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弊案引发的内部控制的思考
2009-05-12张刚
张 刚
[摘 要]企业的内部控制其目的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防止经营层操纵报表与欺诈,保护公司的财产安全以及避免招致经济损失。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企业经营的成败,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显的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法国兴业银行弊案的分析,揭示了建立健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关键词]内部控制 意义 现状 发展趋势
一、法国兴业银行弊案带给我们的思考
2008年1月24日法国兴业银行披露该行遭遇了银行业历史上最大的一宗欺诈案,弊案迫使该行紧急发起55亿欧元(合80亿美元)的融资行动。案件起因为:法国兴业银行证券业务部的31岁巴黎交易员杰罗姆·科维尔于2007年初预计股市将出现上涨,并开始投入超过个人授权许可的巨额资金进行交易。由于全球主要股市大幅下跌,导致在欧洲期货市场上的投资失误,造成了巨额损失。损失出现后,他利用在监控交易的安全控制部门工作时获得的知识来逃避监管,通过修改银行电脑系统数据,编造交易掩盖其投资失误。科维尔因违反信托合同、滥用计算机和造假已接受正式调查。从已公布的调查报告来看,科维尔的违规交易活动其实从2005年他判断市场要走跌时就已经开始了。
通过对案件进一步剖析,我们发现:这样一位资历较浅的人之所以进行大量的交易而未被发现,一方面是因为他以法国兴业银行的资金进行交易,相关的保证金追缴由银行结算,银行本身对其操作予以认同,这些投资组合中的金融工具交易是真实存在的,与大型投资银行的正常交易量相符,同时也受到了银行的日常监控特别是来自主要清算中心的保证金追缴要求。另一方面,他选择了不带有任何包括现金流动、保证金追缴要求和那些需要得到及时确认的操作行为,并确保在每次虚假操作中使用另一个不同于他刚刚取消的交易中的金融工具。直到法国兴业银行强制清盘以后,人们才发现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系列操作导致了该行损失49亿欧元。
这不禁令人深思:为何在内控制度已经相对成熟、完善的国外大型企业,都一再发生欺诈案例,且愈演愈烈?现今法国的兴业银行的损失约70亿美元。在加强法律监管的同时,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化解或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如何加强软控制?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有关机构关注的内部控制研究的新课题。
二、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的概念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COSO《内部控制统一框架》给出了目前内部控制的权威概念。该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制定和实施的,为达到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认为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大要素构成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三、建立企业内控制度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一)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资产是企业控制和拥有的,能给企业未来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资产是否保持安全和完整,直接涉及到国家、企业以及企业所有者和企业职上的切身利益。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防止或减少贪污或舞弊行为的发生。例如,在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中,管理现金或者存货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登记现金或存货以外的有关账簿,对现金或存货要有专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点,等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比贪污盗窃行为的发生,从而保证了企业资产的安全。
(二)保证会计及其他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 会计信息既有助于企业内部改善其经营管理,也有助于外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的依据和进行宏观控制的基础。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与否,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微观运行效率和宏观运行效率。通过对会计和其他业务处理程序的控制,有助于减少会计信息错、弊现象的发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及其他信息资料的真实和可靠。例如,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凭证在入账以前必须先进行审核,凭证的传递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要对账证和账表进行核对。通过这些控制手段,就有可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
(三)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日标。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实施职责分上和合理的上作程序等手段,可以增强企业的管理功能,会计信息可以在会计系统中畅通无阻,并能及时反馈到企业各级管理机构,便于企业各级管理机构采取必要的纠正行动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既定的方针进行,实现企业的经营日标。
(四)有利于实现国家对企业的宏观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强弱会直接增强或削弱国家对企业的宏观控制。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进行自我约束,保证企业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保证企业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保证企业自觉地遵循国家的财经纪律和法规,从而保证国家宏观控制的有效实现。
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目前存在的现状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①随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一些单位因为内部管理松弛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一些单位会计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造成记账随意,手续不洁,差错严重,会计资料散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等等。②内部管理职责不清。一些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单位内部没有建立决算、执行、监督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机制。单位法人独断专行,导致资金、资产调度等重大决策失误;内部管理权限失控,不相容职务没有有效分离,职责不清,越权行事,给滥用职权,贪污舞弊造成可乘之机。③费用支出失控,资产流失严重。一些企业允许部门经理掌握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未规定具体的开支范围,导致一些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一些单位在材料采购、财产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监控不力,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不严,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加大了单位的亏损。④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权,使一些主管财务的领导、业务经办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利用虚假发票,非法侵占企业资金;有的财会人员参与违法违纪活动,收受贿赂、贪污、挪用公款,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2.在流动资产环节上的漏洞。企业流动资产主要分布在:现金、银行存款、库存物资和往来账目等环节上,这也是内控制度最容易失控的环节。比如有的出纳员开具只有自己签名、与营业员的交款数额不一致的收据交会计作账,部分现金被截留;有的出纳员自行签发现金支票去银行提款,侍机贪污;有的营业员同时使用两本没有编号的收据,一本记载的款项交出纳员,另一本记载的款项装进自己的腰包;有的会计员瞒着领导把收回的货款不交会计入账,以私人的名义存入银行;有的保管员月末既不盘点又不同会计对账,私自把库存物资拿出去卖掉;有的经营人员把采购回来的商品直接放在柜台出售,既不通过库房办理出入库手续,又不把货款交财务入账,搞“体外循环”。以上都是在管钱、管物、管账的内控岗位上出现的违纪现象。
3.会计监督制度与相应的产、供、销配套制度脱节。 在现行的国企管理体制中,由于企业经营者分口管理,造成管理上的条块分割。财务部门主要是事后算账,很难起到事前控制、事中监督的作用。往往出现产品已经发出,财务部门还不知道是否己实现销售。由于供应部门的弄虚作假与失职造成购进材料质次价高,财务部门仍须照价付款。
4.重大投资环节上的失控现象。购置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是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按规定应事先召集有关会议,征求多方面意见,进行市场预测,选择最佳方案,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反之如果只凭企业的一把手主观臆断,就会使整个投资过程排除其它的参与和监督,轻视会计控制的作用,导致投资亏损直至倒闭。
五、我国内部控制的未来发展动向
(一)知识经济带来了内部控制理论墓本原则的根本变革。传统内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则是:控制的目的是要使一切都在管理人员的掌握之中。要实现每一人和每一物在恰当的时候处在恰当的位置上。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设计内部控制的管理人员必须事先预计到各种可能性。但管理人员不是先知,他只能根据自己的历史经验和逻辑推理能力来预测各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知识经济正在到来的今天,影响企业经营的环境不仅日益复杂,而且愈来愈不稳定,其变化不仅无法控制,而且难以预测;多样化的顾客需求和频繁变化的市场要求企业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及时调整。这些应对环境变化的适时调整是难以从历史经验中找到现成答案的。因此,未来的内部控制应着眼于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实行权变控制和分权控制。
(二)知识经济使信息与沟通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更加明显。在知识经济中,对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利用的能力,成为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关键因素。不论是获取、共事知识,还是利用知识,都需要信息与沟通系统作为载体。信息与沟通系统是否良好。决定着企业能否收集到大量及时的内部和外部信息,能否实现信息在企业各层次、各部门之间迅速地传递和交流,能否率先在已有信息的荃础上进行知识创新,占领市场至高点,把握先机。建立一个统一、高效、开放的资讯与沟通系统,是其他一切控制运行的平台,应当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
(三)对内部控制进行持续的监控不再有存在的必要。只有当控制的程序确定无疑时,对内部控制进行连续地监控才是可能的和有意义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工作更多地表现为对知识的利用和创新,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一种抽象的思维过程,没有统一的外在内容和形式,也无法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因而不宜采取类似于工业经济时代对作业的每一步骤进行严密控制的方法。注重对工作绩效进行评价成为可行的控制方式,定期检查绩效评估的标准是否仍然有效,也就成为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的更好方式。
(四)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的效果影响更大,并升华为企业文化。知识经济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诸方面变得更加柔性化,控制和管理一样,更多的成为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科学。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对变化作出敏捷迅速的反应,这都迫使企业不得不减少管理层次,进行分散决策,丰富工作内容,留给员工更多的自主空间。书面的政策文件的影响越来越微弱,企业应该通过主动建立和加强良性的控制环境,引导、激励人们正确地履行责任,实现企业的目标,将外来的压力变成人们内在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控制环境逐渐与企业文化融合。
参考文献
[1]林钟高,王书珍,论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J]财贸研究2006,(05)
[2]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会计研究2006,(02)
[3]戴彦,汪艳,内部控制本原的经济学思考[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