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陕西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2009-05-08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陕西全省建设

王 磊

【摘 要】 本文从分析陕西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入手,提出了陕西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及对策。1、植树种草,营造区域良好环境;2、调整结构,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3、综合治理,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4、分步实施,进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5、保护资源,实现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

【关键词】 陕西生态环境建设;水利

地处黄河流域的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不仅有着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而且历史上曾是“林茂草丰”的“风水宝地”。后来由于人口增长和无数次战乱,无数次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破坏的原因,大面积毁林毁草、陡坡耕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目前,陕西已成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生态形势异常严峻。

一、陕西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陕西地处我国黄土高原腹地和秦巴山区,是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淡水资源补给的重要区域,属黄河上中游地区、长江上中游地区和“三北”风沙综合防治区等3个生态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治理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陕西重点开展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长江流域上游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工程、无定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但就目前全省生态环境的现状来看,与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仍有很大差距。

2、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森林覆盖率低。省内森林主要分布在秦岭、巴山、关山、黄龙山和乔山5个林区。五个林区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4%,而森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78%,森林覆盖率达到51%;其余地区的土地面积占全省的56%,森林面积只占全省的22%,平均森林覆盖率只有11.3%。最突出的表现在陕北黄土高原区。

②水土流失仍然严重。目前,在全省10.75万km2水土流失面积中,中强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4.2万km2。从区域分布看,陕北、渭北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全省年输入黄河、长江的泥沙量达9.2亿吨,占全国江河输沙总量的1/5,其中入黄河泥沙8亿吨,占三门峡以上地区输沙量的50%。

③土地沙漠化问题十分突出。陕西是我国北方沙漠化分布较广的省区之一,风沙区年输沙模数为500-5000t/km2·a,局部地区高达1万t/km2·a。沙地绝大部分分布在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地带,属毛乌素沙漠的南缘。现有沙漠化土地36.3万hm2,其中中强度以上沙漠化土地22万hm2,盐漠及重盐碱地1.3万hm2

④水资源严重短缺且地区分布不均。陕西水资源总量442亿m3,居全国第18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240m3,是全国人均量2300m3的53.9%。水资源量地区分布不均,特别是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仅有73亿m3,人均410m3,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

⑤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陕西是一个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十年九旱,洪水与旱灾交替发生。据有关资料统计,1949年前的320年中,共发生旱灾131次,平均3年1次,建国后也是三年一大旱两年一小旱。洪水灾害也频繁发生,特别是1998年水灾,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上述现象和问题说明,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陕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陕西必须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首要的切入点和长期的战略任务,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抓紧抓好,为发展地方经济、摆脱贫困落后面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构建

和谐社会做保证。

二、陕西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1、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

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要求与陕西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陕西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思路应当是:以“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重要批示为指导,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调整思路,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深入贯彻落实“退田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重大政策措施,以改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北部风沙区为重点,全面治理陕北、陕南的水土流失;以小流域综合治理,植树种草,预防水土流失为中心,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农艺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做到改善生态环境与调整农业结构相结合,与产业开发相结合,与增加农民收入,与推动农村脱贫致富相结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力争把陕西建成中国西部的生态大省。

2、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①植树种草,营造区域良好环境。水资源严重短缺,追根溯源就在于植被遭到严重破环。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标本兼治,讲求实效。在空间布局上,应坚持“北草南林”的原则。陕北地区土地广袤、土层深厚,降雨量少,种草投资少,周期短,覆盖广,见效快,可为畜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陕南地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且山多地少,有利于优势产业开发,应突出发展经济林木,走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科技兴林的新路子;关中平原区应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培育田间林网,大搞“四旁”植树,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调整结构,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要适应新阶段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形势,由以粮为主的自给自足型农业向以林牧业为主的生态型农业转变,以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为调整的重点。陕南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进一步开发名优稀特产品,优化水稻品种,扩大油料作物;陕北要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林果业、饲草业、畜牧业,优化果树品种,建设生态农业;关中要以粮果菜牧为重点,开发后续优质品种,改善品质,逐步向多种经营、优质专业品种转变,建成绿色食品基地。

③综合治理,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在抓好原有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监督的同时,要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改善生态环的突破口来抓。要坚持“三高”(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达到“三保”(保土、保水、保肥),实现“三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要以流域为单元,一条沟、一面坡、一架山的系统规划,山、水、林、田、路、草综合配套,工程、生物、耕作措施相互补充,全面提高小流域投入力度。

④分步实施,进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先行试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山川秀美工程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陕北以窖灌为重点,大力实施集雨节灌,拦泥淤地工程;陕南要搞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关中平原要搞好林网绿化;全省要主攻长城沿线风沙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树种草,尽快实现林草茂密,山川秀美。

⑤保护资源,实现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针对目前全省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相对薄弱的现状,必须进一步落实保护措施,以确保自然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一是保护好天然林草资源,落实林业采伐政策,严禁乱砍滥伐;二是加强对已治理区域的管理和保护,对自然及人为造成的破坏及时采取维修和弥补措施,提高治理保护率;三是坚决制止新的垦荒行为,严格推行封山禁牧,把人工治理与植被的自然恢复结合起来。避免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发生,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四是要坚决关闭和取缔“五小”企业,对地、市、县属工业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不符合排放规定的企业不允许开机生产,保护空气和水资源不受污染;五是对地下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要详细规划,配套建设各项开发设施,逐步开发利用,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杜绝破坏性、掠夺性开发;六是要进一步落实环保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加强环保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猜你喜欢

陕西全省建设
寒露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忻州市:光伏扶贫总量全省第一
我省初步建成全省湿地保护体系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山西:2003年GDP增长12.5%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