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2009-05-11康磊
康 磊
《五柳先生传》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全文共214个字,其中否定词“不”就用了9个。因而,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多用否定句。这是作者文风使然,还是有意向世人说“不”,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五柳先生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不仅让我们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赞叹,更使整篇文章笔墨精练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陶渊明生活在晋末乱世,当时社会黑暗。风气污浊。为官者多是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对此,陶渊明是极端的厌弃,这从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和作品都可以看到。本文是一篇自传,但写法与众不同。因为作者没有着重写个人经历,而是托言传记,借以抒发自己不计得失,随遇而安的超脱情怀。首先我们来看开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岂有自传而又不知之姓名籍贯者?这正与当时“追名”之风相悖离,而下文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中一连用了7个“不”字。我们知道,晋朝门阀制度森严,士族奢华攀比之风盛行。像权臣石崇和贵戚王恺斗富之事会经常出现。世人皆欲“有”,我偏要追“无”!这正是五柳先生对当时人们“逐利”之俗的极大讽刺!同时,也是对世人的种种矫揉造作之事的强烈鞭挞!
也许今天有的人会说,五柳先生的做法不可取。是的,在我们的社会,我们不会支持和效仿五柳先生的有些做法。同时,我们也不能苛求古人。在司马氏家族的高压政策下,五柳先生还能“独善其身”,这实在难得。我们都知道稽康的遭遇。所以,从某一个角度来说,五柳先生是一个勇士。然而,先生更是一个隐士,一个在乱世中依然保持自己高尚道德操守,依然坚守自己率真本性的真的隐士!以此来看,9个“不“字的连用不是刻意而为,而是真情的流露!
编辑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