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基建审计风险管理策略

2009-05-12王广志

商情 2009年14期
关键词:基础建设审计

王广志

[摘要]当前高校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基建审计任务也逐渐增重,怎样全面认识高校基建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并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成为高校内审部门的难题。文章主要基于此分析了高校基建审计中常见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建设 基础建设 审计

0 引言

我国高校的建设工程审计风险因素是来自各个方面的,风险因素的产生和增加容易造成风险事故的发生,而风险事故发生是成为风险损失的直接原因。因此对基建审计进行风险管理研究,构建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并对风险进行评估,有针对性的提出控制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损失,对我国高校基建审计的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高校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加强和改进具有督促作用。

1 高校基建审计中常见的风险

高校基建审计风险,是指高校内审部门在建设工程审计过程中的一种不确定状态,这种不确定状态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审计质量的下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风险。

1.1内部风险

内部风险主要由高校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行为等因素引起,审核风险形成也是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同样也是错综复杂。内审部门控制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审计风险。内审部门由于控制制度不健全,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导致监督失控、提供资料不全、信息不实、处理不当等情况形成的审计风险。由于人力和时间关系,工程审计人员无法做到对建设项目的全方位跟踪审计,仅注重事后审计,事前对招投标、合同的审计及事中对变更、现场签证的审计重视不够。

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导致的风险。基建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高校内审部门现有的基建审计人员大多是由财会人员组成,只有少数院校配备了专业基建审计人员。这样的审计人员结构,受自身所学专业和工作经验的限制,缺乏基建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对所执行的国家或地方的基建定额标准难以深刻领会,对基建工程项目施工内容和过程没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工作时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而施工单位的工程预决算人员无论是在工程施工经验,还是在结算技巧,掌握定额和市场材料价格等方面,都优于内审人员,施工单位工程决算人员的高估冒算、高套定额往往不易被发现,从而使审计风险凸现。

1.2外部风险

高校基建审计外部风险主要为内部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即由学校、基建处、施工单位、监理机构、外部审计机构等内审部门以外的组织和部门在高校基建审计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以及与基建审计主体和审计人员审核无关、审计人员只能理性认识而无法有效控制和影响其水平的固有风险。主要包括审前风险,固有风险和舞弊风险等。审前风险包括前期工程监理、基建部门初审的风险,这种风险归属原则上是谁审谁负责。

固有风险指建设单位即学校,对建设工程有关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和有制度但未发挥其作用,或在高校基建实施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导致管理混乱、监督失控、提供资料不全、信息不实、处理不当等情况形成的审计风险。在高校基建审计过程中,由于受利益驱动,学校领导、施工单位、基建单位、外部审计机构、监理机构等可能出现相互合谋、共同舞弊的情况,如在发标、招标时,往往“暗箱”操作,以致贪污、腐败得以滋生,甲乙双方工作人员串通一气,利用变更签证加大工程量等。这些都构成了高校基建审计过程中的外部风险。

2 高校基建审计风险的控制

2.1健全内审队伍的建设

建立健全内审机构,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基建工程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承担基建审计的人员应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如财务会计、审计、基本建设预决算、经济、法律等,为此要不断加强基建审计人员的培训,并积极参与系统内的经验交流和理论研究,为审计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平台。

2.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为使基建审计做到切实可行,保证基建内部审计能够沿着规范化、合理化的轨道健康地发展,各高校必须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特点,建立健全必要的基建审计规章制度,使基建审计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规章制度的建立是基础,重点在于落实。内部审计只有严格按照审计规范开展工作,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才能降低审计风险,提供审计质量,使审计公正健康有序地开展。

2.3重视事前事中审计

高校基建审计多是对工程项目进行事后结算审计,缺乏必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在这种审计环境下,时间介入滞后,了解信息不全,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大大加大了审计风险。审计部门应从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入手,扩展延伸到对基建工程全过程审计监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全面到位,全方位全过程对项目决策、工程招投标、工程签证、隐蔽工程验收、建设资金管理、工程价款结算以及工程质量进行跟踪监督,才有可能做到及时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浪费,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防止和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保证高校建设项目高效、优质、有序地进行。

2.4实行审计公示制

各种基建项目审计结果都要向社会公布,增加审计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广大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通过公开审计结果,使审计监督成为一种全社会的监督,加大了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震慑力,同时对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治理商业贿赂、规范高校建筑市场等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3 结论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基本建设投资加大,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逐渐由对财务事项的审计扩展到非财务事项的审计,不再局限于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审计,发展了对基建及修缮工程的审计,并迅速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为了保证学校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节约资金、提高效益,满足学校对工程的特殊要求,加强高校基建审计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文章仅仅从理论上分析了高校基建审计中常见的风险及其应对策略,具体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志亮,周艳平.高校开展基建内部审计的建议[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3,(1).[2]张燕.高校基建项目全程跟踪审计初探[J].财会通讯,2008,(10).[3]徐丽,于秀梅,刘艳华.高校基建工程结算审计的途径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5,(8).

猜你喜欢

基础建设审计
试论PPP融资模式基础建设各阶段的风险因素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