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2009-05-11贺同柱
贺同柱
(本课选自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第5单元。)
教材简析: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做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裨益。
教学理念:
1改变“串讲”的教学模式,设计“课前积累——创设情景导人——自由式阅读——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五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说明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让学生终身受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能力目标: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情感目标: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 理解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明其作用。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学习课文之前,利用书籍、网络等课程资源辅助教学,指导学生登录“园林”、“旅游天地”等网站,走进图书馆,了解苏州园林的概况,同时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充分预习,探究课后习题。
二、情景导入
1让学生说说都知道哪些名胜古迹,并介绍一个最熟悉的。
2教师出示课文的插图——苏州拙政园。学生以导游的口吻,根据图画,运用简洁的语言,做介绍。教师补充完善,评价鼓励,并巧妙过渡到课文。
三、自主式阅读课文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说明文,应该让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2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做到以下几点:
①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圈画不理解的词句(小组或全班交流);
②找出概括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
(上课伊始给学生一段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靠自己的能力去探究、发现,努力做到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自悟文中的精彩之处,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合作式解读课文
1课文先后多次提出“图画”,让学生再仔细阅读课文,用“圈点法”找出这些句子。(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共有10个句子。)
2要求学生为这些句子依次标明序号,并简要小结。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这些句子中,哪几句是写整体,哪几句是写局部?哪几句是写细部?学生先以4人小组讨论,而后在班级发言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①联系上下文,看看这些局部和细部说明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说明对象。)
②作者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由此,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
3以优美的古筝独奏曲为背景音乐,学生自由选择课文段落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现说明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的句子,然后回答,教师随机点拨。
4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在合作解读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方法。点拨深化,总结升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获得知识。)
五、探究式拓展课文
1文章的结尾好不好?简要说明理由。如果作者不在此结尾还继续写的话,会再写些什么呢?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而后在班级交流发言。
2让学生自由质疑,能解答的让学生自己说,教师不作具体答复。
3想象设计“21世纪我神往的校园”,要求从房屋、桥梁、花树的布置和雕塑、池沼中选一个方面来表现,可以用图画加上说明性的语言,也可以用语言直接描绘。
(挖掘学生的潜力与想象力,让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还要补充课文里没有的知识。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好处。)
课后反思:
上完了《苏州园林》,走出教室,心里感到特别轻松。一直以来自己所思索的用新课程的理念教说明文,在教学中得以实践。
在《苏州园林》的设计中,我打破传统的“串讲”模式。采用了先创设情景导人,再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让学生找出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然后仔细阅读课文,从2至9段中找出含有“图画”的句子。我想,学生如果能够找出这些句子,肯定就能理解说明的特征和说明的顺序,但这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是否过难,我心里没有底。但结果出乎我意料,有部分学生一下子就找出来了。再指导学生为这10个句子标上序号,分组讨论,找出说明整体、局部、细部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本文的说明顺序。又由“局部”的句子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各自的说明对象,从而解决每段的中心句。第二课时学生配乐选段朗诵,赏佳音、品美文,充分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准确性的句子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课堂结束之前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讨论“课文的结尾是否画蛇添足”,想象“如果作者继续写下去会写什么”,想象并设计“21世纪我神往的校园”。学生笔下的校园五彩缤纷,学生身上闪耀出的智慧火花,也令我倍受鼓舞。
编辑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