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之我见
2009-05-05石贵民
石贵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德育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从未成年人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建设,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德育教育,这是当前中职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是推进学校依德治校进程的大事,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弘扬传统,提高认识
中国道德教育的传统与孔子的教育思想密切相关。几千年来,孔子的观点与学说深深地影响着我国人民的道德观念与行为准则。我们今天重温孔子的教育观点与学说,从而更好地发扬我国道德教育传统。比如,孔子提出“以德为先”,“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说有了好的品德之余,再来学习文化知识。孔子的“以德为先”和“德智结合”的思想观点,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很大,从先秦到鸦片战争,都是“训教合一”的,即一面教书,一面育人,从来没有孤立地进行智育的德育。鸦片战争后,开始学习西方技术,在教育上重科学知识教学,并逐渐将教育与训育分开,改变了长期“训教合一”的状况。应该说,学习西方重科学是对的,但教书又教人的德智结合的传统,西方国家不如中国,我们不应丢掉这种传统的教育观点,必须发扬光大。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中职学生基本处在未成年人阶段,他们的德育状况如何,道德水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全社会的整体素质。因此,加强学校的德育建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思想动力和方向保证的巨大作用。
二、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突出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
1、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道德要求和价值趋向剧烈转型,就要求学校道德教育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积极的生活态度,并在自我认同和一定道德生活能力等方面承担起的责任。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带来人们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利益追求的多元化,开放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原有的道德教育大堤,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分离性的德育、强制性的德育、理想化的德育、说教式的德育、控制型的德育、无趣味的德育、封闭化的德育、不道德的德育等等。因而长期以来都存在缺乏吸引力和实效问题,造成学校德育工作无法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2、学生德育教育的核心
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因此,学校德育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一个内在的品格。其核心就是“如何做人”。
德育教育从广义上讲,德育教育就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从狭义上讲,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的德行教育。因此,“如何做人”最基本的判断标准就是“德”。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德育教育,其核心内容是培养一个“责任感”,就是要把这个“责任”的问题真正提到道德层面上,因为合乎责任的行为不一定是道德的行为,只有出乎责任的行为才是道德的行为。所以学校的德育教育,“以德育人”的关键,是要使学生的行为出乎责任,而不是符合责任。这里强调的是“出乎”,也就是说注重责任感的培养,不仅重视对他人、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感,也要重视对世界、对人类的责任感。
三、重视德育教育内容的外扩,开阔德育教育的新视野
如何解决好学生学会“如何做人”的首要问题,扎实推进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这是摆在每个德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我认为,无论从学校层面,还是从学生、教师个体层面,还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德育教育的新内容:
1.倡导“底线”教育。
我们知道理想教育、爱国奉献教育、英雄榜样教育、为人民服务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主线,也是社会教育的主导,更是舆论宣传的主要方向。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似乎只注重高格调的教育,轻视了低层次的“底线”教育。因而使我们的教育产生了不少弊端。例如:过分的强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主义,却忽视了“珍惜生命”的底线教育,导致一些学生因学习负担过重或因遭受挫折而轻生。再如:“在做生活的强者”的教育声中,只注重领先一步,出人头地,胜者为王等强者概念,考试作弊之风乘虚而入,坑蒙拐骗之徒寻机钻营,争强好胜、打肿脸充胖子的也时有所见。它突破了做人要诚实的品质“底线”。因此,我们应倡导“底线教育”,一要分清层次,循序渐进;二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三要贴近生活,切合实际。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解决只唱高调,不切实际的道德教育弊端。
2.加强“网德”教育。
目前,学生的网络行为表现为:有些学生利用网络查阅不适合身心健康的内容;有些学生在智力“挑战”的诱惑下,制造、散布病毒;有些学生对网络攻击、破坏、并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这些状况,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正确引导,控制学生网络行为已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学校依德治校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加强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教育,我们必须重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教育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观,逐步分辨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合法的,哪些是不道德的、不合法的,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二是在网络上安装过滤软件,使学生无法接收到不良信息;三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不仅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减少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冲击以及抵消因素;四是开设“绿色网吧”,专供学生上网学习,使学生接触到有益的健康的东西。
3.重视“远离”教育。
“远离”是相对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有些东西随时随地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由于学生还缺乏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中小学生对有些东西要远离,如“远离犯罪”、“远离毒品”等。这些年来,“远离”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认为,除了上述这些“远离”教育以外,学校还应开展以下“远离”教育:
(1)、远离失学。失学不仅对自身家庭造成危害,也会给社会带来麻烦,甚至造成危害。远离失学,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有利。
(2)、远离伤害。随着学校的不断社会化,学生受到的伤害也越来越多,防不胜防,诸如人身伤害、思想伤害、精神伤害等,远离伤害,确保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总之,加强对学生远离教育,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具体最直接的教育内容,要加强“远离”教育的本身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其产生根源、造成的危害以及防范措施。开展“远离”教育,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培养以“四有”新人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