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2009-05-12彭钢胡德春王和林
彭 钢 胡德春 王和林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目前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对策,进一步强调了建立健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财务 内部控制
作者简介:彭钢(1963-),男,副教授 硕士 泸州医学院计财处处长。
一、建立健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财务内部控制作为新时期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是运用特定的方法、措施和程序,通过规范化的控制手段,对高校的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保证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的有效进行和高校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舞弊,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与财务的有效管理,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调整、评价,而制定的制度措施和程序。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高等院校应切实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改善学校财务状况,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所以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当前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度执行不得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有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高校是独立的利益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各高校的“经济活动中心”,单位内部财务控制职能可以弱化,甚至可以放弃。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的高校的管理层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他们对内部财务控制存有许多的错误认识或误解,未真正意识到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性,对国家有关财经方面的方针、政策理解得不够,防范经济犯罪风险意识不强,对管理、控制的作用认识不透,致使一些管理者不是将内控制度作为规范和约束经济行为的手段,而是当作捆绑自己手脚的绳索,导致高校在开展业务活动中有章不循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已制订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而一些系院和教职工对高校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解不够,也导致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不能实现总体有效。
(二)内部财务控制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高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好处是行政权力集中,便于直接管理,可以集中财力办大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高等学校没有从根本上理顺财务管理关系,陷入了传统国企“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一乱就统,一统又死”的恶性循环。行政管理体制下,高校财务处缺乏应有的话语权,更多的是被动接受行政指令。现在大部分高校以财务处为学校的一级财务管理机构,作为上有校级领导、下有各个部处的财务处,很难从中协调上下的关系;其次,由于小团体思想作怪,个别基层单位亏损了向学校伸手要钱,盈利了向学校少交钱甚至于不交钱,更有甚者其会计资料严重失实,无法真实地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这都造成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资金的流失,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财务预算编制不完善、管理不严格。首先,财务预算的编制不够科学和准确。一方面,由于许多高校资金供求矛盾较大,再加上往年入不敷出的赤字滚动,各项经费不能及时准确到位,收不抵支的现象比较突出。另一方面,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覆盖面不广,不能够全面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状况和高校的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其次,财务预算管理不严格。目前,很多高校编制的上报财政的部门预算与校内执行预算脱节,校级总预算与各二级单位的预算脱节;预算编制采用“基数+增长”的方法编制,即以上年收支规模考虑预算年度收支增减因素确定预算年度收支预算规模;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脱节,预算执行中存在着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预算落实不了的情况。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不管有无预算,只要领导签字就全部报销,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导致资金使用不合理。
(四)财务稽核、监督力度不够。一是稽核内容的局限性。财务部门平时会计稽核工作偏重于会计规范化,审核的内容多是凭证要素的完整,忽视了业务合法性的监督。二是稽核方式的传统性。稽核工作主要是对凭证正确性的稽核,忽视了业务授权操作流程的监督,对会计业务的整个操作过程、来龙去脉缺乏全盘了解。三是稽核时间的滞后性。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主要是事后审计,事前、事中监督力度不够。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高校的会计稽核工作都是事后稽核,等到稽核人员发现问题时,已时过境迁而且容易产生矛盾。
三、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确立正确的财务内部控制意识。高校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管理层也要积极参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在日常高校的内部控制中起表率作用,这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实现总体有效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高校所有系院和教职工要树立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对内部控制概念的理解,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不仅仅是校领导、财务部门及工作人员的事,而应该是全校各部门、广大教职员工的事,要提高学校办学和管理的规模和效益,就要注意控制好财务内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管理才能出效益,只有这样,财务内部控制才不会流于形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制。一是坚持依法办事,以制度理财 。规范高校财务管理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汉语中“制”有节制、限制的意思,“度”有尺度、标准的意思。这两个字结合起来,表明制度是节制人们行为的尺度。财务控制是对财务活动过程的约束和调节,既然要约束和调节,就得有一个节制标准和尺度,就必须建立起学校的财务制度和监控体系,财务制度的实质是指节制人们财务行为的尺度,是事先制定的一种游戏规则,监控就是为保证制度体系能有效运行,而采用的监管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仅建立规则远远不够,在理财过程中应坚持不懈、不折不扣地履行这些规则,以达到高校的理财效果。二是发挥财务集权,以统管聚财。 高校财务管理常提到"集中控制、分层管理",对部门实行集权与有效分权相结合,即在财务管理方面侧重集权,系院部门方面有效分权。财务集权有利于学校随时调集财务数据,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同时将学校有限的资金资源集中控制,有利于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学校的战略投资和偿还到期债务,加速资金周转速度,降低教育成本和财务风险,以统管来达到聚财的目标。三是以现金流为中心,抓龙头控财 。财务控制从学校投入到利益分配,涵盖学校办学活动全过程,但其核心和龙头是学校的现金收支,即现金流。现金流主要记录的是学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活动中的现金流动状况,反映了业务的现金收支状况,现金流对于学校,就像血液对于人体,只有血液充足且流动顺畅人体才会健康,良性现金流可以使学校健康发展。学校运转就需要不断地有足够的现金参与运转,并将学校培养人才和文化产品输送出去,现金流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必要元素,不仅可以反映学校的支付能力,而且可以证明学校的信用和实力,是学校控财的中心。
(三)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用指标管财。学校管财就得推行一套切实可行的管财标准,预先给定出达到的工作任务目标,各个环节的水平及相应的标准,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调整年初制定目标等。全面预算是根据相应工作任务指标,在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下确定工作量和货币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体现工作任务与财务的结合优化,避免了算和干脱节的现象。
(四)加强财务稽核,强化监督力度。一是明确财务控制任务,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 财务控制是学校的中枢控制,学校建设发展的所有活动最终都会以各种财务信息反映出来。因此,学校必须根据各项工作的过程流程,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学校财务管理及控制体系必须能覆盖学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风险控制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实时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只有掌握全面真实的信息,才有可能对其加以调节和控制。 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建立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 。除了建立全方位的财务监控体系外,监控手段和方法也很重要。学校必须采用多种财务监控方法来有效收集数据,利用IT技术、授权审批、多元稽核、定期审计、不定期抽查、对比分析等手段,保证收集数据及时性、准确性,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从中发现问题,采取多种策略来监控学校的各种活动,以防止内部人控制,财务数据失真。三是建立财务控制机制,设立多环节财务控制防线 。再好的体制都必须要有相应的机制配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设立多环节财务控制防线,就是要在一线建立纵横相错的的双职、双责控制体系,避免一事单管,纵横核对,相互制约;在二线建立以预算与目标控制的控制体系,保证学校总体能按预先制定的战略健康发展;建立学校监督、检查和考核、调控机制,以定期检查与流动检查,以专项审计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利用有效的调节手段,调节各项经济业务,使其朝着学校既定目标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通苗,《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 ,《经济师》,2008年第6期
[2]李敏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师》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