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灰飞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及其防治策略

2009-05-12施慎年左端荣陈月昌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6期
关键词:危害防治

施慎年 左端荣 陈月昌

摘要总结了灰飞虱的生活习性,介绍了灰飞虱对涟水县农业生产的危害情况,提出了灰飞虱及其导致的病毒病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灰飞虱;病毒病;危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6-0118-02

灰飞虱是稻飞虱的一种,它不仅吸取被害作物的浆汁造成直接危害,还给被害作物传染病毒,致使其发生病毒病,如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矮缩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缩病等,造成感病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

1灰飞虱的生活习性

灰飞虱抗寒力和耐饥力很强,但不耐高温。其若虫能在我国各地区发生,安全越冬。在苏北地区,3月上、中旬越冬若虫开始活动、羽化,以短翅成虫为主,由越冬场地迁向萌发草地和麦田,并产卵繁殖,卵块于4月下旬开始孵化,第1代若虫于5月中、下旬羽化。主要为害作物有小麦、春玉米、水稻秧苗。2代成虫于6月中、下旬羽化,3代若虫于7月中、下旬羽化。全年以2、3代成虫虫口密度最大,主要为害水稻和玉米。7月下旬由于高温影响,虫口密度有所下降,9~10月虫口密度又开始上升。4~5代成虫主要为害水稻和夏玉米。部分5代成虫和6代若虫由收获后水稻田、夏玉米田迁入到出苗后的麦田为害。6代若虫发育至3~4龄后于11月中下旬钻入土隙、泥块下越冬。

2灰飞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在2000年以前,涟水县境内灰飞虱很少,对农作物未构成危害。2002年以后,灰飞虱逐年增多,据涟水县植保站测定资料表明:2003年5月水稻秧田1代灰飞虱虫口密度平均为18万头/hm2,2004年5月秧田1代灰飞虱虫口密度平均为502.5万头/hm2,2007年为528万头/hm2,2008年为484.5万头/hm2。灰飞虱对农作物的为害程度也逐年加重。2002年只有少数稻田有零星条纹叶枯病发生,未引起人们重视。2003~2006年涟水县境内水稻条纹叶枯病、玉米粗缩病由成片发生发展为大发生,易感病水稻品种“九优418”几乎块块田都发生条纹叶枯病,发病率达到20%以上;玉米田几乎都有粗缩病发生,油菜茬和大麦茬的夏玉米田粗缩病发病率高达50%以上,春茬和小麦茬玉米田发病率稍轻。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九优418”就因其易感条纹叶枯病而被淘汰;高产作物玉米也因为易感粗缩病,种植面积和单产都大幅度下降。据涟水县统计局提供数据表明:2007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1.07万公顷减少到不足0.8万公顷,2007年全县玉米平均单产由1999年的7 245.00kg/hm2下降到4 692.45 kg/hm2。未受灰飞虱危害的前4年(1999~2002年)与受灰飞虱危害的后5年(2003~2007年)全县平均产量相比,全县水稻前4年平均产量为8 377.15kg/hm2,后5年水稻平均单产为7 508.58kg/hm2,减产868.57kg/hm2。全县每年以种植4.67万公顷水稻计算,每年少收稻谷4.06万吨。玉米前4年平均单产7 024.90kg/hm2,后5年平均单产为4 052.99kg/hm2,减产2 971.91kg/hm2。全县每年以8 000hm2玉米计算,每年少收玉米2.38万吨。就这2种作物因受灰飞虱危害,全县每年要少收粮食近7万吨(见表1)。如果再加上全县农民防治灰飞虱农药开支按225元/hm2计,全县每年因灰飞虱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2亿元。灰飞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之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大,不只是在涟水县,在江苏省其他县和其他省市都有类似情况发生。灰飞虱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危害,应该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宜尽早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扑灭。

3灰飞虱的防治及其导致的病毒病的预防

灰飞虱防治应坚持以“治虫控病”为目标,“治小治了”为原则,歼灭越冬代,狠治第1代,控制第2代的防治策略。具体做法上,应采取“治麦田保稻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战略。

3.1歼灭越冬代

抓住灰飞虱越冬代若虫入土越冬前和越冬后羽化产卵前,将其歼灭于越冬原地,避免扩散传毒。歼灭越冬代战略是根据灰飞虱的生活习性和田间实际情况而提出的。灰飞虱只有越冬代是短翅成虫,无论是若虫或成虫,它们迁飞性能很差(不象其他代成虫大都是长翅型的,迁飞能力强),容易歼灭。同时,冬前春后田间作物低矮,密度相对较稀,遮挡较少,便于歼灭灰飞虱。在灰飞虱越冬前和春后羽化产卵前进行防治,不仅治虫效果极佳,灰飞虱传毒时间短范围小,对作物危害亦轻。如果能在灰飞虱越冬前夕(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或越冬后羽化产卵前(翌年3月中、下旬)所有麦田包括沟旁路边草地,统一防治1次,就能全歼越冬代灰飞虱,杜绝后患。如果越冬代防治不彻底,势必要有1、2代和其他各代灰飞虱发生。以后各代灰飞虱的防治,不仅成本高,而且防治效果差,灰飞虱对农作物危害也必然加重。笔者主张统防统治,以村组为单位,组织防治专业队,逐块田(包括沟旁路边草地)防治1遍。防治用药由涟水县植保站统供。

3.2狠治第1代,控制第2代

越冬代若虫和成虫歼灭不彻底,或者没有防治,越冬代若虫将在3月中旬羽化,产卵繁殖,于4月底、5月上旬孵化成第1代若虫,5月中、下旬第1代若虫多数羽化成长翅成虫,就地危害小麦或迁飞到水稻秧田、玉米田危害繁殖,并使被为害作物感染病毒。只有狠治第1代,才能控制第2代,减轻传毒染病的范围和程度。第1代若虫在羽化前迁飞能力弱,这时防治效果好。4月中、下旬小麦已经拔节,田间密度又大,防治时用药量要大,喷施药水量要多,以提高防治效果。此时,以用敌敌畏拌细土撒施熏蒸效果为佳。防治1代灰飞虱喷药时应添加抑制病毒的药剂,扼杀病毒于发病前。如果已发现植株感毒发生病状,必须趁早用抑制病毒药剂(如氯溴异氰尿酸、松脂酸铜乳油等)和促根剂喷治,3~5d后还要重治1次,才能控制病毒病的扩展。

3.3水稻条纹叶枯病、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等病毒病的防治

水稻条纹叶枯病、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都是由灰飞虱在吸取植株汁液时从其口器中传染的病毒所致。据报道:一般作物苗期抗病毒能力很弱,病毒进入植株体内开始大量复制增殖,18~24d后开始显症、发病。随着植株株体增大,抗病毒能力逐渐增强,在8~10张叶片以后再感染病毒就不容易发病,所以在作物苗期要设法不能使其受灰飞虱危害,这是预防病毒病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实践表明,籼稻比粳稻抗病,常规粳稻比杂交粳稻抗病,常规粳稻中徐粳系列品种比武育粳系列品种抗病,糯稻和九优418最易感病。目前,还未发现抗病的杂交玉米品种。二是掌握易感品种的苗期以错过灰飞虱迁飞高峰期。如玉米提倡春播或小麦茬播种;水稻麦茬直播发病率也比较轻。三是药物防治。作物秧苗期如正逢灰飞虱迁飞高峰期,必须加强药物防治,切断病毒来源,在植株出苗到8张叶片期间内,必须每隔3~5d治虫1次,并结合使用病毒抑制药剂,如氯溴异氰尿酸和松脂酸乳油(菌毒杀星)等,杀灭植株体内病毒,防止发病。

猜你喜欢

危害防治
平衡车的潜在危害
网络的危害(三)
喝饮料的危害
喝饮料的危害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