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何总是感到不安
2009-05-11周涵
周 涵
也许你经常和“不安的她”相遇:
在公共场所夸张地说话;
以最快的速度干掉足够吃一天的食品;
永远处于插嘴状态;
看不惯晚上八点前下班的同事;
被地上的一片纸屑激怒;
将网线牵到枕边,只为每日能在“淘宝”上狂购……
当然,这些都只是症状,引发这些症状的,
都来自藏于心底的“病毒”:缺乏安全感。
■关于不安的3W■
WHAT 什么是不安?
由于担忧、害怕而焦虑,致使内心无法平静——当然,你
同样可以因为兴奋和甜蜜而难以入眠,但这种情况下,体内分泌的血清素会令你感觉轻松。由于心理“病毒”所致的不安,会使你紧张、恐慌甚至抑郁。
WHY为何感到不安?
由于对某些人、物或某种境遇产生习惯、依赖,担心这些对象失去或者他们即将失去时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WHO哪些人容易感到不安?
从小缺少爱,比如单亲家庭,因为爱能给人安全感。
身边有不安“病毒”携带者的家人亲朋。不安也是一种心理“病毒”,容易互相传染。
缺少自信。你的父母可能从小对你要求严厉,少有鼓励,
因此你总不能确信自己是对的。
环境动荡。除非你非常有定力,否则多变的环境下,
很难心生安稳。
不安者素描
素描1:大家都说她是个敬业的人,每次上班都会提前,事实上……
因为房屋检修,公司放假一周。但第三天,她就感觉到这是场灾难。她坐立不安,反复看日期,为余下几天的漫长而烦恼。她并非热爱工作——即使在办公室,每天处理实质性事务的时间,也不过八分之一;但她就是无法按捺对“集体生活”的想念。这一周,就像一个世纪!
她为何感到不安:
公众舆论夸大了社会交往的重要性,他们强调“与时俱进”,强调自我和他人间的紧密联系,认为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是保持前进的必经之途。因此,“怕被社会抛弃”、“怕被他人遗忘”成为多数人的焦虑之源。
所以,放假一周。她会感觉到自己和他人处于“脱离”状态。没法和自己“单独”相对,她需要将自己融入集体中,看着自己和他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她才能感觉到安全,感觉到自己没有脱离社会,没有脱离他人。唯有这样,她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素描2:在众人眼里,她的生活堪称完美。她没有理由不幸福。如果自责,只是因为对自己要求太过严格的缘故。事实上………
她的第二套房子装修成洛可可风格;她有一辆非常不错的车;她有一个五岁的可爱儿子;她先生拥有自己的公司,对她很忠心。但她并没有心生安稳,相反,她经常过分自责:为什么今天没去游泳,为什么今天没有准时起床,为什么晚饭多吃了半碗……她的生活中布满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完美”程序,如果哪一天,一个小小的程序出错,她都很难原谅自己。
她为何感到不安:
她意识到自己的“拥有”,但她更专注于自己的“失去”。她害怕失去,因为害怕,她紧紧抓住眼前的一切,将它们按照固定程序安顿妥当,使她有种“掌控感”;一旦程序出错,就意味着不确定,这种不确定,便会使她产生不安。
素描3:虽然她看上去似乎没什么主见,但显然她很随和,愿意和大家保持一致,打成一片。事实是……
她并不是很喜欢大牌包包,觉得华而不实。但最近,办公室里突然多出了几款,不甘示弱,她也托人从香港捎回一款,足足花去她两个月的储蓄。买回后做过一次展示,就再也没有背过。不久,大家的兴趣又转向了高端化妆品,在“团购”气氛下,她只得再次“割肉”,订了这些她实际认为没多大用处的东西……
她为何感到不安:
对于尊重与爱的需要,我们从来没有满足过。如果可以,我们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爱我们、尊重我们,这就是“出人头地”“争名夺利”的心理导向。名和利,不过是手段,我们真正的目的,是通向尊重和爱。当然,在低级阶段,她的自信还没建立起来,她就会过分依赖于他人的标准和喜好,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不甘人后的方式,来确保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素描4:老板嘛,都是有点完美倾向的,不追求完美,怎么能做好事情呢?只能说,她是个女强人。事实是……
在她的人生字典里,使用最频繁的,就是“控制”。她控制自己,永远都有好的新的目标在等着她,因此,她不能停歇。她马不停蹄,每天工作到十一二点;她控制员工,严格按照她所规定的进度执行,她不允许员工着装随意,下允许他们私密交谈,不允许他们忽略细节,比如幻灯片的图片稍嫌模糊或者报告里出现一个错别字……
她为何感到不安:
由于取得竞争优势,我们通常称她为“强女人”或者“女强人”。但英勇神猛的希腊巨将阿喀琉斯,也有个软弱的脚后跟。在这些强悍的背后,隐藏着深深的不安:她过分习惯或者依赖于外界的期待。
在主流的价值观里,如果不成功,就意味着失败,意味着对整个自我的否定。因此,她的自我价值,依然建立在外界的评价之中。因为害怕令人失望或者说害怕失败,她采取“控制”的进攻方式,因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她才能感觉安稳。
不安的脱敏疗法
这个社会并不鼓励我们显露自己的脆弱,因此,对这些不安,我们通常会掩盖起来,而用其他的方式来加以转移或者平息。比如,我们会选择在公众场合不停说话,因为我们下意识里想得到更多人的注意和尊重;我们总是打断别人的话头,是因为我们急于表白自己,使自己显得有多重要。
当然,更多时候,我们会选择一些容易控制的方式,比如说消灭过多的食物或者疯狂购物,来驱走心头的紧张感,使自己得到片刻平静。
没错,这都是来自心理的自我调节方式。但它们都是消极的。也许,我们有更好的方法,慢慢驱赶心头的不安。
1.接受自己的不安如果你选择对抗,总是给自己下命令:不能这样,你不能这样不安,你必须平静下来。那么这很可能反倒加重了你心头的暗示。
2.理清自己为何不安说到底,来自内心的不安,是因为过于在意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种境遇,当你过分在意时,意味着你已经对他(它)产生了一种依赖,依赖时你更容易丧失掉自己的独立性,从而处于受支配地位。
3.关注眼前的事当我们想到未来或远方时,不是满怀希望,就是充满忧虑。我们总是容易被一些假想的情境所吓倒:如果他不再爱我了怎么办? (—依赖于他的爱。)如果我失败了怎么办? (—对成功的过高期待。)如果我生病了怎么办?(—对健康的依赖。)如果我还不起贷款怎么办?(—对现有经济境遇的依赖。)
这些假想,每个人都有,但如果你的内心反复被这些“不存在”听啃噬,心理防线就会被击溃,变得非常没有安全感。关注眼前的事,比如将一顿饭做好,完成一件工作……把自己从这些莫名的不安中拉回来。
4.学会冥想:每天两次, 每次半小时,让思绪在你脑海里随意飘散,但不做任何停留。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渐渐变得平静,而这种平静会使你的生活发生很多改变,正是这些改变,使你对自己变得更有信心,你的自我独立性,也随之增强。
编辑张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