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
2009-05-11王铁强
王铁强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做好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是党的重要执政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用科学发展观谋划指导工作,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体现到人大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人大工作的整个过程。
必须始终不渝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人大工作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党的执政理念的深化和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抓住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髓,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牢牢把握发展这一第一要义,始终把促进科学发展作为人大工作的首要任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发展包括三个维度,第一层面是经济发展,第二层面是社会发展,第三层面是人的全面发展。发展首先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坚持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群众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只有坚持发展这一第一要务,才能增强经济实力、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各种危机和困难的挑战,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大的福祉。坚持发展这一第一要义,要求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紧紧围绕中心,紧密服务大局,把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在思想认识上,进一步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的意识,增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内容上,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现代农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项目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行使法定职能;在工作布局上,把推动经济发展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以服从经济发展为重、服务经济发展为先、促进经济发展为要,注重地方立法向推动经济发展倾斜、监督检查向推动经济发展倚重、审议重大事项向推动经济发展延伸、代表工作向推动经济发展拓展;在工作标准上,把推动经济发展作为衡量人大工作水平的重要尺度,作为检验人大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作为反映人大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
2、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有力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要求人大及其常委会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工作始终,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进一步确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增强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观念,牢固树立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则、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的意识。要把关注民生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立法、监督和重大事项审议的重要范畴,推动民生问题不断解决;要把了解民愿、反映民意作为工作的重要基础,把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作为工作的重要支撑,把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作为工作的重要取向。确保所做出的决策、所开展的工作顺应民心、切合民愿、体现民意。
3、牢牢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基本要求,始终把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作为人大工作的重要任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概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全面是指发展要有综合性、整体性,强调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适应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关注当前发展,而且保证长远发展。人大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肩负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坚持全面发展,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整合社会各项事业,充分行使人大职能,推动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整体进步;坚持协调发展,要求我们贯彻“五个统筹”的基本原则,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推动我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之间、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均衡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依法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工作,依法开展资源开发与利用监督工作,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重增长轻治理向在保护中求科学发展、在发展中实行科学保护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牢牢把握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始终把处理好各方面关系作为人大工作的客观要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统筹兼顾的基本内涵是必须总揽全局,兼顾各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实现各项工作有机统一、良性互动、整体推进。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充分履行法定职能,通过以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为重点,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人大的政治优势,通过以调动广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手段,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要求我们在法制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大地方立法的力度,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原则,创新立法的方式方法,对事关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予以立法,完善地方法规体系;另一方面推动法律法规的实施,组织人大代表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执行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要求我们在依法监督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软性监督为硬性监督,规范和约束“一府两院”的行为;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实现监督主体和监督客体的有效配合、良性互动,逐步把监督法的要求及其制度设计落实到位。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根本方法,要求我们在开展代表工作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发挥代
表的主体作用,通过认真听取和积极采纳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将他们的想法和要求体现到各项决策中去;另一方面规范代表的履职行为,通过健全代表接待选民、代表述职、代表档案等制度,加强对代表的管理和约束。
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落实到人大工作实践中
科学理论的功能在于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人大及其常委会要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推进我市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建设中,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1、要在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下功夫。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就要求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把依法履职的重点放在最大限度地促进和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来。要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环境改善、重大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小城镇发展、农民就业转移、农村市场体系完善等工作,综合利用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审议和执法检查等手段,推动这些工作的不断落实,为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2、要在推动解决民生问题上下功夫。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要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人大及其常委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始终代表人民利益是人大的根本职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依法履职的根本准则,将征地拆迁、棚户区改造、泥草房改造、廉租房建设、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工进城务工、城市集中供热和天然气置换以及农村道路建设、城乡残疾人保障等问题,列入监督日程,纳入审议议题,通过提出建议,发布决议,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尽快落实。同时,针对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密切相关的问题,组织人大代表加大视察、检查和调研的力度,督促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落实领导责任,强化行政问责,切实加强对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整顿市场秩序,提高食品、药品质量,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3、要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下功夫。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哈尔滨市人均资源相对紧缺、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特别是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态环境质量逐步下降,区域生态功能失调,生态调节能力较弱,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有关法律,继续研究制定有关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监督检查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方面法律法规的贯彻情况,监督检查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重大工程项目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对发展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减排、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开展情况,督促政府有关部门由防治污染向保护生态延伸,由城市综合整治向农村环境治理拓展,关注森林保护,关注资源开发,关注“三废”处理,关注城乡环境整治,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相契合,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赢得较快的、更长久的发展。
4、要在推动依法治市上下功夫。和谐社会是法制社会,科学发展是有序发展。依法治市,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城市的具体体现。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围绕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积极开展地方立法,共制定、修订和废除地方性法规160部,在促进全市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形势发展的需要相比,立法工作也存在一些差距,表现在法规的结构不够合理、立法质量不够高、立法的手段和途径不够科学,特别是部门立法倾向比较严重。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立法要正、执法要严、司法要公、违法要究、普法要广的总体要求,一方面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与上行法不抵触的前提下,加快制定地方性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工作,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在我市的有效实施,做到执法必严。同时,按照监督法的规定,突出执法检查的重点和难点,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迅速整改,做到违法必究。另外还要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化形式,突出重点,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大力培育和努力形成全民知法、懂法和守法的良好习惯和社会风尚。
5、要在推动人大代表工作创新上下功夫。人大是由各方面代表组成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家权力机关,是党和国家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也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哈尔滨市有各级人大代表1.6万余人,这支政治力量在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代表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新人大代表工作,在完善机制、拓宽渠道、探索方式方法等方面下功夫。一是根据代表工作的特点,进一步健全代表工作制度,通过建立人大常委会成员走访代表制度和人大代表重要信件直通制度、代表履职档案制度等,完善人大常委会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机制,保障代表的民主权利。二是根据代表工作的规律,探索发挥代表作用的方法,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组织代表开展调研和视察活动,健全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代表约见“一府两院”工作人员制度等,引导和激励代表在关注民生问题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大局的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引导代表提高议案和建议的提出质量,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四是针对部分代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较低的实际,积极搭建和努力探索提高代表素质的平台和方法,通过加强和规范闭会期间代表活动,通过丰富代表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努力增强代表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职责意识,不断提高代表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责任编辑,陈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