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I的“中国生态旅游机会图谱”适用性评价*
2009-05-08保继刚
黄 向,保继刚
(1.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632;2.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275)
游憩机会图谱(Recreational Opportunity Spectrum,ROS)是对特定区域的旅游资源、环境条件是否适合开发为旅游产品和开发成何种类型的旅游产品的一种规划工具[1]。游憩机会图谱是西方旅游规划研究,特别是景区和国家公园资源规划中的一个成果,在我国还较缺乏相应的规划理论本土化研究。在旅游规划理论方面,顾朝林等[2]对旅游规划理论进行过初步的梳理,但主要关注区域旅游规划。就景区旅游规划的研究而言,早期的文献在于资源评价,如雍万里[3]的工作,而吴承照[4]从景区的游憩活动地域组合角度,陈义彬等[5]从山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角度分别进行了探讨。但有关游憩机会图谱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的研究还比较少见。
生态旅游是自然景区规划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Weaver等[6]根据生态旅游者的参与程度,旅游者积极参与的生态旅游称为硬型生态旅游,旅游者被动参与的生态旅游称为软型生态旅游,两者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从而突破了过去什么是生态旅游,什么不是生态旅游的争论。ROS的渐变式思想方法对突破以往旅游产品开发中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Blulter等[7]以图谱思想发展了生态旅游机会图谱ECOS,对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实践具有相当价值的参考作用,但该工具是一个概念性工具,可操作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因此,作者构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规划工具“中国生态旅游机会图谱(Chinese Ecotourism Opportunity Spectrum, CECOS)[8]”,明确了高等级生态旅游(HCET),中等级生态旅游(MCET),低等级生态旅游(LCET),大众自然旅游(MNT)的资源含义和开发模式。作为一种规划工具,是否能为使用者接受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本文是在该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着重于检测该规划工具的适用性,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进一步改善的建议。
1 研究方法
1.1 潜在指标冲突方法
潜在冲突指标(Potential Conflict Index, PCI)方法即是一种决策参考工具,该方法由Manfredo等[9]提出,首先用于野生动物的管理管理政策评估方面。PCI通常采用5点、7点和9点法研究特定群体对某一事物或政策的看法,这些奇数区间围绕一个中点进行分布,这个中点代表“既不同意也不反对”等,其目的是使被访者对该事物的看法有一个转折点。PCI的计算公式为
·
(1)
其中,PCI 为潜在冲突指标;Xa为一个被访者的正面回答,得分为1,2,3等;Na为正面回答的被访者数;Xu为一个被访者的反面回答,得分为-1,-2,-3等;Nu为反面回答的被访者数;Z为样本中正面回答得到的最高综合(=n*extreme score)(如7点法中,Z为3*n,n为样本数)。
在完成计算之后,将用圆泡图展示该项评估内容的PCI值,以及相应的集中趋势、差量和形态情况。首先,圆泡的大小表示潜在的冲突情况,圆泡越大则在冲突越大,PCI值越大;反之亦然。为更加有效的比较PCI圆泡,本文将0-1的区间分为3份,则PCI在0~0.33之间的为小型圆泡(small bubble, SB),0.34~0.67的为中型圆泡(middle bubble, MB),0.68~1的为大型圆泡(big bubble, BB),分别代表了“意见分歧不大”,“意见分歧一般”和“意见分歧较大”3种情况。其次,采用5点、7点或9点作为Y轴,从中点0画X轴,将该项目的得分平均数按照Y轴的坐标给出相应的位置,该位置与X轴的距离代表该项目的差量,很容易从视觉上分辨是高于还是低于中点。
1.2 问卷的设计和数据回收
CECOS的使用者群体为旅游规划工作者,问卷的发放采用滚雪球的形式,发放时间为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问卷共回收85份,其中79份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2.94%,所收集的数据为本章研究的基础。被调查者的机构涉及中山大学、湖北大学、巅峰智业、智景规划等十几个国内外旅游相关科研院校所和规划企业。被调查群体对旅游规划的了解程度(7点法)在0以上的占77.2%,平均值为1.30±1.20,说明该群体的规划经验足以代表规划行业主流意见,因此,问卷信息能有效反应旅游规划者群体对CECOS的认可程度。
问卷的设计依照PCI的计算要求采用7点打分制,要求被调查者针对56个项目(如表1所示)进行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进行打分,另有其他14个选项。值得说明的是,按照问卷设计的规则,问题需明确有衡量的标准,但本问卷采用的是基本、少量、一定量和大量等非限定性用语,其原因是本问卷面向的是专家群体,研究认为对于规划专家群体而言,对某种量的判断是基本相似的,因此可用较为模糊的量化表述进行判断,也是为了方便业界对CECOS的运用。
被调查者中,男性占46.8%,女性占53.2%。在学历方面,中专或高中或大专占2.5%,本科占6.3%,硕士或硕士在读占57.0%,博士或博士在读占34.2%。年龄方面,18-25岁占20.3%,26-35岁占64.6%,36-45岁占11.4%,46-55岁占3.8%。
问卷的总体信度为0.9487,用分半信度测量方法测得问卷第一部分的同质性信度为0.9130,第二部分的同质性信度为0.9190,由此可见,问卷是可信的评价体系。本文采用SPSS11.5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
表1列出了CECOS四种生态旅游形态共56个项目被调查者的同意程度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和PCI值。以“算术平均值”取值为原点,以PCI值为半径可以通过圆泡图在坐标上清晰的比较14个细分项目分类4种不同生态旅游形式的区别。
2.1 项目分类的PCI解释
(1)对资源原始性的要求。
图1显示了E11,E12,E13,E14共4个选项的基本情况,其中平均同意程度为纵坐标,PCI值为园泡直径。“HCET对资源原始程度要求很高,自然区域内基本无人工建筑”,“MCET对资源原始程度要求较高,自然区域内仅允许有少量人工建筑”和“LCET对资源原始程度要求一般,自然区域内允许一定量人工建筑存在”的认可度平均值分别为2.15,1.78和1.11,说明这三项设定得到规划者群体高度的认可。而该3项的PCI为SB,说明规划者群体的意见非常一致,因此,该3项可以成为规划适用的准则。相比之下,对MNT标准的综合看法为-0.77,说明规划者群体总体对该项持中间稍偏不认可的态度,但该项的PCI值为0.86,PCI为BB,说明规划者群体的意见分歧比较大,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被调查者强烈反对的主要原因是“即使是MNT产品也不应该存在大量的人工建筑”。项目的原意是“如果自然区域内存在大量的人工建筑,则该区域开发的生态旅游产品只能是MNT”,也就是说“MNT对资源原始程度基本无要求”。因此,对该项目以不赞同态度和意见分歧较大主要来源于对被调查项目的误解。
图1 对自然资源原始性要求(E1)的PCI图
(2)对资源的游憩价值的要求。
图2显示了E21,E22,E23,E24四个选项的基本情况。“HCET要求自然资源具有很高的游憩价值”和“MCET仅要求自然资源具有较高的游憩价值即可”的认可度平均值分别为1.25和1.01,说明这两项设定得到规划者群体高度的认可。这两项的PCI值分别为0.25和0.21,PCI为SB,说明规划者群体的意见比较一致。“LCET仅要求自然资源具有比一般程度略高的游憩价值即可”和“MNT仅要求自然资源具有一般程度的游憩价值即可”的认可度平均值分别为0.37和0.09,说明规划者群体对这两项的总体认可态度中间稍偏认可,而该两项的PCI值分别为0.33和0.50,PCI为MB,说明群体中持中间态度人占有相当的比例,极端反对和极端赞成也有部分的比例。因此,这两个项目标准在运用中需多加谨慎,当自然资源游憩价值不是特别突出时应多咨询各方意见,综合考虑开发成何种产品较为合适。
其他12项的PCI解释与上述2项基本相似,可依此类推,因此以下仅列需要修改的内容和PCI解释的主要结论。
图2 对自然景观资源游憩价值要求(E2)的PCI图
(3)对与社会联系的要求。
规划者认为该项目与生态旅游的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但“HCET要求待规划自然区域与外界(外部社会)几乎没有联系”的认可平均值为0.37,说明规划者群体对这两项的总体认可态度中间稍偏认可,而其PCI值为0.47,PCI为MB,说明群体中持中间态度人占有相当的比例,较为反对和较为赞成也有部分的比例。对该项持负面意见的人群认为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和农业社会的长期存在,自然区域几乎没有联系的情况很难实现,因此,该项目拟改为“HCET允许待规划自然区域与外界(外部社会)有较少的联系”。
表1 CECOS各项目平均值和PCI值
(4)对游道的要求。
游道体量与游道形式的评估基本相似。如果开发MNT产品,规划者并不十分关注游道形式和游道体量的设置。
(5)对载送的方式、对教育性和学习性静态解说系统及对导游的要求。
在载送的方式、对教育性和学习性静态解说系统及对导游的要求3个方面,CECOS四种生态旅游形式的标准设置得到规划者一致的认可。
(6)对生态旅游开发区域的环境影响的要求。
CECOS四种生态旅游形式对环境影响的普遍程度的设定得到规划者的一致高度认可,对环境影响强度的设定,MNT则存在较大分歧,一部分规划者认为即使是开发MNT产品也应该控制环境影响的强度,不能采用中等或等量生态补偿的形式进行置换。但是,这种想法和理念在实践中往往不能得到体现。MNT产品是自然资源品质相对较差的区域进行开发的选择,适当的放宽环境影响强度的标准是较佳的选择。
(7)对可持续性和可参与性要求。
CECOS对四种生态旅游方式可持续性和可参与性要求的设定中MNT的认可度在0与1之间,PCI为MB,规划者群体的看法存在相当的分歧。对“MNT的可持续性不断下降(进行生态补偿也无法完全恢复)”持否定态度的人群认为无论开发何种生态旅游产品,必须通过超量或等量的生态恢复来达到增长或稳定的可持续性。因此,本项目拟修改为“MNT要求稳定的可持续性(进行等量生态补偿)”。
而对“大众自然旅游产品属于被动型产品”持否定态度的人群认为主动参与性旅游产品是旅游产品的开发趋势,该设定不符合时代潮流。然而,就现开发阶段而言,现存的MNT产品仍然多为被动欣赏型产品,因此不作改变。
2.2 四种生态旅游形式的比较
从CECOS四种不同生态旅游形式共56个项目的PCI图(图3)可以看出,就对CECOS的项目标准设定而言,总体认可度基本呈现HCET>MCET>LCET>MNT的情况。HCET/MCET/LCET的总体PCI均较小,群体意见分歧较小,结合他们的认可度平均值可以看到规划者群体对CECOS中相关项目标准的设定取得高度一致的认可意见。而MNT的总体PCI圆泡为MB,其总体认可度平均值为0.62,也就是说虽然一部分被调查者存在着两极分化的意见,但是持中间态度的人也占相当的数量。
从整体上看,规划者群体对CECOS项目标准的设定基本比较认可(认可度均高于0),因此,CECOS具有在规划行业推广的基础。
图3 CECOS四种生态旅游形式的PCI值比较
3 结 论
本文通过PCI方法对CECOS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针对14类共56项设定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 CECOS作为自然景区旅游资源规划的一种概念性工具得到了大部分旅游规划者群体的普遍认可。
(2) 根据PCI的分析结果,需要修改CECOS的两项设定,即修改HCET在区域与外界联系程度的设定为“HCET允许待规划自然区域与外界(外部社会)有较少的联系”和MNT对可持续要求的设定为“MNT要求稳定的可持续性(进行等量生态补偿)”。
(3) HCET/MCET/LCET的平均认可程度高,PCI值较小,因此这三种生态旅游形式的各项目设定得到业界一致的高度的认可。而MNT的设定平均值接近中间值0,PCI多为MB,说明业界存在着一定的两极分化的意见,但持中间态度的人也较多。
因此,CECOS具备在未来的旅游自然资源规划实践中于业界推广应用的价值和基础。
被调查群体中,赞成我国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按照严格的生态旅游形式开发的”(即赞成程度在0以上的)占81.9%,赞成“按照广义的生态旅游形式开发”的仅占22.8%,而赞成按照CECOS规划思想(即“按照连续轴的生态旅游形式开发”)进行开发的占82.3%。在规划者眼中,严格的生态旅游产品是得到认可的,也说明了国际认可的生态旅游规划理念同样得到中国规划者的认可,而根据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按照HCET/MCET/LCET/MNT的4种不同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同样得到广泛的认可。这也印证了CECOS这个中国特色的旅游资源规划工具的设计思想同样得到了规划者群体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CLARK R,STANKEY G. The 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rum: a framework for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research[R].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 Forest Service Research Paper PNW-98,1979.
[2] 顾朝林, 张洪, 徐逸伦,等. 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探讨[J]. 地理科学, 2003, 23 (1) : 52-59.
GU C L, ZHANG H, XU Y L, et al. Study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tourism planning [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3, 23 (1) : 52-59.
[3] 雍万里. 武夷山风景区划及其旅游资源评价[J]. 地理科学,1984, 4 (3) : 269-273.
YONG W L. Research on tourism resources and landscape planning in Mt Wuyi [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1984, 4 (3) : 269-273.
[4] 吴承照. 旅游区游憩活动地域组合研究[J]. 地理科学,1999, 19 (5) : 437-441.
WU C Z. Study on combination of recreation activities in tourism destination [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1999, 19 (5) : 437-441.
[5] 陈义彬, 梁锦梅, 俞万源,等. 山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梅州阴那山旅游区为例[J]. 地理科学, 2005, 25(4) : 508-513.
CHEN Y B, LIANG J M, YU W Y, et al.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ecotourism in mountainous area--A case study of the tourism scenic region of Yinna Mountain in Meizhou [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5, 25(4) : 508-513.
[6] WEAVER D B. Ecotourism as mass tourism: contradiction or reality? [J].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001 (4): 104-112.
[7] BUTLER R, BOYD S. Managing ecotourism: an opportunity spectrum approach [J]. Tourism Management, 1996, 17(8) : 557-566.
[8] 黄向, 保继刚, WALL Geoffrey. 中国生态旅游机会图谱(CECOS)的构建[J]. 地理科学, 2006(5): 629-634.
HUANG X, BAO J G, WALL G. Research on Chinese ecotourism opportunities spectrum[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6(5): 629-634.
[9] MANFREDO J M,VASKE J J,TEEL L T.The potential for conflict index: a graphic approach to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human dimensions research [J]. Human Dimensions of Wildlife, 2003, 8: 219-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