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次贷危机中关于公允价值的争论

2009-05-12李益博

商情 2009年14期
关键词:会计计量次贷危机公允价值

李益博

[摘要]在源于美国华尔街并迅速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次贷危机中,很多人将矛头指向公允价值,指责其加速了金融危机的恶化,公允价值成为了替罪羊。本文就次贷危机中对公允价值争议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中原因,最后认为公允价值虽有不完善之处,但仍无可替代。

[关键词]次贷危机 公允价值 会计计量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为全球金融海啸,在华尔街历史上最动荡的一天之后,美林证券公司同意以约44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银行。自从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露出端倪以来,随着房贷违约率的不断上升,由房屋贷款衍生出来的资产抵押类证券,如MBS、CDOs的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金融机构不得不对其计提减值,而资产账面值的大幅缩水,又间接地拉低了资本充足率,使金融机构在资本紧张的情况下被迫在短时间内变卖手上的次贷资产,进而引发新一轮由于更低市价引起的资产减值,于是使市场陷入“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之中。一些华尔街的银行家和国会议员将金融危机的矛头指向公允价值,指责公允价值正是金融危机恶化的加速器。

一、次贷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的质疑

1.认为公允价值放大了经济周期的影响

在经济形势好时夸大了对经济的乐观预期,经济形势不好时又放大了悲观预期。将经济低迷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归咎于公允价值会计迫使银行确认了大量的损失。似乎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短缺与公允价值会计存在因果关系。雷曼兄弟公司CEO Richard Fuld在向国会诉说时认为公允价值会计迫使银行计提坏账就是银行倒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一时间国会议员、金融界包括AIG公司等以公允价值会计迫使公司报告了未发生的损失为由就曾敦促SEC暂停公允价值会计。

2.对难变现资产的计价存在争议

当市场低迷,资产流动性缺失时,取消赎回权资产的计价、信贷风险的时间和程度的估计、不良贷款的计价、贷款损失准备的确定等需要大量的估计与判断,而这些又多被指责为不当估计与判断。尤其当抵押担保证券市场在2007年出现下滑时,获得关于该类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信息因市场的萎靡、不活跃而变得困难,缺少活跃市场参照价格,实务中一些机构或参照比较活跃交易的可比市场的证券价格,又或借助于考虑违约风险、利率风险、提前赎回风等相关参数的数学计价模型来估计证券价格,这种选择难免掺杂管理当局的偏好,以致模型因输入变量的假设性、估计性和偏好性而侵蚀输出结果的准确性,恶性的结果是该类资产的交易更加稀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信贷危机。

3.指责金融资产对公允价值计量的选择存在随意性,缺少一致性

对金融资产的计价FAS No.115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入利润表;主体明确打算并有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资产按成本计量;可销售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绕过利润表进入所有者扭益。相同的资产在不同的公司之间可能以不同的标准计量,取决于管理当局的持有意图,为了规避损失,管理当局可以通过改变持有意图而非出售金融资产实现利得交易。

二、对次贷危机中公允价值的分析

在会计信息披露中,最核心的环节是会计计量问题,即确定会计要素项目的金额,它反映了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的最直观情况。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l5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IAS32)》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了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与IAS32相近,将其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其中,SFASl57的公允价值定义被认为是目前最规范、最严谨的。公允价值计量被国际上广泛认可与应用的最大理由是,其较之历史成本计量能使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这种观点从表面上看毫无疑问,因为公允价值更好地反映了计量日相关资产或负债项目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展示了会计主体潜在的现金流入或流出量,有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会计主体最新的财务状况及潜在的经营成果。

事实上,以公允价值反映计量日相关资产或负债项目,并将计量形成的差额计入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无疑将影响利润的质量,使利润信息的可靠性降低,因为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是得不到现金流支持的。在经济繁荣、资金流动性较强的环境里,资产往往被高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同样被高估。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大幅度下降,甚至成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投机的催化剂,泡沫越吹越多。当泡沫破裂以后,资产回归正常价值,公允价值计量使企业资产大幅度缩水,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亏损,金融危机由此产生。因此,在非完全理性的金融环境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实务中有多大程度的提高永远是个谜,会计理论与实务存在差距。

同时笔者认为本次金融危机与美国三十年代大萧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即在金融泡沫破灭之后,再次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形成了一个柠檬市场。投资者不知道资产真实的价值还剩多少,为了减少损失,便盲目抛售,最终导致股市崩盘,从而使得资产按市价过分减计。

虽然公允价值在现阶段的运用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但我们仍旧应该看到它正确且无可替代的一面,并不断修正它运用的模式及估计模型的参数,而不是完全否定并停止使用它。即改变某种博弈的规则或者他的收益函数,使得说真话的每个参与者的占优策略成为一个纳什均衡,使得个人理性的结果导致集体理性,如此才能真正完善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6.[2]巴瑞•易臣格瑞.迈向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亚洲金融危机后的思考[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3]宁与新.公允价值会计:以历史和环境为视角的研究[J].财会通讯,2006,(3).

猜你喜欢

会计计量次贷危机公允价值
浅析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
浅谈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固定资产的会计计量属性选择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次贷危机下的经济法作用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新准则下公允价值会计问题及相关审计完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