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和铁路的不解缘
2009-05-11尚雄
尚 雄
1975年1月18日,在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59岁的万里被任命为铁道部部长,此时,他已是一个有着39年党龄的共产党人,也是在“文革”中几经沉浮的老干部了,临危受命,他面对的是比战场和工地更为复杂的局面。万里没有让党中央失望,他以一位政治家的敏锐,牢牢地抓住问题的核心,他认为:不解决派性斗争,铁路复兴无望。
上任后的万里雷厉风行。他首先来到打派仗十分严重的徐州分局,以邓小平审阅修改、毛泽东亲自圈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为“尚方宝剑”,批极左,批派性,一个月见成效。他再战郑州,三战兰州,用霹雳手段果断清剿各种派性力量,拨乱反正,迅速打通陇海、京广、兰新等铁路枢纽。半年后铁路正点率大幅上升,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当时流传的民谣是:“火车正了点,钢铁增了产,卫星上了天!”
不久,“四人帮”一伙在铁路大搞“批邓联万”,持续9个月的整顿工作为之中断。一些派性严重的干部和造反派头头,有的蠢蠢欲动,有的乘机翻案。万里曾颇有感触地说,1975年整顿铁路是他最辛苦的一年,也是取得成绩最显著的一年,但也是挨批挨得最厉害的一年。
这段经历使得万里与铁路、铁路与万里都结下了深深不解的情缘。在他离开铁路的33年里,无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还是在人大当委员长,老部长万里都多次到铁路系统视察。
1958年根据毛泽东指示,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提出了修建京九铁路的构想,但由于当时国力不足,这一计划搁浅。“文革”前,周恩来总理对铁道部领导人吕正操说:“看来在京广、京沪之间还要修一条南北新干线,要直一点标准高一点。”建京九铁路有两大关键工程,一是长江大桥,二是黄河大桥,1973年初长江大桥正式开工,然因“文革”期间国家交通事业陷入混乱,长江大桥工地上的10座桥墩一直孤零零地屹立江中。
“文革”结束后,全国百废待兴,各项事业重新回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上。这期间爆发了关于铁路建设的一场争论,似乎京九铁路建设又要遇到困难。1986年12月,此时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江西考察,发现九江长江大桥迟迟不能竣工。当了解到原因是缺资金时,当场拍板:国家拿出一部分资金,各省市拿出一部分资金,集资解决该问题。这一模式成为以后建设的宝贵经验。不久集资建桥方案确定,这在那个年代实属创举。
万里退下来多年后,依然关心着铁路的建设和发展。万里的胞妹万玲离休前曾担任北京铁路局的党委副书记,他还特别向万玲打听“和谐号”动车组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