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09-05-10吴爱柳
吴爱柳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读不懂教材的内容,抓不住中心思想,理不清结构层次。笔者认为,要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渗透对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阅读政治课本的策略和方法。
一、从整体上把握课本知识
要从总体上把握课本知识,可重点读目录、前言和引言,以理清脉络,把握课本知识间的联系。
(1)读目录。目录是纲,纲举才能目张。教师要指导学生善用目录来宏观把握教材。让学生读目录,使其从总体上了解教材内容和结构,做到心中有数,从教材目录人手把握教材内容和结构,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2)读前言。前言是全书的起始课、指导课,它提出了全书的教育目标和学习的基本内容,对全书起着导向作用。要让学生读懂、读透前言,使其对书的全貌有个概括的认识,理清全书的脉络。
(3)读引言。现行的政治课教材,每课都有引言。引言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指出本课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也言简意赅地点拨了该课与前一课之间的有机联系,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重视阅读引言,能帮助学生在宏观上把握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二、掌握深入理解课文的技巧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传授其阅读的技巧,以帮助他们深入、准确地理解课文知识。
(1)重读关键词。所谓“关键词”,就是指课文中寓意深刻的,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词语。如最、首要、前提、基础、基本、关键、核心、主要、主导、实质、本质、根本、根源、标志、目标、目的、原则、源泉、决定、第……这些都属于“关键词”。教材中的关键词很多,它们在课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重读关键词的方法,暗示学生要抓住这些知识的重点,或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对关键词划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或用彩色把关键词加以突出。
(2)区分易混词。在课本中,“决定”与“影响”、“根据”与“条件”、“主要”与“全部”、“原则”与“政策”等属于易混词。课本在知识叙述上,常使用这些词把知识点加以界定。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易混词,可采用提问、“故弄玄虚”地出错或要求学生“判断改错”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易混词的注意,从而帮助学生区分易混词,准确地把握知识点。
(3)划分句子成分。许多政治名词概念比较复杂,学生不易理解。这些概念若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如“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概念,其主干成分为“意识是反映”,第一修饰词为“客观存在”,第二修饰词为“人脑”。经过划分句子成分,学生迅速理解了“意识”概念的要义。
(4)提出疑问。阅读提疑,就是要求学生找出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教师应提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提出疑问,尤其是保护建设性意见和独创性见解,这有利于学生挖掘隐性知识。
三、教会学生联系地“读”课本
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联系地“读”课本,以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联系前后知识点。一般来说,政治课本上的每句话,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教师应该告诉学生,阅读政治课本时,必须把每句话同前后句、前后段、前后节、前后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探寻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不仅符合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而且能使学生建立起知识网络,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联系实际。联系实际读课本,主要做到:①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课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政治课源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必须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来说明政治课本上的观点、原理,或用政治课本上的观点、原理去解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这样才能把政治课本教“活”,让学生把政治课本读“活”。②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学校不是真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总会传入学生的耳中。有时,社会上的一些言论还会在学生的大脑里产生疑问。这正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联系当前的社会热点来阅读课本,不仅能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加深对知识重点的理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③联系生活情况,以加强说服力。在阅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情况去理解政治课本上的观点、原理,其说服力更强,学生会更感兴趣。
(2)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可让学生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帮助自己理解政治课本上的内容,用政治课本上的知识去解释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增加政治学习的趣味性、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总之,教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政治阅读能力,开辟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天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享受阅读的快乐。
(责编雷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