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认识当前哈尔滨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主要形势、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2009-05-11哈尔滨市经济委员会

学理论·上 2009年2期
关键词:工业化工业

哈尔滨市经济委员会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哈尔滨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产业基础雄厚,同时,产业内部缺乏竞争和关联优势,对全市经济发展支撑力较弱;创新能力突出,同时,科技实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程缓慢,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要素资源丰富,同时,土地、资金等约束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影响了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这些具体表现说明我市工业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发展背景下,市委、市政府作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决策。深刻认识当前我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主要形势、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对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建设全省新型工业化建设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哈尔滨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主要形势

我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具备一定的基础和自身优势,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提高工业化水平是我们加快发展的迫切需求。工业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依据。按照国际标准考量,第一,看人均GDP水平。根据有关理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为工业化初期阶段,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为中期。2007年我市人均GDP合3393美元。从这个指标判断,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型阶段。第二,看工业化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率)。根据评价标准,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工业化初期,40%~60%为工业化中期,60%以上为工业化后期。2007年我市工业化率为28.31%,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第三,看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般认为,在进人工业化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率在32%一65%之间增长。我市目前城市化率为48,2%左右,处于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即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第四,看三次产业结构。按照库兹涅茨的三次产业GDP结构评价标准,三次产业结构在33.3:29:37.7左右为工业化初期,在15.1:39.4:45.5左右为工业化中期。2007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4.3:37:48.7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从国内发达地区看,上海二产比重为48.5%,天津57.3%,深圳53.1%,东北其他三个大城市都在45%以上。我市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GDP总量列第13位,二产比重排在第15位。综合以上分析,哈尔滨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与国内先进城市的差距拉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发挥比较优势、破解发展瓶颈刻不容缓。我市具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条件。我市的要素资源丰富。市域土地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储备潜力较大,拥有一支素质较高、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队伍,全市尚有1/4的发电能力可供支持扩大生产,不会出现电力紧缺;我市的产业基础雄厚。全市有工业企业1.4万户,工业资产总额1876亿元,拥有哈电站、哈药、哈啤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工业企业集团,集中了全省装备制造业的67%、医药工业的82%、高新技术产业的50%;我市的创新能力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在全国城市列第9位,传感器、高分子复合材料、空气动力、工程力学、兽用生物制品、焊接集成技术、各类电站设备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但这些资源和优势是比较而言的,如果不能抓住机遇,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那也就毫无优势可言。同时,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工业相对总量小实力弱,对经济发展还缺乏支撑力,企业实力与先进城市差距较大;产业依赖性突出,缺少竞争和关联优势,近年来工业增长主要靠装备制造业带动,风险较大,电子信息、汽车等一些重要产业难以形成集群优势;产业布局无序,集群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能力不强,全市工业园区57个,分布零散,没有形成集群优:势。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当前的紧迫任务。

哈尔滨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点工作目标

对照国家和省的要求,结合市情实际,2007年9月,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我市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型工业化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10年,老工业基地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建立起产业集聚化、技术创新化、资本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产业体系。具体工作目标可以归纳为“三个工程”;

一是实施“21135”提速与增效工程。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两位数以上,工业总量翻一番,利润突破100亿,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工业经济占GDP比重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

二是实施“43862”结构调整与优化工程。做大做强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和石化四个优势产业,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3个新兴产业,以上7个产业占工业量的80%以上,镁铝加工,生物制药、电站设备等六个领域在全国领先,20种产品在全国居于排头兵地位。

三是实施“14244”产业支撑与壮大工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00户,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00户,10~50亿之间企业达到20户以上。50~100亿之间企业达到4户,过100亿企业4户。

争取到2015年,完成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在提高企业效益、发展规模企业、扩大增长领域、提高贡献能力上能够取得重大突破,建立起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技术先进、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新型产业基地,形成多业共兴、多企支撑、多点带动、高速运行、均衡发展的工业经济格局。

哈尔滨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点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务必坚持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条主线,突出抓好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以采用先进适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着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快工业信息化建设。以企业信息化为切入点,推进发电设备网络化协同制造、哈航汽车供应链协同工作、装备制造业协同设计制造平台建设,使中小企业信息技术由单元应用向集成应用发展。制定实施《哈尔滨市企业信息化百家示范、千家提升、万家应用工程规划》,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等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经专合组织、乡村和农户提供专题服务。加快服务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国家级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动漫产业发展,完善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体系。加快社会信息化体系建设。实施“金财”、“金税”等信息

化重点工程,大力开发网上为民服务系统,推进社会保险、劳动就业、教育、卫生、文化、社区建设等社会事业信息化,同时,要把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推进,构建完善社会信息化体系。

二是以加快项目建设支撑产业发展为重点,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抓好产业链延伸。通过合资、重组、加快技术改造等方式,做大产业链龙头企业,围绕电站、汽车等24条现有产业链产品,逐项列出配套明细,分类策划,形成项目,引导配套,提高国产化水平。大力发展机械、汽车、食品、医药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环保、焊接、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巩固全省制造业中心、工业技术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重要地位。抓好战略性大项目推动。重点抓好一批影响全局及未来发展的大项目建设,加快哈飞飞机复合材料制造中心、中煤龙化煤化工等规划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东轻公司超大规格铝板带材、哈飞飞机集团Z15直升机、东安三菱公司自动变速箱等在建项目进度;启动哈烟厂搬迁改造、哈轻型车厂搬迁改造、哈轴集团搬迁改造、哈药集团生物工程基地开工建设;争取东安三菱4G15发动机、哈飞汽车HF10、哈石化加氢重整、亚泰哈水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抓好新支柱产业培育。新能源产业以风电装备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哈电风能公司、哈飞工业公司风力发电机和红光锅炉兆瓦级塔架项目建设。召开风电装备企业与风电用户对接会,促进我市风电装备企业与风电建设单位进行对接,努力帮助风电装备企业解决难点问题。新材料产业重点实施超宽铝板带材和大飞机复合材料制造中心等项目,推进铝镁合金产业基地建设,在保持预拉伸板、铝合金双金属复合材料绝对优势基础上,加快发展铝镁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汽车电子、电力电子、电子元器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数字式广播发射与接收设备等产品,加快建立以半导体原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为重点的微电子产业体系。

三是以推进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政策引导为重点,着力推进工业布局调整。本着突出产业特色,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约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工业集中区自然形成和政府主导发展的关系以及企业投资意向和工业集中区产业定位的关系。强化工业园区建设。扩容壮大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中度高、布局合理、定位明晰的工业园区,改造提升一批资源优势比较明显、承接能力较强、有一定产业特色的园区,集约发展一批区域相邻、产业同构突出的园区。强化产业布局调整。建成区利用现有的区域产业基础,力求形成与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与区域经济空间环境条件相吻合的布局形态。城区南部以平房工业新区为依托,做大机电、汽车、航空航天、铝镁加工产业;北部以江北工业区为依托,做强制药、食品、农机、环保材料产业;东部以化工区为依托,做专化工产业;西部以开发区迎宾路集中区为依托,带动周边空港园区和群力园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形成“南重”、“北轻”、“东化”、“西高”、“中兴”工业布局。鼓励建成区以外的区县(市)按照“一县一业、一业特强”的原则,培育特色和主导产业,重点壮大双城、宾县、尚志、依兰、五常等5个产业集聚区,同时,规划和培育其他县(市)的工业园区建设,围绕城区形成多点辐射的特色产业集聚布局形态。强化配套政策引导。落实《哈尔滨市工业布局调整指导意见》,鼓励、引导优势产业及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进入规划的布局和重点发展的园区;限制不符合产业布局要求的企业及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进人相关区域,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严格禁止新建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对鼓励和限制以外的产业,创造宽松环境自由发展,推动全市工业布局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完善工业园区管理体系,指导全市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探索建立对工业园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制度,切实加强对全市工业园区的宏观指导。

四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重点,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充分利用信息手段,跟踪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趋势,使技术创新与市场实现紧密的对接。鼓励企业与院校所通过共建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经济实体,建立起技术创新互动开发的新模式。进一步健全技术市场和风险投资机制,促进技术和资本有机融合,使更多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推进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和区域工业生态化。突出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加快淘汰企业落后产能,深入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着力实施工业经济生态化改造,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

五是以确保新型工业化各项目标任务完成为重点,着力构建新型工业化工作推进落实保障机制。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在全市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市直各部门和八区、十县(市)的新型工业化领导机构和工作职能,完善分级负责、运转协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新型工业化工作网络:完善信息传递机制。着眼于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顺畅快捷、高效全面的信息支持,与各新闻单位加强协作,及时将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市级信息载体、新闻媒体和《新型工业化简报》进行三级发布。完善目标考核机制。根据需要调整完善《新型工业化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方案》,逐个细化分解新型工业化年度工作目标,明确考核范围、内容、方法和程序,将新型工业化工作目标列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范围。适时做好工业经济主要责任指标模拟考核,确保各项目标得到落实。

责任编辑/肖莉虹

猜你喜欢

工业化工业
中国工业化阶段的测度与路径转型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技术
7月份工业经济嵩位运行 稳中趋缓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
1月份工业经济“开门红”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