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名人的‘亲密接触’”综合性活动案例
2009-05-11付宁
付 宁
(本课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第3单元。)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搜集资料,了解名人的事迹,学习名人的崇高精神和品格。
2让学生对名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对初中生追星现象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在写作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地调动想象力,去发现名人丰富多彩的性格特点或内心世界,写出自己对名人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教学时间:教学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过程中。
活动设想:将这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分成两个阶段:首先在乎时单元课文的教授过程中,进行拓展学习的引导,要求学生搜集名人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另外专门安排3个课时进行总结、讨论和写作训练。
参与人员:所教的两个班。
教学过程:
第一个阶段
在教学本单元的每一篇文章时,安排学生做拓展性的资料积累,具体如下:
·学习了《邓稼先》一文,一方面推荐学生阅读长篇报告文学《天地颂——两弹一星内幕》(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上网收听同名评书连播);一方面以“中国的科技之星”为主题,搜集中国古今著名科学家,并用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概述其主要贡献。
·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要求学生搜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阅读先生的诗篇。
·学习了《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要求学生搜集和贝多芬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砺和命运挑战的事例。
·学习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之后,要求学生一方面将文章和注解中提及的外国著名作家资料整理成表格的形式,一方面搜集若干其他的外国著名作家的相关资料。
·学习了《孙权劝学》之后,要求学生搜集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以及一些关于勤奋学习的名言警句。
第二个阶段
一、第三单元学习完之后,学生对这一单元涉及的名人已经了解了不少,为了进一步感受名人的伟大事迹和崇高精神,安排一个特别的复习:
1用一两句话概括这个单元的名人事迹(第十四课因为描写的是人物群像除外);
2假如请你为这些名人撰写墓碑的碑文,你会写些什么?(50字以內。)要求一提出,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在纸上写出想对这些名人要说的话,短短的时间里不乏精彩之作:
写给贝多芬的:
生A:你们若是痛苦,就想一想他吧!
生D:你就像一块礁石,虽然经受着海浪无情的冲刷,但你总是昂着头,笑对大海。
生C:在你的世界里,音乐是奇迹;在音乐的世界里,你是奇迹。
二、名人作为各行各业中的杰出人物,常受到人们的推崇。请列举出你崇敬他们的理由。
提出这个要求时,有些学生有顾虑,害怕自己崇拜的偶像受到老师的指责和同学的嘲笑,迟迟不动笔。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后来,看学生写的材料,的确反映了他们真实的想法。
个别将希特勒、黑客作为自己的偶像,可以看出他们认识上的局限性。下课后我同他们做了个别交流,加以引导。
三、我分析了调查情况:在705班以影视明星和体坛名人为偶像的人数共计26人,占全班65人的40%;在706班以影视明星和体坛名人为偶像的人数共计30人,占全班68人的44%。对于影视明星和体坛名人崇拜的现象,不仅在我们两个班中很突出,这也是当代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思考:“为什么这种现象会普遍存在?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这个问题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学生热情高涨。发言时,我强调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气氛十分活跃。有的观点针锋相对,通过辩论,弥补了原来的片面认识。
生J:现在的追星族曰益壮大的原因,我认为有四点:其一是因为欣赏而崇拜。欣赏,它并不是肤浅的,而是一种从内心发出的钦佩。这样的崇拜才是真正懂得艺术的人的索拜,是一种享受。其二是因为目标而崇拜,把崇拜的人当作自己人生的目标,一步一步向他的生活努力靠近。追星就成了奔向成功的路程,这样的追星是有着积极向上的意义的。其三偶然而索拜,偶然的一次在电视申看见了一位原来不甚了解的明星,听着听着觉得他的声音很有特色,便入迷。这是常有的,而这样的追星很容易“走火入魔”。当然也有人只是偶尔来听听。其四因为崇拜而崇拜,像这样崇拜明星的人,连自己为什么崇拜都弄不清楚,但就是“迷”,如此追星,虽显得有些没头没脑。不过似乎也饶有情趣的。
生K:我觉得原因有两个:首先这种现象与现代生活是分不开的。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人们的精神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作为学生,也面临着学校和家长的压力。而听音乐和看电影,无疑是一种很好的休闲方式。其次这种现象与青少年的性格特点分不开。青少年活泼开朗,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接受能力很强。而流行音乐和影视作品又是我们这个年代盛行的东西,它们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
四、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并不是盲目地崇拜偶像,他们关注自己的偶像,也非常了解自己的偶像,能够列出很多理由来。如:
学生N写自己崇拜周恩来的理由是:1能顾全大局,以国家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3能言善辩,有说话艺术,让人心悦诚服;4风度翩翩,注重仪表,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5打破传统,死后骨灰撒向祖国各地,气度让人折服;6周总理死后,联合国为了这样一位好总理,心怀敬意地降了半旗,表迭世界人民对他的缅怀。
五、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偶像并不熟悉,甚至闹出笑话。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名人,想知道名人们更多的事迹,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1可以通过看书。包括名人作品以及别人给他们写的传记。有的还列举了一些看过的传记,如《米开朗基罗传》《贝多芬传》《曾国藩》等。
2可以通过电视。如,“东方之子”、“艺术人生”、“人物”、“述说”、“五环夜话”等。
3可以通过上网查找名人相关资料。
六、安排一个课时进行延伸写作训练,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当然,也可能是影视名星、体育明星。那么,你最崇敬的人物是谁呢?他们身上有什么东西吸引着你,感染着你?请你设想,假如某一天,假如在某一个地方,假如某一个情境之中,你和你心中最为崇敬的人物相遇了……请打开你想象的翅膀,将你那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出来。要求中心明确,文章语言具体生动,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这个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在构思这个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是从整个单元教学的角度出发的。这一单元选录了《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
天》《孙权劝学》五篇文章,“了解名人的事迹,感受名人的崇高精神和品格”成为奉单元的教学重点。活动中,无论是第一个阶段课外的名人资料积累,还是第二个阶段课内关于名人的总结讨论,都紧紧地围绕和突出单元的教学重点。这种整体性的构思、宏观的安排,也克服了过去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不足。以前,总是到一个单元结束时,才“专门”上综合活动课,忽视了每一篇课文与综合活动的内在联系。资料的搜集也常常放在课文教学结束之后,要上综合活动课之前,不但时间仓促,而且资料的针对性不强。
第二,这个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既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语文综合性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活动课,它必须打上语文的烙印,让学生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我主要在两个方面作了努力:其一,从课文中去挖掘综合活动的内容。在活动的第一阶段课文教学之后安排名人资料搜集内容。古今中外的名人多如天上的星辰,不是说随便找几个就行。如《邓稼先》一文,邓稼先对中国研制“两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这一个”让人想起了中国从古到今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做出贡献的无数科技人才。由此一方面推荐学生阅读纪实作品《天地颂——两弹一星内幕》,了解我国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一方面以“中国的科技之星”为主题,搜集中国古今著名科学家的事迹。其二,在活动中以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为重要目标。
立足教材,并不等于停留在教材。每个单元之后的综合活动也不能上成单元复习课。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是我设计活动形式的又一个出发点。比如在活动的第二个阶段。让学生评价课文中名人,如果和以前一样让学生单调总结,只能是把课堂内容“炒现饭”。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撰写墓碑碑文的题目,新颖的形式也解放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上的创作出现了许多令人赞叹的佳句。
第三,这个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有自己特色的整体。“语文综合活动课”本是一个新鲜的语文学习方式,但是我感到教学中也逐渐模式化:与之相关的诗词朗诵+与之相关的故事表演+与之相关的歌舞展示等,一旦成为定势,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努力探求符合这个活动自身特色的形式。在活动的第二个阶段,我先让学生打开心扉,说一说自己的偶像。写出自己崇拜他(她)的理由。然后从两个方面生发开去:一是统计学生中对偶像的崇拜情况,由以影视明星和体坛名人为偶像的人数较多这一现象引出讨论;一是从崇拜偶像的理由引出通过哪些途径走近名人、感受名人。最后用一个作文让学生从现实世界进入想象的空间,和偶像面对面,写出自己情感的激荡和心灵的震动。这样的形式不仅符合这个综合活动,而且也受到学生的欢迎。
编辑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