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结合的探索
2009-05-12章达夫
章达夫
[摘要]文章对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结合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思想品德课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其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注重老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效率低,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够;二是缺乏理想的教学媒体,使某些问题难以形象生动地描述清楚;三是无法及时反馈,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因而,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促进教学整体优化,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网络具有信息量大、存取方便以及交互及时等特点。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我认为教师应拿网络的精彩为思想品德课添风采。
二、理论依据
(一)传播学理论
按照传播学理论,教学过程也是一种传播现象,一切用于教学的传播媒介,都必须从传播的有效性出发,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使信息收者易于接受和领会。传播学的有效性理论对于我们研究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体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传递教学内容的数量、速度和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另一个人,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有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使本理论的实施成为可能。
(三)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
从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功能理解,所谓“思想”,无疑要告诉学生“思想”什么,但更要教会学生怎样“思想”。特别是初中学段的教学,要实现以“养成教育”和“情感教育”为主逐步向以“理性教育”为主的过渡,尤其要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方法的运用。思想品德课所凭借和运用的知识范围之广,表明它具有与众不同的兼容性。
三、可操作的途径和方法
(一)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习,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1.将“课题”、“框题”、“目题”、“知识点”制作成可以拆拼的图板,或者将知识点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演绎、归纳成若干知识板块,通过图表、声像等配合进行多媒体教学,增强直观性,利于学生一下子抓住知识的脉络。
2.将课堂练习题按学科升中考题型编成一定量的题库,每种题型又按难易程度分为较难、适中和基础三级知识梯度,这样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更有利于分层次教学。
3.将有关教育信息网上的学科练习题下载并且合理组合加以使用,加强“双基”训练。
4.将材料分析题制成图文并茂的画面,增强直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定期上网开展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国内外时事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是非分辨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中学生能较直接地接触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影响。如何消除学生思想认识中的负面影响?我们只能通过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时事政治教育来解决中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每周安排一课时的时事政治信息上网阅读与查找〔如:通过查阅央视国际网(http://www.cct.com)“新华社评出的年度十大国际(国内)新闻”、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网〕,配合教师定期和不定期的时事专题讲座、课前5分钟学生讲时事、时事黑板报等,进行时事政治教育。
当代中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对新知识和新事物尤感好奇。老师因势利导,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一些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能结合并且运用课本既学知识点充分展开讨论,甚至通过“短兵相接”的思想碰撞,使认识得到提高。从课本知识到提出思考问题、从上网查阅到讨(辩)论,教师既要放开让学生讲,保护学生思考和发言的主动性与新颖性,让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要有巧妙的引导和点拨,加强教育的针对性。
(三)定期开放“网络阅览室”,拓展学生知识面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互联网、校园网等丰富的网上资源为更好地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各类网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相关的辅助学习资料。但是据有关调查数据研究表明,目前我国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游戏、娱乐、找朋友聊天和发E-mail。对此,我们应该每周专设一节“网络阅览室”课,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的大信息量、存取的方便性以及交互的及时性进行学习和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查阅新闻快讯、招生与考试指导、各学科教学资料库、各学科教师答疑、各科学习资料与复习指导、各学校的练习题、学生习作交流、学生心理辅导、学生论坛等;了解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研究设想、方法、步骤,以博取精华、开拓思路。使网络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学研究和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阵地,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树立社会责任感。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时代已经到来,网络教学的自主性、交互性、个性化的特点,必将促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思想品德教学引人现代教育技术也是大势所趋。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网络另一方面势必存在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面临者各种陷阱。(二)多媒体的应用存在发展障碍。比如投入“成本”高,应用不够高效。现在教师制作一个课件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成本”很高,而课堂运用时间却很短,其效果又很难即时显现,而且用过之后很少再有使用价值,造成“前期投入”与“后期产出”的巨大反差。还有就是综合能力弱,一堂课上何时用?何处用?怎么用?都是很有讲究的问题,适切度难把握。
在此形式下,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抵制腐蚀的免疫能力;教师自己正确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与实质,解决信息技术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要运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提升教育的质量,不要搞“花架子”;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际,踏踏实实地探索思想品德课与网络教学的整合,使网络教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思想品德教学要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可以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但决不能失去自己,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被动地成为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俘虏。
参考文献:[1]王珏,王相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师资培训教材(网络篇).北师大出版社,1999,08.[2]杨国祥.思想品德研究性教学模式.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