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时推进水产业规模化经营

2009-05-12张善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6期

张善慧

摘要适时推进水产业规模化经营,对推进水产业国际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指出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适时推进水产业规模化经营;消除误区,更新观念,积极引导规模化经营;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率先突破规模化经营。

关键词水产业;规模化经营;适时推进

中图分类号 F30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209-01

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我国水产业经济,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水产业经济已经进入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的今天,以全新的视野、发展的眼光,从战略的高度来研究和解决水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推进水产业规模化经营,对推进水产业国际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1把握时机,因势利导,适时推进水产业规模化经营

改革开放以来,水产业在管理形态、生产形势、运行姿态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农业内部水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从管理体制来看,水产业是购销市场开发较早的产业,市场化进程较快,市场化特征明显;从增长方式来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导向作用,市场引导生产,带动结构调整。二是水产业经营方式正处于转型时期,传统的水产养殖以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为主。以安徽为例,目前这一生产格局正在逐步发生变化。江南、沿海地区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的趋势明显。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水产业发展重要推动力量。四是水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水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已涌现出一大批企业集团。农业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目前,水产业发展不仅受自然与市场2个因素制约,还将受到国内、国际2个市场的影响。进入新世纪,水产业规模化经营将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一是质量安全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水产品买方市场形成,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已经排上重要议事日程。千家万户分散养殖的主体生产方式显然不能适应水产业质量建设要求。二是生产经营主体发生变化。一方面,从事传统散养方式的农户大多属于经营农户,缺少技术专长,他们会逐渐向自己专长的优势产业集聚,有的会离乡离土,外出务工经商,使得散养户的总量逐步减少;另一方面,随着专业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一部分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在初步完成资本积累后开始投资水产养殖,特别是“三资”(外来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军水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支发展规模化经营的生力军,为水产业规模化经营注入了活力。三是散养户将逐步丧失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户大量压缩农田,农民自有水面将会减少,使传统水产养殖以千家万户为主题的生产格局逐步失去其物质基础;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卫生环境将极大改善,千家万户散养方式因不适应农村社会发展而逐步被淘汰。由此可见,推进水产业规模化经营的时机逐步成熟。

2消除误区,更新观念,积极引导规模化经营

过去,规模化经营与传统散养方式相比,明显缺少市场竞争力。正是因为长期以来受制于经济效益水平的同步提高,直接导致规模化经营发展举步维艰,规模经营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从主观因素看,形成这种误区的原因有2个,一是成本、效益计算方式不科学。由于散养户的特殊性,在比较成本时,未能也不必考虑散养户的全部用工和自有饲料成本,这就掩盖了散养户的真实成本。二是对能否让农民致富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发展千家万户养殖一度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为这一生产方式符合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由此有人担心发展规模化经营后会影响到农民增收渠道,甚至造成隐性失业。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民致富必须减少农民数量的观念已成共识。从客观因素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2个:一是外部条件不成熟。由于长期以来水产品总体上出现短缺,加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们对水产品市场的质量需求还不强烈,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方式的产品,其质量品牌优势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充分体现。二是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主要是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未能充分吸纳现代经营管理机制和产品营销理念,特别是过去从事规模化经营的大都是国有企业,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手段落后,人浮于事,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发展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也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取向。因此,要消除误区,更新观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正确引导规模化经营发展。既要使规模经营成为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质量与标准化建设水平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新型生产方式,更要使其成为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发挥较好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一是规模化经营同时必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规模化经营同时不断提高产品营销水平,通过创新市场营销理念,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扩大品牌影响,引导市场消费,使优质产品的经济价值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实现。当然,发展规模化经营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率先突破规模化经营

当前推进水产业规模化经营应突出3个发展重点:一是突出重点区域。以安徽为例,根据目前水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全省要在三类地区率先取得突破,即经济发达地区、江南沿海地区和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的地区。二是突破重点行业。重点突破产业关联度高、产业化运行态势良好的行业,如名、特、优良种业一直是规模化经营水平较高的行业。三是探索实现形式。各地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探索提高规模经营水平的有效形式,既可以积极发展大型养殖企业,实现工厂化、集约化生产,也可以统一规模化建设养殖小区,在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形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适度规模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传统养殖向标准化生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