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延安清凉山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009-05-08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2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老区延安

程 飒

【摘 要】 本文论证了延安清凉山旧址保护和修缮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采取新的策略,本文结合新闻报道中的一些做法提出了多层面的组合式旅游,在红色旅游中加入故事性因素和互动性因素;加强基础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最后要进行多种多样的强势宣传。

【关键词】 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通过旅游的方式使几十年革命斗争积累下来的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精神得以延续和发展。

一、清凉山是中国新闻出版业的摇篮

革命圣地延安清凉山作为新中国新闻出版业的摇篮,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延安清凉山上的窑洞,曾是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通讯社、解放日报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新华书店等众多新闻出版单位工作的地方。是延安革命纪念地系列重点景区之一。

1、有利于革命精神的可持续发展

清凉山作为中国新闻事业的见证者和摇篮,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这里,解放日报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都为弘扬党的精神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多少知名的新闻人从这里诞生,又为了党的新闻事业而牺牲,这种革命精神要得到发展,必须让更多的人看到当时的情况。

2、有利于老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标示着老区进步的态势,而且意味着老区进步的“可持续性”。由于绝大部分革命老区都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区位条件差,经济、教育、科技、交通等落后,许多行业无法在老区环境中培养成长。使老区与外界的交流困难,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吸引力较弱,过去对老区的扶助都是救济型,救济本身无法促使老区的可持续发展,导致老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正在越拉越大。通过红色旅游的开展,一是能为老区积累大量的资金。二是可以改善老区的投资环境。三是旅游能增加就业岗位,极大的解决剩余劳动力,并由这一项产业,拉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延安市比较突出的农家乐与红色旅游的相伴相生,在旅游的同时,农民也得到了切实的报酬。

3、有利于清凉山旧址的保护和修缮的可持续发展

革命战争年代留下来的纪念地、标志物,大都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国家虽然也下拨了一部分资金给予修缮,是用于基本保护,谈不上开发保护,因此大量的纪念地和标志物则因资金短缺,不仅得不到保护,而且还在逐年减少。红色旅游的大力发展,在老区经济的不断好转情况下,当年革命时期留下的纪念地、标志物,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如清凉山旧址的保护和修缮。因革命的纪念地、标志物得到保护和完善,因此使红色旅游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过程。

二、清凉山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采用组合式的旅游模式

要让清凉山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组合式的旅游模式。所谓组合式的旅游模式就是指不只进行红色宣传,还把休闲之旅、民风民俗等融合进来,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在一起。如清凉山不仅仅是革命新闻事业的旧址,还是佛教圣地。清凉山,在佛教中的意思,是从世俗轮回中解脱出来,到达清凉安住的涅槃理想境界的地方。清凉山上有以万佛洞等石窟为主的佛教历史文物古迹,同万佛洞同处一崖的还有诗湾、宛若云霞、水照延安、月儿井、印月亭、范公祠、庞公祠、延寿宫、仙人洞、碑林、定痂泉等名景。在让游客感受革命精神,接受革命教育的同时,也可以进行休闲之旅,游览这些名胜古迹,舒畅身心。

另外清凉山目前是和延安的其他革命旧址一起形成一条游览线路,延安还与西安、临潼兵马俑、西安事变纪念馆、大唐芙蓉园、黄帝陵、壶口瀑布等旅游项目相互融合,形成红黄绿结合,相互促进。在用红色旅游牵头的情况下,用这些人文和自然景观拓展市场,把红色旅游资源与周边的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化、整体化的红色旅游区域。同时与陕北的民风民俗结合起来,请游客观看陕北的腰鼓,农民画、剪纸等独具特色的民俗。在宣传延安革命精神时还要注意宣传陕北独特的文化内涵。

2、提高红色旅游中的故事性因素和互动性因素

红色旅游,也应该学习新闻报道中的增加故事性和互动性特点。“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因此应该充分采用多样的表现方式,挖掘当时革命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出感人的事迹。首先,可以请当年清凉山革命的见证者给游客讲述当时的故事,讲一些当年经历的的大事小情,更见其真实和感人。其次,可以把当年那些紧张或感人的事件用戏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增加其现场感。2006年,延安推出“梦回延安保卫战”实景演出就是非常好的形式,针对清凉山,则可以做一些小的戏剧表演,表现当初新闻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他们中发生过的感人事迹。

另外,在红色旅游中,可以采用互动形式,尤其在高科技上做文章。比如从网上开始征选游客最想参与的红军革命活动,吃红米饭喝南瓜汤,还是穿红军服装,还是模拟当时的新闻工作者如何工作,如果没有条件现场模拟,还可以利用高科技重现当时的情景。还可以去周围的农家住窑洞,吃陕北的特色饭食,在组合式旅游模式中,游客不仅在清凉山接受教育,还可以参与陕北人现在的生活,可以打腰鼓,学剪纸,体验不同的民风民俗。另外,还可以让游客在网上进行反馈,对提高景区的发展也有非常大的好处。

3、改进基础设施,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近年来,尽管红色旅游专列的开启,延安的交通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也有了航班。但为了促进红色旅游的游客需求量和客运量仍然有着差距。所以要增加航班和车次,提高延安的可进入性。另外,在吃、住上也要建一批又有陕北风格又有档次的饭店和旅馆,满足客流量的增加和游客的不同需求。

在从业人员方面,首先要在思想上让他们对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高认识。对于清凉山来说,除了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外,讲解员是最接近游客和旧址的媒介,他们不能只是平铺直叙的介绍展品,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把旧照片、以及当时的新闻设施进行讲解,形式活泼,让游客在了解事件的同时受到启发和激动。

竞争才能取得进步,导游员和讲解员在平时也应该引进竞争机制。2006年11月举办了全国红色旅游导游员、讲解员大赛,给了这些从业人员展现自己的机会,有了奋斗的目标,也规范了整个红色旅游导游讲解。

4、开展主题活动,增加宣传力度

红色旅游要为人所知,吸引游客到来,必须增加宣传力度。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开展主题活动。2006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了“沿着辉煌的足迹”——全国85列红色旅游专列纪念建党85周年主题活动。10月19日国家旅游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在延安共同主办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主题活动”。在以后的日子里,延安或者清凉山都可以进行各种主题活动,比如在记者节的时候,或者新闻界前辈的诞辰,可以在清凉山举办纪念活动。另外,在关于延安的影视题材越来越多的时候,还要在电视上以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比如可以借鉴湖南台在2007年8月搞的《红歌会》,就不遗余力地宣传湖南的红色旅游资源,还请了革命老战士现场讲述过去的事情,甚至还去到一个长征最年轻的战士家进行访问。陕西卫视也可以策划不同的主题,对陕西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宣传。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10.154.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4.10.144.

[3] 余凤龙、陆林.红色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对策—兼论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启示.载.旅游学报,2005.4.

[4] 李爽.关于如何做大做强延安红色旅游产业的思考与建议.载.企业家天地.2007.3.

【作者简介】

程飒(1982-),女,陕西韩城人,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文学硕士.从事电视新闻研究.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老区延安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延安的故事
2019年度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 先进集体名单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延安文学》2017年总目录
革命老区展新姿
共同努力,为老区脱贫攻坚作出新贡献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
老区建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