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ALL环境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溯源

2009-05-08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建构主义

徐 琴

【摘 要】 “学习者自主”是近几十年来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本文简要探讨在CALL(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环境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分析“学习者自主”的概念;从现代教育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出发,详细阐述在CALL环境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背景。

【关键词】 CALL;学习者自主;建构主义;人本主义

一、引言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CALL)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随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CALL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效率与效益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与体现。“学习者自主”是近几十年来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外语教学界许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已经达成的共识。运用CALL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现代外语教育的重要目标,很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CALL”与“学习者自主”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证实了CALL对学习自主性的培养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出发,详细阐述在CALL下促进学习者自主能力培养的理论根据。

二、学习者自主的含义

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学习者自主”的概念给出了定义,由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中,至今对什么是“学习者自主”,教育学家和外语教学工作者有不同的观点。Holec将学习者自主定义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一种潜能”。Holec的定义对后人的研究起到了十分深远的影响。Dickinson将其看作是“自我教学”,“学习者对所有关乎自己学习的决定以及这些决定的施行都完全负责的状态”。作者比较赞同Holec的观点:自主就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一种潜能,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学习者不能完全依赖教师,而应为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大的责任。

三、CALL环境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背景

1、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是建构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并加工信息的主体和知识的建构者,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是一个有技术支持的、开放的环境:学习者在完成学习目标和参与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能够使用各种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源。随着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持。CALL可以为学生创设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提供各种学习工具(教学软件)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帮助学习者完成意义建构、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是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有效的认知工具,在CALL环境下促进自主学习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直接体现。

2、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Humanism)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和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

马斯洛把价值、需要、情感、直觉置于心理学的核心位置,从其价值理论体系—“需要层次论”的理论出发,认为人类存在着一种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生来就有的,他把这种倾向叫做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罗杰斯同样强调人的自我实现,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当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罗杰斯不关注学习者的实际认知过程,因为他认为在合适的学习环境下,人类会学习自己需要的一切”。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CALL能有效地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发现自己的能力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环境。如刘伟所述“当代的CALL已经摆脱了早期行为主义的影响,正在越来越多地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开发的理论依据,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越来越能体现人本主义教育的基本思想”。

四、总结

随着CALL在语言教学领域的发展与普及,改革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CALL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需要有“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作指导。建构主义理论很好地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认为有利于学习者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应该是:学习者可以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学习者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有技术支持的、开放的场所。人本主义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理解的、支持的、激励的和无威胁的环境,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帮助学生达到自我实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设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学习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同时也为在CALL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Oxford:Pergamon Press.1987:11.

[2] Dickinson,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11.

[3] 刘伟.人本主义教育与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吉林教育科学,2001.9.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建构主义
人本主义视角下以集体为中心的班级管理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对待中职学生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建构主义与高中生物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