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罗克晚期的器乐与声乐

2009-05-11孙胜华

艺海 2009年4期
关键词:拉莫器乐歌剧

孙胜华

在西方音乐历史上,大约从1600年到1750年称为巴罗克时期,其音乐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整个巴罗克时期,器乐音乐与声乐音乐并行发展,在各自领域中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是,在巴罗克三个不同历史时段,两者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不尽相同。早期,由于歌剧的诞生,使得声乐音乐无论在当时的接受程度,还是在整个音乐历史中的影响取得主导地位。发展到巴罗克晚期,器乐音乐已超越声乐音乐占据更为重要的历史位置。

一、巴罗克晚期的器乐音乐及其历史成就

巴罗克晚期的器乐音乐主要体现在拉莫、多米尼科·斯卡拉蒂、亨德尔、巴赫的艺术作品之中。拉莫除了《和声学》音乐理论的历史贡献之外,我们不能忽视他的五十三首羽管键琴作品,作品极力突破乐器表情和演奏技法。多米尼科·斯卡拉蒂尽管写作为数不少的声乐作品如歌剧、清唱剧、康塔塔,但他以键盘奏鸣曲而著称。后人不能忘记的是他作品中流畅的琶音演奏,创造性的双手交叉演奏,新奇大胆的音响效果。亨德尔的艺术成就在于清唱剧,但晚期仍有两部一流的器乐作品《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至于巴赫,他是我们要谈论的重点。他的器乐作品代表这一时期的最高成就,在西方音乐历史上是不可或缺的。

巴赫的音乐作品被称为音乐宝库,数量之多、价值之高世人皆知。其中,器乐音乐占绝大部分。魏玛时期,作品包括《18首众赞歌前奏曲》、《管风琴小曲集》和各种前奏曲、幻想曲或托卡塔与赋格的组合。科滕时期,最具代表的是《平均率钢琴曲集》、《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率钢琴曲集》包括前奏曲和赋格各二十四首,前奏曲精细的和声处理为功能和声的发展作出贡献,二十四个调上的自由转换证明把一个八度分成十二等份的合理性。其产生的巨大影响而赢得“钢琴家的《旧约全书》”的赞誉。《勃兰登堡协奏曲》的艺术价值被认为是大协奏曲的最后高峰。莱比锡时期的作品有《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戈德堡变奏曲》。这些作品是对复调音乐的反思和总结,任何对位法的技巧都可在其中找到模板。

任何音乐艺术的进步离不开音乐理论创新,或者说音乐理论的前进促进了音乐艺术的提高,巴罗克晚期的器乐音乐也不例外,它的发展正是基于其音乐理论的创新。

第一,功能和声理论初步确立并在器乐作品中率先实践。拉莫的《和声学》是功能和声确立的标志。尽管在当时它遭到了人们的质疑,认为和声化的音乐脱离人的审美愉悦,把感性的音乐数理化、程式化而陷音乐于抽象、机械。但是,当时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西方音乐历史的轨迹正是沿着和声演进而发展。从这一点上,拉莫居功至伟。率先实践功能和声理论的自然是拉莫本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功能和声框架成为结构旋律的依据。第二,巴罗克晚期,大小调体系的确立是代表着这一时期艺术水平的又一历史事件。这也是体现在巴赫的器乐作品《平均率钢琴曲集》中。自此以后,大小调体系一直占据西方音乐的统治地位。任何作曲家必须熟练运用大小调体系,调性逻辑、调性色彩使用的恰如其分成为衡量作曲家艺术水准的标尺之一。没有大小调体系的西方音乐将会是一副迥然不同的面貌。由此,巴罗克晚期器乐音乐的历史贡献之大可见一斑。第三,器乐体裁作出阶段性的贡献。此前发展起来的复调器乐体裁在巴罗克晚期达到顶峰,如赋格、托卡塔。而奏鸣曲、协奏曲继续向前发展,为大型器乐体裁交响曲、独奏协奏曲的出现留下铺垫。

二、巴罗克晚期声乐音乐的现状

巴罗克晚期的声乐音乐体现在歌剧和清唱剧两大领域。巴罗克早期,声乐音乐的重要性在于歌剧的开创意义。歌剧艺术样式在西方音乐史的显赫地位使我们不可能不考察它的开端,但是发展到巴罗克晚期的歌剧逐渐脱离了最初的艺术理想,之所以大众对之趋之若骛,在于作为新鲜事物的歌剧新奇独特的表现形式。但是,歌剧的旋律展开、表演技巧、乐队表情远没有成熟,甚至趋于庸俗和苍白的华丽。实际上,歌剧艺术中音乐形象的刻画,人物心理的描写,矛盾冲突的表现,故事背景的烘托都离不开器乐音乐。换句话说,歌剧艺术的成熟有赖于器乐艺术的成熟。因此,巴罗克晚期的歌剧亟待改革。

巴罗克晚期声乐音乐另一代表性艺术样式是清唱剧。可以说,此时的清唱剧处于它发展的顶峰。巴赫的《约翰受难乐》、《马太受难乐》,亨德尔的《弥塞亚》是其代表作。其中巴赫的《马太受难乐》被英国音乐学家帕里称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也有学者认为它是瓦格纳《尼伯龙根指环》问世前最伟大的戏剧作品。尽管如此,从整个清唱剧的发展及与器乐音乐的对比中,它的局限性是明显的。清唱剧是一种宗教体裁,在宗教音乐中加入戏剧成分而形成。但它的戏剧成分是不彻底的,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布景,仅有角色的不同。乐队为了宗教氛围而不完善,强调的是合唱和宗教内容。在巴罗克晚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它的生存空间逐渐被挤压。

三、历史缘由

声乐艺术在巴罗克晚期由于阶段性的低谷和体裁的局限未能代表此时音乐艺术的主流成就,而器乐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渐渐超越声乐音乐占据越来越重要历史地位的原因何在呢?这是我们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不能不去思索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音乐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是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前苏联的音乐学家克列姆辽夫在回答艺术是什么时,认为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人性化”(换句话说,通过人对现实的关系而得到表现)的客观现实也就是音乐的内容。波兰著名音乐美学家卓菲娅·丽萨认为:“现实永远是发展变化着的一切艺术的共同对象……是一切艺术的共同的认识论的基础。”两位学者对艺术的理解表明音乐艺术与社会历史息息相关的联系。艺术反映社会现实,受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现实的改变导致音乐内容乃至形式的改变。

因此,巴罗克晚期的器乐音乐之所以超越声乐艺术,它是巴罗克时期社会历史变化的产物。第一,文艺复兴以来人文思潮的余波仍然强势主导人们思想。艺术反映现实、表现人性、描摹自然的倾向促使作曲家运用新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来满足审美需求。第二,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音乐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器乐音乐上。泛音列从物理意义上的发现为和声系统理论的建立提供实证和自我肯定。科学的工艺使小提琴、钢琴的表现性能大大改善,它是十二平均率从理论到实践实现的保障。第三,哲学认识论上的理性主义指导了艺术实践。严谨的复调对位、有序的和声逻辑、均衡的曲式结构与理性思维不无干系。

巴罗克晚期的器乐音乐超越声乐音乐已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实际上,许多的作曲家已洞察到声乐艺术的弊病,十八世纪中叶,格鲁克发起了对歌剧的改革。而器乐音乐在此后的古典主义时期,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那里迎来历史性的高峰。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文键

猜你喜欢

拉莫器乐歌剧
蓝色的海豚岛(四)
Island of the Blue Dolphins ( IV )蓝色的海豚岛(四)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走进歌剧厅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