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最幸运的事
2009-05-08
2007年没投项目,2008年只投了一个项目。这是法国NBP投资机构两年以来的业绩。面对这场次贷危机,坦言“自己是轻装上阵,没有历史包袱”的法国NBP合伙人王刚感慨:“这是最幸运的事。”
不过,王刚承担了来自两方面的压力。“首先是LP,他们会问你为何把钱留着,不肯投资呢?其次是来自我们团队成员的压力,看了很多项目,感觉估值合理前景不错,但会议讨论下来,我就比较谨慎地投了反对票,他们也有点不开心。但我还是坚持下来,尽管现在看起来这是正确的,但我不觉得自己会先知先觉,可能是2002年刚进风险投资领域所看到的一些创投泡沫破裂的迹象,给了我一些经验方面的体验。”王刚坦言,在这场百年不遇的次贷危机爆发期间,谁都不知经济衰退的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曾经并不起眼的“经验”与“阅历”却是规避投资损失的良方。
“2008年,我正好看到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王刚向记者透露,尽管语气有些心有余悸。
从2002年王刚投身风险投资以来,他见证了2002年互联网泡沫后衰退时代、2004年经济复苏、2007年全球金融大牛市及2008年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他笑言自己仿佛找回了2002年刚做风险投资时的感觉:“同样看了很多项目,但心态却越来越谨慎。”
这份谨慎,让法国NBP在2007年一整年都没投过一个项目,直到2008年6月才决心联合数家风险投资机构,花费7000万美元领投江苏桥联风电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从事风力发电零部件制造的公司。
“我不大喜欢跟风,尤其在2007年,一个项目会有10多家PE去看;一个经营能力并不突出的企业却能拿到很高的估值,当时我就感觉,创投市场有点失控了。”王刚眼里的“失控”,就是在前两年牛市行情里,PE管理人的心态有点过于“放松”,他们感觉很多项目都能在未来12个月内实现上市,投错一两个没什么大不了。
“PE管理人应该时刻保持一份谨慎的心态。2008年起,PE大考时刻已到来了。”王刚认为,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给资本市场与PE所造成的最大冲击是行业洗牌的机会来临了。以前一些投资态度很积极,但项目质量“不过硬”的PE,将逐渐退出市场;反之擅长挖掘企业内在价值、并帮助企业成功“过冬”的PE,会吸引到越来越多LP的青睐。
“我能感觉到,2008年PE对项目的竞争明显减少,有些甚至已退出中国市场;优秀的PE管理人对企业能否‘过冬的评判能力已经凸显出来。”王刚透露,“但总体而言,投资者会越来越谨慎,对新项目的投资标准会更高,新基金募集过程会更缓慢,甚至一些PE所投资的项目会出现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谨慎客观地去评估每一个项目,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都别漏过,从而提高项目投资的成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