组织、引导等等。无一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该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观念,确立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的关系;其次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方法,加强基本功训练。广为收集地理信息等等,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猜你喜欢

教师教学学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学生写话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