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完善的思考
2009-05-12许云华张雷郑霞
许云华 张 雷 郑 霞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主导力量。分析了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的对策,以期完善农业推广体系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253-0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导力量,没有积极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就没有农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减少、力量薄弱、农技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综合业务素质较低、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农业新科技的迅速推广,迟滞了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农技推广工作必须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才能有效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
1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为数有限农技专业人员经常要被抽去做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乡镇越来越处于边缘化。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质逐渐淡化,原本意义上由政府统管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多已成为完全市场化的经营部门。
1.2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科技推广系统,除了人员工资以及有限的人头经费外,财政再无其他工作经费。经费的短缺直接导致2个后果,一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农技活动经费与设备支持,推广工作人员工作起来力不从心,许多推广工作不得不考虑压缩或取消,工作效率和质量得不到保证;二是工作人员待遇低,工作队伍流失严重,专业人员难以安心工作。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四缺”:一是缺少办公用房和办公设备;二是缺少仪器设备;三是缺少交通工具;四是缺少试验示范基地。最终导致示范带动能力下降,农业科技及实用技术转化率低,转化速度放缓。
1.3农业技术推广机制陈旧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体系陈旧;科研、推广、生产相脱节;农业科技推广投资机制不健全,供给量严重不足;政府统管所有的技术推广工作,不适应市场需要;乡镇农技站实行的是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方式,即农业主管部门管理业务,乡镇管人事、财务,结果是农技站等推广部门该管的事情无力去管,不该农技站管的如计划生育等工作却经常抽调人去工作。
1.4推广项目选择机制、技术落后
农业技术推广首先是一种根据农民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的服务。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在推广项目选择机制、技术上不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农户生产需求。农业技术推广缺乏针对性,农技推广所提供的推广服务和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是不对称的,农民对技术需求的主体地位未能确立,农民缺乏采纳农业新技术的自觉性。
1.5基层推广人员素质低
农技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专业人员少,知识更新慢,不能适应农业科技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大多数专业技术骨干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毕业分配的,他们很少有机会接受知识更新培训,原有的知识已远远跟不上农业生产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技人员整体服务水平不高,复合型、开发型人才较少,懂粮棉油技术的多,精通特产、畜牧、水产种养技术的少,难于满足当前农业技术需求多元化的需要,影响农技推广效率。
1.6农村的落后条件制约着农技推广
农民居住地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有效的渠道。农民教育是农业科技扩散的基础,离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难以实现。我国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低,并相对保守、狭隘,改变他们的传统生产方式更需要通过事实进行演示。
2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的对策
2.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稳定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作用。基层农技推广组织是向农民推广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最直接的承担者,是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力量之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改革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充分发挥乡镇农技推广队伍的作用。实践证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特别是乡镇农技服务机构直接面对农民推广技术、指导生产,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加强财政投入力度
加强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保障和支持,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要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并逐步制度化,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的份额,使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支持符合国际通行的惯例并达到国际平均水平。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发展与规范、改革与稳定、财力困难与配套建设的关系,引导带动各地在改革中切实加强财政投入,加快乡镇农技推广站建设,改善基层的办公、试验、交通条件,购置必需的仪器设备。
2.3改革农业推广机制
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上,应着重把握4个方面:一是在建站方向上,实行分别设站、整合建设、集中办公。种植业、农机、渔业等技术推广站可以分行业设立,但应把办公场所集中在一个地点统一建设,共享共用办公设施、仪器设备、试验示范基地,节约资源、提高利用率。二是在支持重点上,突出支持县以下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兼顾完善县级推广机构。县以下农技推广机构是直接面向农业、服务农民的主力军,同时又是投入长期不足、发展较为滞后的薄弱环节,应作为扶持建设的重点。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处于龙头位置,也是长期投入不足,应予适当兼顾。三是在建设标准上,立足当前,着眼大局,谋划长远,适度提高建设标准,切实提高建设质量,要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乡、村、组、户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深入开展以“有农技队伍、有工作场所、有服务实体、有服务设备、有试验基地”为内容的“五有”乡镇农技站建设。四是要组建一支精干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改变目前基层乡镇农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的状况,保证农技人员有足够的精力从事本职工作。
2.4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制度创新
现行推广方式主要依靠行政命令自上而下推广,致使农技推广目标与农民需求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成果转化率低。要想提高推广效率,就必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树立“以人为本、自下而上”的农业推广理念,实现4个转向,即由单一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转向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农村科技示范户,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由单一的产中技术服务转向产前市场前景分析、产中田间技术指导、产后加强销售系列化服务,形成全程跟踪服务的新格局;由单一的政府和农业职能部门组织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转向放开农技服务,创新农技服务,实现农技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方式社会化;由单一追求产量最大化转向实行名优特等多种经营服务。
2.5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创新
创新农业推广体系,不但要发挥政府农技推广队伍的骨干作用,还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把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向综合服务延伸,利用技术和信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政府的技术推广可以委托协会等涉农服务组织进行。农技、农经、农机等站(所)可以改制或精简后划归协会等组织管理。各级推广机构在切实履行公益性职能前提下,可以兴办经营实体。鼓励企业、农民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技推广主体逐渐走向多元化,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广泛地面向农村,开展科技成果开发、推广活动;农业企业越来越多地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各种农民技术协会、种养大户成为农技推广服务领域的重要力量,形成“技术推广站(农业科研单位等)—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农户”的推广模式,使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成为联接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和农户的桥梁,从而降低推广成本和技术交易成本,有效提高新技术的推广效果。
2.6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对现有农技推广人员实行定编、定岗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录用,分流非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固定的农技人员在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支持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加快知识更新,补缺补差,及时充电,努力造就一支门类齐全、综合业务素质较高的农技队伍。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素质和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现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职责不清、队伍不稳、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手段落后和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当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而处在一个发展变革之中,这一过程既存在催生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系的机遇,也存在被弱化、边缘化成为不利于新时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危险。农技推广还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促进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农技推广和农业社会化服务逐渐多元化的格局中,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是其他任何组织都无法相比和替代的,应把它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付出的社会成本,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建设一个由国家财政支持、国家农技推广体系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适应农业生产新形势需求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3参考文献
[1] 周腰华,姚园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探讨[J].农业经济,2008(1):91-92.
[2] 王和阳.加快农技推广机制创新的若干思考[J].福建农业科技,2003(4):45-46.
[3] 张明坤,张杰,何福林.论我国农业推广方式的优化[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