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树根中走出的梁山好汉
2009-05-11徐华铛
徐华铛
郑剑夫大师从事根雕创作已近40个春秋,已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浙派根雕体系。作为浙派根雕的领军人物,他引领了中国根雕的发展。在根雕创作上,郑剑夫不仅慧眼识珠,能从纷乱繁杂的残枝枯根中找出富有神韵的材质,而且雕功高超,刻画人物形神兼备。他巧妙地把人工雕琢的“精”与天然材质的“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气韵相通的境界,创作出一件件高品位的根雕作品,闪光于缤纷的艺海之林。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郑剑夫拓宽根雕的范畴,把古沉木、檀香、坡垒、黄花梨等纳入自己的雕刻对象,并称之为“奇根”,使根雕视野更为宽广。
形形式式的奇异根木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多少曲折,多少颠离,它的质地、纹理、色泽、结构都称得上是一种珍奇瑰丽之根,而且每件奇根均各具特色,均是孤品,让人在鉴赏中获得感悟,因此,收集奇根的本身就是一种寻觅美的过程,而雕刻施艺更是一种创造。郑剑夫找到合适的奇根后,并不急于动刀,而是反复观察,认真琢磨。他认为展示奇根的自然美感是第一要素,然后才是展示自己的刀艺。
从1992年开始,郑剑夫从单个的奇根雕向“组合”型迈步,先后创作了系列作品《十八罗汉》《金陵十二钗》《诸子系列》等,频频获得国家级大奖,引起了收藏界的瞩目。
从1998年秋天开始,郑剑夫把目光瞄向了气势恢弘、个性鲜明的水浒英雄人物,决定以奇根雕刻的形式再现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的风采。
创作奇根雕《梁山一百零八将》的难度很大,《水浒》是中国古典名著,故事情节家喻户晓,个中人物耳熟能详,而一百零八将的身份地位不同,性格特征各异,稍一不慎,人们便会挑出毛病。
从小听惯《水浒》说书的郑剑夫反复观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碟片,又研读《水浒传》原著。他认为创作《梁山一百零八将》最主要的是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反映宋代的民俗风情,从中要贯穿一股“风风火火闯九州”的英雄豪气。不仅要创作好一百零八将中的武松、鲁智深、林冲、李逵等主要人物形象,也要刻画好时迁、朱贵、萧让、宋清等富有特色的次要人物形象。因为一百零八将中的人物是以一个个同样高大的奇根雕刻组合起来的,倘若其中一个形象塑造不好,便会影响整体的效果,因此,郑剑夫对每个人物的创作都不含糊。
选材是创作梁山一百零八将的第一要素。根雕的选材与木雕不同,木雕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雕琢,根雕却要因人选材,需要用美的眼光去寻觅,去发现。
郑剑夫选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依照人物的个性和身份去选择。如黑旋风李逵,这个人物粗犷鲁莽,却又耿直忠勇,带有一种野味。郑剑夫挑选了几十个根料都不理想,最后选中了一块深埋在水中达千年之久的深黑色古沉木才满意。又如一丈青扈三娘,体态婀娜,英武娇美,原是扈家庄得宠的小姐,入伙梁山后仍是一位美女。要创作这样一位人物,郑剑夫决定选择珍贵的印度檀香木,这种木材纹理细腻,肌理流畅,透出一股香味,极其昂贵。另一种选材方法是无目的地在树山根海中探觅,看是否有合适的材料符合梁山一百零八将中的人物创作。如创作鼓上蚤时迁的材料便是从树山根海中脱颖而出的,这是一块岩桑,产地在云南,其价值不亚于名贵木材。朱富的材料是水杨柳,表现笑面虎亦是物尽其用的好料。
完成《梁山一百零八将》系列人物雕刻,郑剑夫选择采用了檀香木、紫檀木、花梨木、古沉木、香柏木、榉木、梅树桩、榧木及柞木等50余种奇根,产地来自浙江、福建、海南、云南、台湾、甘肃、广西以及国外的印度、越南、缅甸等。他边选材,边创作,原定在2001年完工向千年新世纪献礼的根雕《梁山一百零八将》,结果到2004年才完工,历时六年之久,足见其创作的认真和艰辛。
形象刻画又是根雕的一大难关,郑剑夫对一百零八将的每个人物进行了梳理,围绕“风风火火闯九州”的主题,罗列出人物最有闪光点的瞬间进行刻画。他懂得,要使作品中的人物活起来,首先要使作品中的人物在自己的心中活起来,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随时随地可以呼之欲出,召之即来。
行者武松是梁山一百零八将中的重要一员,应该突出这个人物的英雄气概。郑剑夫为武松这个人物构思了不少形象,有勇打猛虎的,有擒拿西门庆的,也有醉打蒋门神的,最终他选择了武松大闹飞云浦、砸碎手中木枷、一一杀绝暗害他解差的形象。为能更好地显示武松嫉恶如仇、敢打敢拼的气势和胆魄,郑剑夫选用了一块有硬度的海南古沉木,为能让武松的形象在自己的心目中更为鲜活,他反复看了《水浒》中《武松大闹飞云浦》的电视碟片,再依照木材的自然形态进行构思。一天夜里坐在被窝里再次看了这几组镜头后,创作欲望一下子涌了上来,他披衣而起,来到工作室,拿起凿子便在古沉木上敲打起来,不到两个小时武松的形象便出来了。第二天天一亮,他又匆匆起床进行修整,这件作品经过几天的努力,便获得了成功。你看,武松砸碎了颈上的木枷,挥起了右手,攥紧了拳头,他剑眉扬起,双眼喷火,其气吞万里的气势正滚滚而来。
创作花和尚鲁智深,郑剑夫考虑的时间最长。最后,他一反常态,选择了鲁智深未出家前的提辖形象。郑剑夫认为,鲁提辖为救金老汉父女,仗义拳打镇关西,更能体现鲁提辖的英雄本色。为能刻划好这个形象,他反复阅读原著,不仅体味他“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的外形,更刻画他嫉恶如仇,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本色。
郑剑夫在创作“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好汉形象时,十分注重人物头部的神态刻画,并以此来展开人物的内心世界,其他部位则一刀不奏地保留了自然的根材纹理,使原材料中那些固有的树根纹理、疤痕、树瘿及扭曲的形态,转化演绎为人物的衣衫、帽子、发髻、兵器及动作,力求天然成趣,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粗细并存、形神兼备”的美学效果。如豹子头林冲,郑剑夫撷取了林冲雪夜上梁山的情景,并选择相应的根材来进行创作。这是一块榉木残根,从林冲弓腰前倾的身姿,扛在肩上朝前伸出的花枪,飘扬起来的棉大衣以及嵌在坚毅庄重脸色上的那双眯起而又明亮的眼睛上,明显地让人感觉到林冲正迎着风雪在奋勇地负重前进。
系列根雕《梁山一百零八将》由108个人物组成,从统领全军的呼保义宋江到行文走檄的圣手书生萧让、执掌医务的神医安道全,都精心地刻画。每个人物的高度在45厘米左右,抽象中蕴含具象,腐朽处展现活力,气势恢弘,气象万千。这是中国第一件反映梁山一百零八将的根雕杰作,把中国根雕艺术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北京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杨伯达对这件作品作了“不但是精品,而且是极品”的评价。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名誉会长李铁映也给予高度的赞赏,还与郑剑夫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