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排开道 中国寻求经济突围

2009-05-11席志刚

凤凰周刊 2009年30期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谈判

席志刚

今年上半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多达58起。CEPR(经济政策调查中心)近期发布的报告也显示,在各国所采取经济保护性措施中,中国成为最易遭受其他国家“歧视性待遇”的国家。

在国际贸易面临重重围堵之时,中国借气候谈判寻求更加灵活的方式以破解困窘。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中首次承诺,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争取在2020年之前显著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尽管胡锦涛并未承诺具体减排量,但国际社会认为,胡锦涛提出的计划体现了中国在促进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中所扮演的领导作用。

“胡锦涛的主动出击令欧美国家十分沮丧,围堵中国的高墙横亘在了他们自己面前。”一位不愿具名的经济学家表示,中国此举意味着增加了与欧美发达国家谈判的议价能力。

遭遇壁垒

今年前6个月,中国商品出口额达5217亿美元,成为全球出口冠军。专家预测,作为出口冠军,中国今后遭遇贸易围堵将呈愈演愈烈之势。特别是美国总统奥巴马批准针对中国轮胎的特保案后,其他国家跟风效仿,中国今后可能会遭受越来越密集的贸易保护。

事实上,专家们的担忧正在变为现实。近日,印度已启动对中国轮胎特保案,巴西也做出对中国进口轮胎征收附加税的措施。随后,阿根廷也对原产于中国的汽车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另外,阿根廷和巴西还达成一致,对中国产品展开联合反倾销调查。如阿根廷对来自中国的鞋类产品设立最低参考价格,巴西也会采取类似措施。

“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的围堵由来已久,且花样翻新,贸易保护壁垒只是其在WTO框架下采取的措施之一。”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以“绿色总统”自居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不仅在传统贸易领域批准针对中国轮胎的特保案,而且高舞碳税“大棒”,在应对气候变化框架下欲行贸易保护主义。

根据美国众议院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从2020年起对不接受污染物减排标准的国家实行贸易制裁,具体的措施将表现为对未达到碳排放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作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近些年,机电、建材、化工、钢铁等高碳产业几乎占据了中国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如果开征碳关税,中国出口必然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未来美国这么做,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就也可以跟着学。届时,“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会完全消失。

刘煜辉认为,深陷危机的西方国家垂涎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加紧对中国经济围堵,迫使中国成为危机的“买单者”已成西方国家摆脱危机的共识。为此,不仅在传统贸易层面,而且在与贸易关联层面的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对中国施加巨大压力。

主动出击

由于中国目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能源需求旺盛,减排难度不小,于是发达国家将气候变化需要减排二氧化碳作为谈判话题。

刘煜辉认为,西方国家的真正意图并不在于地球温度的升高,而在控制他国经济形态。中国不会甘于腹(贸易摩擦)背(减排目标)受敌,因此在气候谈判领域放手一搏。

作为世界大国,中国有必要担负起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责任,与以往面临围堵或被要求承担相应责任反应不同的是,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气候谈判方面信心十足。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表示,尽管中国面临减排的国家压力很大,但在谈判中,则可要求以“人均累计排放配额”为议题展开谈判,并有可能变被动为主动。

此前,丁仲礼带领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撰写了《2050年大气CO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一文,不仅找到了发达国家CO2排放各历史阶段的详尽数据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且为气候谈判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丁仲礼的课题组认为:“如果以2005年人均排放和1996-2005年人均排放增长率为出发点,计算结果为:中国到2035年达到人均排放高峰,并考虑人口增长率,中国2006-2050年的总排放量模拟值为超过应得配额不多,可以用生物圈固碳抵消,而且这个估计留有余地。因此,在谈判中,中国若以‘人均累计碳排放发言,完全可以做到进退有据。”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此番主动出击的自信来自于,中国发现在气候谈判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欧洲和美国并不是处在同一水平,意识到只要政策和外交策略得当,在与发达国家博弈的时候有可能顺利突围。

“在WTO框架下,中国与西方国家开打贸易战,尽管不至落败,但想打赢也很不易。”刘煜辉表示,被动应对贸易摩擦不如在西方在气候谈判中需要中国支持的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谈判中谋得一线生机。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高辉清也认为,中国是当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气候控制没有中国配合,一切都会成为空谈。趁着低碳世界还没有成形,不妨尽早争取主动,争取话语权。

9月16日,由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组成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撰写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出版。该报告列出了几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案,其中最乐观的方案称,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有望在2020年后减缓,并在2030年左右见顶,然后出现下降。

尽管发布方一再强调该报告并不是政府公布的白皮书,亦不是政策报告,但还是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报告只做到了2030年。

“中国在应对气候谈判上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战略已很清晰。”刚参加过联合国在曼谷2009年第四次气候变化谈判会议的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表示,波恩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还有此次的曼谷谈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歧严重。

“欧美发达国家不愿承担更多的责任致使气候谈判进展缓慢,中国在气候谈判中主动出击,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许,”杨富强认为,“中国的做法倒逼西方国家不得不审视自己的减排承诺。”这可视为中国在气候谈判中的一张牌,是对相关外交工作不可替代的支持和后盾。

中国目标

气候变化牵涉到中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路径的选择,如何强调中国的谈判立场已经成为目前国家高层最核心的议题之一。在节能减排、适应气候变化方面,中国已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

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2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表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一成五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同时他也呼吁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努力应对气候变化。

显然,中国不愿发达国家在巨额碳赤字还未“补偿和结清”之际,接受硬性的减排标准,而是采取“碳密度标准路线”,来履行中国的全球气候责任。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刚刚落幕,中国便开始积极“践约”。中国与发达国家首个适应气候变化多边国际合作项目9月24日在北京启动。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由中国、英国和瑞士政府联合组织实施,旨在提高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推动相关科学研究、规划管理和宣传教育等活动。项目从2009年开始执行,2012年结束,总投资675万美元。

此外,据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高广生透露,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制定2020年我国节能减排的新目标,而已经数易其稿的《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研讨当中。“我们争取尽快把新方案制定出来。不过,最终的颁布时间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若要实现相关减排承诺,自然难度不小。“若按照科学家在《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中测算的强制减排,中国付出的代价很大,因此不轻言强制减排。”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戴彦德表示,中国已经被推到了抵抗全球气候变化的前锋位置。但对于一个正在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大国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挑战。

但中国政府更愿意把这看作是一次赶超的机遇。胡锦涛在联大会议上没有承诺2020年减排的明确数量,但却暗示把中国减排与发达国家转让节能减排技术挂钩。看来此时的中国,不仅在解决履行国际责任和发展经济的矛盾上是信心满满,而且已经胜券在握。

编辑 王何畏 美编 虎妹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首次承诺减排目标。

猜你喜欢

气候变化气候谈判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俄乌第五轮谈判
哲理漫画
2007:绿色企业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第十三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在北京举行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