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2009-05-07谭秀照
谭秀照
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可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核心内容就是人际交往的能力。
人际交往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过程,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除了睡眠以外,大约有70%的时间要花在人际交往上。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与人之间接触和交往的机会。通过与他人交往,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并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那么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呢?体育课中的人际交往分为师生交往和学生交往两部分。
体育课中的师生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性的交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教育性。这种交往作为教育的手段不仅能传授知识、技能和练习方法,促进身体发展,而且可以改变学生的个性特点,增进相互理解,交换意见和看法,增强亲近感与情绪共鸣。
第一,体育课中师生交往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内容:
1.体育教师既要向学生讲述有关体育课的目的、任务、动作要领、练习方法、比赛规则、道德规范等,又要通过身体的动作示范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因此,动作技能的形成,也是师生交往内容的一个方面。
2.通过师生交往活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知觉别人,确定人的外部特征及其语言风格、行为特征,由此而形成相互交往的表象,理解在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的本质特征。
3.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发口令、打手势和示范动作,保护与帮助学生,以及发出暗示信号等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往,以达到控制与调整学生学习活动的目的。
4.解决体育教学中不和睦学生之间的矛盾,消除不利于团结的因素,也是通过交往活动来完成的。
第二,体育课中的学生如何交往呢?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只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意义。由于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作用更能促进动作技能的掌握,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利用异性心理,采用混合分组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变固定组为临时组,可发展学生的多向交往,并让学生在新组合生贡献自己的全部精力、才干和学识、信任,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学生信赖老的交往关系下,有机会更好地显示他们各自的优点或缺点,能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学生间的相互交往,不仅可以密切同学之间的关系,发挥每个人的体育特长和动作技能,还能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所产生积极影响作用。
第三,学生间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是合作与竞争
竞争通常是一种激励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别人展开竞争;一个团体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别的集体展开竞争。合作则是一种集体齐心协作的活动,这种合作是为了使这个集体能更好地与别的集体展开竞争或为达到一个共同目标而互相交流。竞争与合作两者互相包含,都意味着在同一团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体育活动本身具有竞争的行为,或是交替引起合作与竞争。同一小组的成员在为了一个共同目的,或为了能显示个人之间差别的小组目标而努力时,相互之间也可能会发生竞争;几个小组在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时,也可能会彼此发生竞争,而小组内成员间则可能出现高度的合作。
体育活动的竞争性特点,对于培养学生勇敢进取,激发个人动机,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远大志向,形成健全的个性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同学之间面对面的抗衡比赛中,可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实际估价,从而增强信心。竞争还可以使集体的生活变得更富有生气,避免或减轻学生对上课的单调感,增强他们的学习乐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当然,如果竞争运用不当也会带来消极的作用。比如,会引起过度紧张和焦虑,产生敌对、报复、虚伪、嫉妒等消极心理。
为了提高合作中的竞争,避免竞争中的消极影响,教师应当做如下工作:
1.注重引导,加强教育
为了提高合作中的竞争,避免竞争中的消极影响,关键在于教师的“导”。要引导学生从广义上理解竞争,不要为眼前的蝇头小利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展开组与组如何合作又如何竞争的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胸怀大度的良好性格。如接力赛,不仅要求每个队员速度快,还要求在跑速相等的情况下配合默契、成功。哪个组配合得好,哪个组就可能获胜,甚至可出现跑速慢的组也会超过跑速快的组。
2.增进合作,加强交流
在体育课中,学生间的竞争与合作除了教师的正确诱导外,还应该注重促进团体(小组)间、团体(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协作。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应该强调真正有价值的竞争,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互补充。针对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取其对学生个性发展有利的一面,避其消极的一面,使每个学生都健康地发展。正如谢瑞夫(Sherif)等人的罗伯斯洞实验,当两个团体处在冲突状态时,建立一个为双方强烈向往的共同目标。因此情境凭一个团体的努力不能实现目标,为达到共同目标,他们就倾向于合作。当该目标成为两个团体的中心时,双方的交流与联系就增加,敌对关系就淡化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