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

2009-05-07张松涛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年3期
关键词:欣赏课音乐作品节奏

张松涛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欣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像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一、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的自由自在,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对人的影响,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共呼吸、共命运、共同体验。用自己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二、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把自己融入音乐,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走进音乐,参与实际,丰富情感体验。

情感效应的主导在于教师,学生的情感是靠教师来激发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富于激情,引导学生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

授课前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师既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又要做音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播者。比如欣赏《江河水》时,这首作品听过的同学不多,为了使学生能进入音乐,教师简要地先把作品的标题、创作时间、过程做一简析。然后在欣赏的过程中,伴随着歌曲如诉如泣的音调,教师可以通过极富情感的语气、语调,讲述女主人公凄苦、悲凉的故事,营造一种音乐情境,使学生真正置身于情、景、声交融的场面,真正领会作品带来的感受,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再如授课时,运用主持人式的语气进行开场,效果也很好。“同学们,大家好!又隔了一周,我一直期待着给你们班上课,因为上节课同学们的精彩发言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结果一下子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了。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听一段音乐,谈感受、谈联想。教师亲切、随和的教态创设了一种愉悦合作的学习氛围,而学生在一种积极情感的驱使下,很快产生了投入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情感的心理需求,这为后一环节的教学做了情感上的铺垫。教师要善于把情感寓于音乐教学之中,努力通过自身的情感充分投入,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之中,加强情感体验深度,感悟音乐艺术的特有魅力。

要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融入音乐,则必须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乐、认识音乐,获得审美满足,从而变被动接受、机械模仿为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从较小作品逐步扩展到不同情感、富于变化、较为复杂的大作品,使学生把自身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表达结合起来,使他们逐渐从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中,不断丰富和积累不同情感与相应的音乐语言表达方式。

三、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中获得情感体验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的体验

音乐欣赏是心理反映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必须遵循着由表到里的心理过程。从喜欢音乐,到用心用情去领会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在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如欣赏中国的古曲《春江花月夜》,为了使学生能进入音乐,简单地先把作品的标题、分段及每段的大致内容做了简析以后进行欣赏,并要求学生在欣赏之后写一篇短文或一首诗。(课上欣赏两遍,一遍观看录像,直观地了解琵琶及民族管弦乐队;第二遍聆听全曲。)在欣赏过程中有的同学在笔记本上点点画画,有的同学用文字记录,有的同学主动要求转录全曲。把音乐、文学、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学生的内心情感,音乐赋予了他们展现情感的空间。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一首首动人的音乐作品会长时间地保留在他们的记忆中。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遗忘,但当音乐响起时他们又会投入其中,并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欣赏层次。

2.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来进行情感的体验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的、善的。”音乐教育是这样,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节奏平稳、节奏缓慢、节奏鲜明、节奏富于民族特色,因此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声音在时间上的组织。节奏的变化使情绪有很大的差异,节奏缓慢时心情平和,感觉沉重、压抑,节奏鲜明时则一般情绪高涨、激动。节奏的快慢也会使生理、心理产生变化,情感体验也不一样。节奏快心跳加快,动感增强,如非洲的音乐,节奏快速、复杂多变、多层次的节奏代表了非洲部落成员的共同感情和意志;节奏慢则心平气和、舒缓沉稳,在音乐作品中多用于叙事、抒情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这些变化。

3.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

别林斯基曾说:“不管哪一种音乐都是一种情感,只要有情感,机械表达的可怕的单调的印象就没有了。”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时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给学生5—10分钟,听一些他们喜欢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以自由发挥。课前教师要进行所用歌曲的筛选。小型的音乐欣赏会更受学生的喜爱,不仅自娱自乐,而且同学之间相互影响,欣赏水平和品味也在不断提高。学生的表演,台上尽情的表现,台下反响强烈、真情相伴,情感投入越多,兴趣就越浓厚。

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环节。情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教师、学生要运用各种方式、手段和音乐自身进行体验,就会产生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使音乐欣赏课更具有生命力。

(作者单位:河北柏乡中学)

猜你喜欢

欣赏课音乐作品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YOUNG·节奏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