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2009-05-12曹文凯

商情 2009年14期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

曹文凯

[摘要]发展农业基础产业和循环经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遵循“4R”原则,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它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做到生产和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低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农业循环经济坚持“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思考(Rethink)的“4R”原则指导农业生产,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明确循环经济的运作规律,防治农业点源、面源污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施用农药和化肥、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等,造成农业系统中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立体交叉污染。农业向工业型大农业发展,引导资源耗费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农业转化。农业生产是人类自然的生产过程,将循环经济理论引入农业领域来组织引导农业生产,或将农业作为一个工程,运用工程项目论证、立项、设计、施工和评估等办法,通过对资源的再使用、再循环利用,来促使污染或废弃物减量化,达到生产和环境保护相容的良性循环状态。

二、坚持“4R”原则,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1.减量化原则

减量化原则,即“九节一减”。(1)节地。选用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生产同样重量的农产品,土地可大大减少;推行间(套)立体栽培等先进技术,提高复种指数。(2)节水。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先进实用节水技术。(3)节种。种子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种子,农民科学用种,如推广水稻早育稀植、抛秧技术和农作物营养土(钵)育小苗移栽等先进技术。(4)节肥。科学施肥,推广生态有机肥,递减化肥用量。(5)节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严禁生产与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办法,发展沼气,用沼液代替农药,运用生态良性循环办法来繁殖各种鸟类,防治病虫害,采用各种科学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6)节电。推广各种先进节电技术、设备、产品、工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节约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用电。(7)节油。在农业机械和农用运输设备中,推行节油技术。(8)节柴(煤)。推广先进实用的省柴灶和用农作物秸秆、稻壳、木屑、竹屑废料加工的清洁碳;推广先进适用的节煤技术。(9)节粮。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提高养殖业的肉料比,节约粮食。(10)减人。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民。

2.再利用原则

必须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对各类农产品、土特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其初加工后的附产品和有机废弃物利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成分分析,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反复加工、深度加工,不断增值。

3.再循环原则

大力发展“白色农业”,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可以缓解能源与环保矛盾。

4.再思考原则

要着力经营生态环境,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

三、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1.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为目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综合生态农业是因地制宜,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应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对中低产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对高产地区进行生态功能强化,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它是农、林、牧、副、渔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大力提倡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为目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

2.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有机食品为目的、发展有机产业为手段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开发有机农业、发展有机产业,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稀缺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生态省、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构筑新的经济增长点、变生态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打破国际“绿色壁垒”的重要举措。

有机农业在环境保护和农业污染防治上较彻底,发展有机产业与循环经济理念基本一致,可跨越式地发屉循环经济。因此,应全力推动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有机食品(产品)为目的、发展有机产业为手段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应用。

四、发展循环经济农业的保障措施

1.制定相关法律

加快制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法规,着手制定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把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化;制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上,采取经济激励措施。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加大科技创新,研究多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体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循环模式。推广已开发出的优良循环经济模式,摸索出农产品深加工的模式与技术;加大对白色农业的研究开发力度,进一步开发微生物资源。

3.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

要加强宣传,形成共识。深入宣传发展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道德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价值观,循环经济、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要加强培训。推广成熟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对农业产业大军进行培训,全面掌握要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4.部门联动,同心协力

农业循环经济涉及到政府多个部门,是国家整个循环经济中的各个主体系统。各部门必须联动,统一步调,同心协力,整体椎动,努力形成各产业部门之间,在质上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在量上是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有机体。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

猜你喜欢

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