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临床分析
2009-05-06窦海燕潘秀兰车向郁尹巧燕李燕彭丽英
窦海燕 潘秀兰 车向郁 尹巧燕 李 燕 彭丽英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应用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4%,对照组81%,有显著差异。结论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药治疗;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病程长,病情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笔者应用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妇科慢性盆腔炎患者200例,年龄21~46岁,平均31岁,病程1~3年,其中138例均有下腹及腰痛,下腹坠胀。39例有白带增多。23例伴有低热,月经过多。其中8例为不孕患者。妇科检查子宫呈后位,活动受限,子宫一侧或双侧增厚压痛。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中药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根据《中医妇科学》诊断标准选择病例,年龄21~46岁,并经盆腔B超检查,见炎性块物,边界不清,实质不均的暗区,内有较密的光点,少数有盆腔积液。排除正常排卵,异位妊娠破裂,黄体破裂,卵巢癌等盆腔积液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头孢曲松钠3 g+甲硝唑0.5 g静脉滴注,1次/d,7 d为1个疗程。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方剂组成:桃仁6 g,红花10 g,生蒲黄(布包)9 g,延胡索10 g,乳香10 g,三棱10 g,泽兰15 g,五灵脂9 g,王不留15 g,鱼腥草15 g,败酱草10 g,连翘15 g,荔枝核15 g,第一煎口服,1剂/d,第二煎100~200 ml取40℃,睡前保留灌肠,1次/d,连用7~10 d,经期停用。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用药两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双侧附件无片状增厚及压痛,盆腔B超检查正常;②有效:症状减轻,妇科检查子宫一侧或双侧稍增厚,盆腔B超检查炎性块物缩小,积液减少;③无效:症状及妇科检查无改善,B超检查无变化。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若未能得到及时、彻底治疗,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以及炎症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且增加家庭与社会的经济负担。[1]慢性盆腔炎可由于产后、剖宫产、流产及其他手术有各类需伸入器械进入宫腔的操作如人工流产、放、取环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等。[2]慢性盆腔炎,是由于长期炎症刺激,纤维组织增生,致盆腔器官及周围组织粘连固定,而西药抗生素治疗局部难以吸收,疗效不佳,不良反应大,长期使用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和耐药性。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属“带下”,“不孕”,“少腹痛”等范畴,认为本病由于经期、流产、分娩后,湿热乘虚,贼客于子宫、胞络或急性盆腔炎后邪气将尽,寒热之邪与气血相搏,使气机不利,经络气血受阻,冲任带脉功能失调而致病。本方中桃仁、红花、王不留活血祛瘀,软坚散结。延胡索、乳香、三棱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泽兰、五灵脂、生蒲黄消肿散瘀止痛。鱼腥草、败酱草、连翘清热解毒。荔枝核入肝经走少腹两侧,温经散寒。诸药合用具有活血通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温经散寒,消肿散瘀止痛之功效。中药保留灌肠,可使药物通过直肠直接吸收,使病变局部血管扩张,病灶变软松动,使粘连组织消散,水肿消失。本文采用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效率达94%,明显高于西药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6.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