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金岁月》节目主持定位策略

2009-05-11

艺海 2009年4期
关键词:流金岁月老电影主持人

潘 军

《流金岁月》节目是电影频道(CCTV-6)1996年4月推出的一档介绍中国经典电影、引导观众欣赏优秀国产电影的节目,经过近十三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一档浓缩中国电影文化精粹、展现中国几代电影艺术家风采的电影类谈话节目。在这个节目中,笔者作为节目主持人贯穿始终,和参与老电影拍摄的影人面对面,通过对当年拍摄生活的回顾,努力挖掘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的艺术精神。

作为一档和电影打交道、和电影艺术家亲密接触的节目,它对主持人有着与众不同的要求,本文将从主持定位策略入手,尝试分析总结一下《流金岁月》节目的主持文化。

一、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定位策略

要主持好《流金岁月》节目,首先要做到准确定位,不但要给节目定位,给自己定位,更要给嘉宾定位,给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关系定位。《流金岁月》不是一档普通的谈话类节目,它是中国唯一的一档和老一辈电影艺术家共同回顾电影创作经历、探讨中国电影文化发展历程的专业性谈话节目。因此,节目有三个特点:一是史实性,和老艺术家们的谈话就像是写一本回忆录,他们通过这个节目的平台回到了当年,有的甚至又焕发出了当年的风采,那些被尘封多年的回忆在这一刻得以释放。他们用当年生动具体的事实跟我们一起分享心中的喜怒哀乐,跟大家讲述老电影背后的故事。由于这些生动的故事和它所代表的电影一道很快将会随着老一代影人的逐渐逝去,而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我们需要有一种方式将它们固定下来,凝聚在中国电影史的某一点上,因此史实性是《流金岁月》最大的特点。二是自然性,这档节目不像其它有关电影类的节目,比较专业地从技术、艺术去分析电影,实际上《流金岁月》谈电影本身的成分并不是很多,更多的是说人,说人的故事,让我们能够一起走进老艺术家们的心灵,在几十年后听听他们对当时电影拍摄的一些看法,这是一个自然的对话,是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也许从话语形式上看比较平淡,就好像是几个人坐在那里聊家常,但是细细品味,这就像是在品味一樽陈年老酒,越品越醇美。第三是普及性,这个节目的目的是通过介绍这些老艺术家,听他们讲故事,来学习他们的艺术思想和创作精神,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对这些老电影和老艺术家们感到很陌生,如果能够打造一个平台,使他们和他们的父辈一道来感受这些老电影、老影人,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么?

基于节目定位的这三个特点,我给主持人的定位归纳为三点:

1、影迷

《流金岁月》的主持人应当是个影迷,不但节目上是,生活中也应该是(实际上的确如此),主持人骨子里所渗透出来的对电影的热爱、对电影的了解和对电影的执着是支撑这个节目生存的支柱。一个影迷,不单单只是看看电影,讲讲电影故事,而是关注电影的每一个细节,关注电影人的点点滴滴,有的影迷甚至是一部电影的百科全书,或者是活的中国电影博物馆,所收藏的内容包罗万象。影迷型的主持人可以让他自发地产生出一种追踪、挖掘的欲望,面对嘉宾就觉得有无穷的奥秘等待去探寻,等待去搜索。因此,我在主持《流金岁月》的时候,心里常有 “十万个为什么”,有许多问题要问、要挖掘、要求证,作为一个影迷的热情与执着对于这样一个节目是必须的。

2、钥匙

作为一档介绍老电影、老影人的节目,所表现的人物已经和当年完全不一样了,甚至有的人已经离开电影舞台多年。此时有人帮助他们回忆往昔的岁月,自然是百感交集,特别是节目精心策划了一个“老友相逢、重聚”的场景,更是让他们倍受感动,主持人则是开启这扇“情感之门”的钥匙。比如《流金岁月》曾经介绍过珠江电影制片厂在1982年拍摄的一部影片《逆光》,时隔近三十年了,当年年轻人的偶像,今天怎样了呢?人到中年的郭凯敏、吴玉华再次向观众展示榜样的力量,整个节目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进行,主持人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调和作用。例如在和郭凯敏、吴玉华的交流中,主持人主要就两位主演当年的生活背景和心理状态进行了挖掘,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谈起往事津津乐道:“两位谁收到的信多一些?信里大概都写一些什么内容?”“当时你们都多大,谈过恋爱吗?”两位嘉宾面对这些私人问题倒也不害羞,却显得更随和起来,甚至回想起当年的一些“幼稚”,嘉宾们都会觉得很有趣,就像看童年影集时那样亲切、纯真,比如吴玉华说:“当时自己还在军艺上学,根本不会抱孩子,而且抱孩子这场戏还是影片开拍的第一场戏,当时忙着抱孩子就忘了说台词,顾这顾不了那,郭凯敏还教自己该怎么办。”因此,主持人定位为打开节目“情感之门”的“钥匙”,很有利于营造节目的轻松氛围,可以挖掘出一般访谈节目不太容易采到的“猛料”。

3、桥梁

《流金岁月》主持人应该是嘉宾和观众之间的桥梁,影片和影人之间的桥梁。主持人所承担的责任是要把这些有价值的元素整合到一起,呈献给观众一份电影故事大餐。多数现在的电视观众对当年的老电影都不是很熟悉了,这既是《流金岁月》节目的卖点,又是这档节目的难点,由于电影的拍摄背景和所反映的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当今社会有着较大的反差,所以对于很多观众来说会有新鲜感,特别是一些老观众,看到曾经的场景,会倍感亲切;然而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老电影受时代的局限,缺乏时尚元素,因此从美学的感性表达上来讲,比现代制作的大片可视性要差很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就要靠主持人这座桥梁,给老电影加入新元素,丰富节目的可看性。通过对节目的分析,我们注意到,主持人所架设的桥梁大致有三个特点:一是影片之桥,通过这座桥梁,将影人、观众跟影片连接在了一起,观众听艺术家们对当年拍摄过程的回忆,能够更真切地了解影片的背景。比如在介绍影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时,主持人和女主角金迪的交谈把现实场景紧密地和影片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开场时主持人以寒暄的形式请女主角吃几颗樱桃,看见樱桃,嘉宾金迪女士马上脱口而出“樱桃好吃树难栽”,因为这部影片她第一个镜头就是唱着“樱桃好吃树难栽”出场的,樱桃,勾起了她50年前参演影片的回忆:“这盘樱桃的味道和50年前一样么?”“当年您就是唱着《樱桃好吃树难栽》这首歌出场亮相的”等看似寻常的谈话,让没有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更全面地了解到影片中的诸多细节:原来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竟然出自这里!第二座桥是人物之桥,主持人为电影人之间架了一座桥,为影片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人物架起了一座桥,为艺术家和观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流金岁月》节目会把当年参加拍摄的一些导演、演员、摄影等艺术家们请到演播室,让他们若干年后再相逢。在特别节目《怀念项堃》中,主持人和主嘉宾于蓝、鲁非、刘晓庆、王慧力几位不同时期与项老合作的艺术家以及他的女儿一起怀念项堃,场下就坐的亦是老人生前的亲人、朋友还有学生。如此众多的人聚在一期,在只有40分钟的节目长度内,每个人内心中的情感通过主持人这座桥梁融汇到了一起。第三座桥是时光之桥,主持人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到了一起,贯穿起了一部生动的中国电影史。

二、主持人与嘉宾交流的定位策略

明确在节目中的定位以后,就要将嘉宾之间的关系明晰化。主持人和嘉宾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决定了他们之间交谈的方式和内容。我们简要概括了《流金岁月》节目主持人与嘉宾交流的定位策略的几个特点:

1、生活化

《流金岁月》节目的主持人要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所以和嘉宾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生活化,挖掘生活中的细节来展现人物性格特点。比如介绍电影《骆驼祥子》时,节目就安排女主角斯琴高娃乘着当年坐的那辆三轮洋车上场,再现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主持人抓住影片中一个个生活细节,一是激发艺术家当年的回忆,另一方面使观众能够更直观、更真切地感受影片中的人物。影片中有一个动作细节,引起了主持人的注意:“高娃老师,那场戏里边还有一个经典的动作,您还记得吗?(虎妞气汹汹地对着四爷站着,左手一拍腰,往上一翻手腕,竖起大拇指:我有了,祥子的!)那个动作是您自己设计的,还是导演教您的?你能不能现场再来给我们再现一下这个动作:我有了,祥子的。”这个经典的动作调动起了观众的极大热情,大家被斯琴高娃所塑造的虎妞的形象所征服。没有主持人和斯琴高娃生活化的交流,这样的效果很难达到。

2、感性化

《流金岁月》作为一档专业的电影谈话节目,具有和其它电影节目不同的地方,主持人在节目中,不像别的电影节目主持人很职业化地介绍电影的拍摄技巧、思想内涵,而是用一种很感性、很自然的交流形式,去挖掘主创人员在创作时的内心动态。主持人和嘉宾的感性交流,从审美的高度来看,其实是完成了一个从感受到感动,最后到感悟的审美行为过程,主持人和嘉宾的情感相融,形成以愉悦性为基本品格的审美价值。主持人通过感觉层面的感受,来获得情感层面的感动,这是一个现场情绪调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抓住感性表达的细节进行渲染,使嘉宾和现场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比如《骆驼祥子》中主持人问斯琴高娃:“太辣了!好像那场喝酒的戏,导演要求您必须真的喝?”斯琴高娃回答:“在表演虎妞醉酒引诱祥子一场戏中,导演说不真喝找不到人物那种感觉,就要自己真喝,自己又是蒙古族的,也能喝白酒,但没想到连喝八杯白酒以至酒精中毒,戏没拍完就被送进医院。”通过对喝酒这场戏的回忆,斯琴高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她,大家不由得和主持人一样感叹“太辣了”,这是一种对性格的赞叹,更是一种对果断的人生态度的赞叹,于是对她的认识上升到了心灵深层的“感悟”上。

3、体验化

《流金岁月》主持人和嘉宾的交流,还有一个重要的定位特征就是体验化,主持人用“体验”的方式还原当年电影拍摄的风貌。比如介绍影片《共和国不会忘记》,节目以颁奖的方式,挖掘人物的内在精神:“最佳力挽狂澜奖”、“最佳任劳任怨奖”、“最佳死心塌地奖”、“最佳情深意重奖”,这四个形容词就是主持人引导嘉宾再次体验当年拍摄生活的四条线索。例如“力挽狂澜奖”,主持人通过这个平台,使男主角滕俊杰获得了重新体验这个人物的机会,他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当时不了解行业特点,先后到包钢、宝钢、鞍钢、攀钢去体验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炼钢厂的场面很震撼人,炼钢人的故事很感动人。尤其是攀枝花钢铁公司的故事很典型:文革之后,公司人心涣散,无人工作,纷纷辞职,所以最后选择了以攀枝花钢铁公司为背景。”这种体验,可以很生动地再现影片所要塑造的人物的情感,具体地讲,是用一种可感的方式来传递主创者心中的精神感悟,所以当他们接受主持人所赠送的礼物:攀钢的纪念币时倍受感动,这种感动是源于对当时生活的再体验,他们被当时的人、当时的事所感染、所感动。因此,《流金岁月》节目主持和嘉宾之间交流的另一大策略就是体验化,将这种交流定位于对生活的体验,对过去的体验,会比干巴巴的讲电影要精彩得多。

《流金岁月》是1996年电影频道正式开播后开办的第一个栏目。说起来也算是个奇迹,本人从1996年主持第一期《流金岁月》节目到现在已经整整13年了。节目的生命力如此旺盛固然令人惊叹,而作为主持人的我始终是这个节目唯一的主持人也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综合看来,《流金岁月》节目主持的定位策略是努力打造一个整合多方情感的平台,跨时间、跨空间、跨维度地将各种信息和情感汇聚到一点上,焕发出人性的光彩。拂去在老电影拷贝上的积尘,我们看到的是一部部与电影紧密相关的、全新的作品,虽然还是那群人,但是经过时间的洗礼、穿越岁月的沧桑,他们展现给我们的是更丰满厚重的人物,更值得赞颂的精神和情怀。

(作者单位:中央电视台6频道)

责任编辑:杨建

猜你喜欢

流金岁月老电影主持人
陈志玲:流金岁月 熠熠芳华
图书馆的流金岁月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到哪里去看老电影?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重温老电影:怀旧,那抚慰人心的吸引力
流金岁月李道一词
叶尔羌河畔的流金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