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体育田径类项目受冷落的思考

2009-05-07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年3期
关键词:田径身体素质观念

韩 辉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并不要求每个学生对田径类项目的所有内容进行全面学习,而应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一些模块。这些模块既可以成为每一个学生18学时的必修必选学习内容,又可以成为一些学生继续学习田径类项目的必修选学内容。但在目前的高中选项教学中,笔者发现田径类项目备受冷落,现就被冷落的主要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一、田径类项目在高中备受冷落的原因

1.教材内容的枯燥性

田径类项目技术动作比较单调,练习者须反复地模仿、练习、巩固,才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既缺乏像球类运动的多样性和娱乐性。也缺少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使练习者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笔者课堂上观察发现30米加速跑学生跑至第三组时便没有了开始的激情。另外,田径类项目练习还要求学生有能够克服困难的毅力,如800米、1500米中长距离跑。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就不愿意参加或怕参加。这些都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对田径类项目的热情。

2.教学认识的陈旧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健康第一”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上走向了极端。认为只要能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健康第一”成了“快乐第一”,忽视了学生体质的提高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导致极具健身实效、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拼搏的田径类项目受到冷落,致使作为高中新课程中六个运动技能系列之一的田径类项目出现了萎缩。

3.教学目标的单一化

田径类项目教学受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目标单一。片面强调技术和达标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田径类项目的健身性,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田径类项目教学让学生觉得学习短跑就是为了50米达标、长跑就是为了800米或者1000米达标。这使学生对田径类项目教学产生畏惧心理,失去了对田径类项目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欲望。

二、实施的建议或对策

1.让学生正确认识田径类项目的价值

首先,让学生了解田径类项目的健身价值。经常利用田径类项目锻炼身体。能提高人体走、跑、跳跃、投掷等基本活动的能力;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其次,让学生知道田径类项目具有提高其他运动项目运动水平的价值。田径乃运动之母,所以只要合理组合练习田径类项目,就能有效地增强体质和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水平的提高就为其他运动项目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起到了推动作用。

再次,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能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组织性、纪律性和竞争意识等优良品质。

2.通过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教会学生利用田径类项目进行科学锻炼的方法,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健康观念、意识的培养。向学生传授和介绍各种不同的运动方法及锻炼原则,使学生具备保持和增进健康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通过创新,增强田径类项目教学的趣味性

由于田径类项目教材单调重复的动作,导致学生的兴趣转向球类及其他项目。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多安排一些游戏性质的田径联系,这样学生不会觉得枯燥,自然而然就会喜欢上田径类项目。例如,中长跑教学,不少学生兴趣不大。教师可设计多种图案进行定时跑、变速跑和走跑交替等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追逐跑、接力跑形式来吸引学生参与,或运用一些“圆圈接力跑”、“迎面接力跑”、“超人变速跑”等游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有趣的比赛中,发挥奔跑的能力。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使“枯燥田径”走向“快乐田径”。

4、通过探讨,制订田径类项目科学的评价体系

田径类项目教学评价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具体可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锻炼习惯的养成、各项身体素质提高的情况以及理论知识掌握的多少等,当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学生对田径类项目产生惧怕心理。在选修时避免田径类项目受到冷落。

总之,田径教学应受到足够重视。我们可以通过改革田径类项目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和制定科学评价体系,来增加田径类项目的趣味性,突出田径类项目的健身性,从而减轻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负担。让田径类项目教学重新回归课堂。

(作者单位:河北隆尧一中)

猜你喜欢

田径身体素质观念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健康观念治疗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