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青文物拼接火红记忆

2009-05-11许善斌

新天地 2009年5期
关键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探亲

许善斌

在那浩瀚如海的旧货市场里,与我有缘的“货”只有一种:近现代以来的各种证件、执照。不管它们是藏在烂纸堆里还是夹在旧本册中,我总能闻到它们,然后半耷着眼皮,按住心跳,闲闲淡淡地和摊主砍价。

这些证照,可以看作是从“历史老人”身上掉下的“毛发”,写在证照上的只言片语,却能提取那个时代的“基因”,多少能还原当时的一些“真实面目”。经过十几年的搜罗,四面八方收来的证照已有将近3000件了,为了整理它们,我还专门装备了一台联想电脑和扫描仪,60岁上开始扫电脑盲。若有志同道合者来到家中,系列藏品靠墙列队,我一一点将出来,操练一回。

在这批文物中有一部分格外触动我的神经,那是属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是十年浩劫的参与者,我“劫”过别人,别人也“劫”过我,过去的两败俱伤已经变成了“精神财富”,也变成我不遗余力收藏的动力。

上世纪6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浪潮席卷了中国大地。几乎每座城市、每所学校、每条街道、每个家庭,都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到这股大潮之中。我收藏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证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欢送会入场券”、“喜报”、“探亲证明”、“春节回城探亲粮食照顾证”,都在各个侧面展现了当年知青们真实而艰苦的生活。不同纸张不同规格的证书承载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青年的时代风貌和浪漫豪情。

这些收藏的证照源于民间,虽然是卖者无意买者有心,却没法“预谋”,也没法“修改”。闲暇时,我翻看这些几十年前的证照,不禁惊觉世事变迁得如此之快,转身的工夫换了人间。工分票、工时票如今或许还不难理解,觉悟票、粪票之类的对于未曾亲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来说就有些匪夷所思。

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知识青年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和共和国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知青,这个特殊的群体也为社会留下了一段特殊的记忆。如今,能够展示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资料从总体上看是不多的,能留存至今,能成系统的更是不多见。我想它们必然会成为一个收藏热点。

(责编:孙展)

猜你喜欢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探亲
上山下乡
(小品)探亲
游蓟县梨木台
——纪念上山下乡48周年
徐向前的三次探亲
《探亲之夏》
“知识青年”回乡,应该行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发起及坚持上山下乡运动的动因究竟是什么?
上山下乡 激情燃烧的岁月
抗战时期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为什么革命化就得劳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