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年骨科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分析
2009-05-06董桂香李兴华李慧琰李自军
董桂香 李兴华 李慧琰 李自军
随着骨科手术患者的增多以及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使骨科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不断增加和变迁,使耐药菌不断增加及抗菌药物耐药逐年增多。为了解本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全年临床科室细菌送检标本的组成及耐药情况,为我院传染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作详细分析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全年我院15个临床科室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包括脓、关节炎、分泌物、引流液、渗出物、穿刺液、尿等481例,其中男335例,女147例,年龄3~90岁,住院平均65 d。
1.2 试验方法 病原菌培养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进行分离,检出致病菌的标本接种血琼脂、麦康凯琼脂,37℃24 h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鉴定程序进行鉴定。
1.3 药物敏感实验 致病菌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均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本委员会(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药敏纸片及药敏琼脂均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按说明配置。
2 结果
2.1 病原菌及标本分布 共培养481例送检标本,分离出致病菌183例;38.05%;未检出298例,占61.95%;其中革兰阳性(G+)菌78例占42.16%,革兰阴性(G-)菌80例占43.72%,非发酵菌25例占13.66%。G-菌中,大肠埃希菌、枸
作者单位:450052郑州市骨科医院检验科(董桂香 李慧琰 李自军),下肢骨科(李兴华)
橼酸杆菌、肠杆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为主要的G-杆菌,分别占G-菌的25.00%、22.50%、20.00%、17.50%、17.50%,占G-菌的前5位。在G+菌中以葡萄球菌为主,占G+菌的78.21%。见表1。
临床送检标本以分泌物、穿刺液及引流液为主,送检科室主要为创伤外科、手外科、肿瘤科,送检标本多为分泌物,检出率高达98%,引流液、穿刺液100%未检出。
2.2 病原菌耐药率 对细菌检出率阳性均做药敏实验。结果统计:G-杆菌对第三代头胞类药物,如头胞噻圬、头胞哌酮、头胞他定的敏感率均在20%以下,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也在20%左右,耐药率非常高;而对头胞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非常高,平均85%。过去常用的G-菌抗生素中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的敏感率已逐渐下降。G+菌中,葡萄球菌的敏感率高低依次为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分别占90.25%、89.25%;而红霉素在所有药敏实验中敏感率几乎为0,见表2、3。
3 讨论
3.1 骨科感染性疾病的致病菌谱中,国内外研究的结果显示,骨科感染性菌种60年代73%~75%为G+菌,90年代51.7%~78%为G-菌,目前一直继续这一趋势。但本结果显示G-菌与G+菌大致相当,分别占43.72%、42.62%,与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以G-杆菌为主的情况不大一致,而G-杆菌中主要致病菌分布较均匀,不再以大肠埃希氏菌或假单胞菌单-细菌为主[1]。G+菌中,葡萄球菌仍是最主要致病菌,变化不明显。
3.2 药敏实验结果显示,G-杆菌对第三代头胞类药物的耐药性强,提示临床应用时注意,从本表看,肠杆菌科、大肠埃希菌及克雷伯氏菌对三代头胞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这与这几种细菌产超光谱ESBL酶有关。
3.3 本实验观察,G-杆菌对头胞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高,故在细菌培养出来之前可选择敏感性高的药物使用。G+球菌对红霉素的敏感率为0,已不主张在G+球菌的治疗中使用;G+球菌对环丙沙星、丁氨卡那的敏感率高达76.50%、85.00%可考虑使用,但周期不宜过长。
致病菌的变化及对目前常用抗生素的较强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盲目性,更提示出人们正确对待和使用抗生素,加强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监测的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李兴华,等.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骨科感染性疾病的意义(附1055例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8,13(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