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传统德育资源的构成及其特征

2009-05-08杨彩娟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构成陕西特征

【摘 要】 陕西丰富的传统德育资源从构成上分为人物类和物化类两大类型,涉及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人文精神遗产厚重和爱国主义素材丰富是陕西传统德育资源的两大特征,人文精神遗产厚重丰富了陕西德育资源的人文特色,为德育教育奠定了厚实的人文基础;爱国主义构成了陕西人文精神的主旋律和基本色彩,成为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

【关键词】 陕西;传统德育资源;构成;特征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不够理想,德育低效化的现象依然存在。除了德育形式的说教味太浓及与现实生活脱节较大外,德育教育内容的贫乏和材料的枯燥是导致德育教育低效化的重要原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方的文化环境、自然条件等的熏陶和影响对于一代人道德素质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对文化大省且历史悠久的陕西省传统德育资源进行分析、整理,并加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大大改变德育教育内容贫乏材料枯燥的现实,从而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一、陕西传统德育资源的构成

陕西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传统德育资源丰富,这些资源从内容上大体可分为人物类道德资源和物化类道德资源两种(见下表)。

1、人物类资源

历史发展的主体是人,与人的思想、事迹、活动等相关的内容,我们统称为人物性资源。历史名人、历史英雄对后人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尤其是自己家乡的名人、英雄对后辈的影响更大。普通老百姓大多数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粒沙子,身后并未留下名姓,但老百姓为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无论是英雄名流还是凡夫俗子,他们的伟大思想或平凡见解,他们的惊天伟业或平凡小事,只要能激励后人、对人有启示和教育意义,都可以成为有血有肉的德育教育材料。陕西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民风古朴,民俗独特,秦风秦韵的风俗礼仪,不仅体现了陕西人的立身处事、生活习惯,也体现了陕西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陕西省内各地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亦反映了陕西人的审美情趣、人文精神等。

2、物化类资源

大量的不以人物为主体的资源通称为物化类资源。陕西山川秀丽,自然景色壮观、奇美。境内有以险峻著称的西岳华山,有一望无际的八百里秦川,有景色秀丽、充满传奇色彩的骊山风景区,也有六月积雪的秦岭主峰——太白山,有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等。浏览名山大川,不仅可以让学生感知祖国山河的无比壮丽,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而且在游览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力等。

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周、秦、汉、隋、唐等13个王朝在陕西建都,73个皇帝在这里执政,前后历时1100余年。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为陕西留下了得天独厚的古代遗迹和文物珍宝,成为全人类共同享有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黄陵、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佛教名刹法门寺、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西安城墙以及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西安碑林等是其中的姣姣者。参观各类人文历史遗迹,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等。

为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陕西各地也建造了一批或以文物保护为主题的博物馆、或以历史人物或事件的缅怀为主题的纪念馆、或以民居民风为主题的风情园等人造景观。人造景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因时间、经济等原因而不能游览或参观自然景观和人文古迹的缺憾,同样可以起到文化熏陶、历史沐浴以及风俗感染的作用。

上述陕西传统德育资源中,涉及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前者是隐性的,后者是显性的。陕西人民的思想、价值、习俗、礼仪、民间艺术等宝贵资源,比较内隐,不能直接感知,但在德育教育过程的作用和影响不可忽视,在德育实践中需要大力挖掘、整理、提炼和加工。民间曲目《走西口》虽为晋陕一带共有民歌,电视剧《走西口》最近的热播则再现了山西人走西口的艰辛与悲凉,晋商的坚韧与诚信。在经济不景气的今天,这样一部电视剧,在挖掘隐性资源方面贡献突出,对于年青人的择业创业谋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而陕西有很多隐性资源,急需我们认真挖掘整理,以发挥其德育教育功能。物化类德育资源,直观性强,具体形象、充满情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物化类资源具有很强的客观性,这决定了其作为德育资源发挥作用的局限性,因此,在发挥物化类资源的德育功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二、陕西传统德育资源的特征

陕西传统德育资源除了丰富外,对学生的道德影响,对德育工作的影响,具有两方面的主要特征。

1、人文精神遗产厚重

三秦大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至今,出现了很多博才多艺的艺术大家,涌现了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创作了不胜枚举的艺术作品,汇成了别举一格的艺术长河。这些丰富艺术成果,具有深厚的美学价值,为德育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结合提供了有效资源。墓葬、城郭、宅居等体现的空间美,陶艺、壁画、泥塑、剪纸等体现的色彩美,诗经、唐诗、唐乐、秦腔、眉胡、信天游等体现的旋律美,青铜铸造、历法推算等体现的科技美,周公思想、董仲舒理念、吕氏乡约等体现的有序和谐之美等等无不反映了前人的艺术情趣以及匠心独创,无不折射出陕西人的精神品性。这些文化成果和文化遗产,勾绘了陕西鲜明的人文性、艺术性色彩,揭示了陕西传统德育资源深厚的精神品质,增添了陕西德育资源的人文特色,是学校德育可以运用的资源宝库,为德育教育奠定了厚实的人文基础。同时,了解历代艺术名人以及劳动人民艺术家创作的事迹,感受他们丰硕的艺术成就,有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远大理想的树立、人文素养的增进有道德修养的提高。

2、爱国主义素材丰富

游览陕西的名山大川(险峻雄奇的华山为代表),河流湖泊(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瀑布为代表),参观珍贵的动植物(朱鹮、金丝猴、5000岁的轩辕古柏等为代表)等自然资源,能够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的了解,加深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深厚情感,增强学生长大后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力量的使命感。

祖国山川秀美、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祖国人民勤劳智慧、温和善良,但祖国也多灾多难!在陕西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很多忧国忧民、积极进取、不畏艰难、奋发图强的政治家、革命家和社会名流。他们在历史的紧急关头,或奔走呐喊,或挺身而出,来捍卫祖国的统一、抵御外来的侵略、保卫人民的利益。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结束国家的分裂,完成国家统一大业。葬于茂陵附近的霍去病,为了抵御匈奴南下多次出兵征战,并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言。被后世称为“诗圣”的杜甫,在他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忧国忧民的佳句。在列强侵略中国的近代史上,试图以“尸谏回天听”的抗英名相王鼎,于1842年6月8日深夜,怀惴“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不可任,林不可弃也”的遗疏,自缢于圆明圆。王鼎尸谏虽然没有达到保住林则徐,保住香港的目的,但是他不畏权贵、刚直不阿的浩然正气,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拳拳之心,永远值得人们缅怀和追念。与张学良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的杨虎城将军推动了全国的一致抗日,有功于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一代代爱国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品格,构成了陕西人精神的主旋律和基本色彩,成为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是陕西爱国主义教育不容忽视的道德价值所在。

数千年来,风水宝地的陕西,不仅出过无数名人贤士,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文化遗迹亦多不胜数。古老的文明群落遗址、气势恢宏的帝王将相陵寝、充满人文气息的古宅大院、厚重苍桑的城防遗址等等,无不对人产生强烈的震憾:自豪于自己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自豪于自己是陕西人!

【作者简介】

杨彩娟,女,陕西教育学院政法系讲师,陕西教育学院德育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构成陕西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齿轮油的构成和分类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