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2009-05-07张会敏
张会敏
《新课标》中提出了“学会与人合作”的总体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合作交流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而在这一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要处理好这几方面的关系。
1.在数学教学中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受式教学仍占主导地位,忽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对指导学生合作交流较漠然,不少教师仍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乐于与学生平等相处,因而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观念陈旧,与新课改的理念不合拍。如何使合作讨论不流于形式,首先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其次,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设计一些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数学问题;其三,教师应给学生的数学“合作性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
2.在数学教学中处理好学生合作学习的契机。
现在有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到了一个环节时,按照自己的设计先故设问题,然后宣布合作交流讨论,而学生们在教师的指挥下也煞有介事地进行着合作交流,七嘴八舌,看似非常热闹,在最后教师示意汇报交流时,学生们也可以表达得有条不紊,但是这样的合作交流学习的实效到底有多少?显而易见,在这样的学习中形式化和表演化的成分更多。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进行合作交流?怎么进行合作交流?如何把握好每一次合作的契机,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感到独立思考出现障碍时、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展时、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很好地完成时,是最能激起学生合作的欲望的,这就是最佳合作的契机。
3.在数学教学中处理好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数学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不能是高高在上的“表演者”,而必须是弯下腰聆听学生声音的倾听者,与学生一起活动的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鼓励学生,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学生的质疑、肯定与否定,师生缔结成为学习的共同体,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互动与交融。同时,在参与学生的活动过程中,对于学生能做的尽量让他们去做,学生能说的让他们来说,教师决不能“越位”,要不断引发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学会通过别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的观点,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4.在数学教学中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有的老师十分热衷于合作,课堂上看到的整节课都是在合作,很少看到有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我懒得动脑筋,反正我不思考也没有关系,我不思考自然有人帮我思考,有人会帮我说出答案。久而久之,一个班上只有一小部分能得到锻炼,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降低,学生的独立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再次,合作也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总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要注意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5.在数学教学中处理好全班踊跃与个别学生退缩的关系。
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在数学合作交流时,由于个体差异,必定会产生种种心理障碍。许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由于成绩差,其长处与优点得不到承认和发挥,人格得不到尊重,在班级中地位低下,于是造成了他们的窒息感与压抑感。学困生回家还常受家长的训斥,班上同学们又看不起,因而和家长、同学之间产生一种情感距离和封闭心理。于是,他们往往对学习缺乏兴趣,在合作学习中不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对数学合作学习感到淡漠。遇到此类情况,就需要教师在学生数学合作交流时,使这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及时得到解决。让这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心情愉快,提高班级整体的数学合作学习的最佳效能。
(作者单位:河北省隆尧县魏庄校区肖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