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2009-05-04罗剑波周文宣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4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校园文化校园

罗剑波 周文宣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人们的经济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都发生着很大变化,并且市场经济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成长中的大学生面临日益增多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到自己最薄弱的素质是心理素质。如何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其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以迎接社会的挑战,这是高校教育和理论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一代大学生群体表露出来的心理特征十分鲜明,突出表现在卓尔不群的个性化人格结构上,这是对奴性化群体心理人格结构的反叛与突破,是未来社会创造性的源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是人类自身生命的创新与升华,是人类自身素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铸造。但是这种个体人格心理的负面效应也是明显的,如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缺乏团队精神,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事原则等。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如何面对挫折,如何调节不良情绪,如何协调人际关系,如何确立自我等等,都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事情。事实表明,在大学期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感到困惑和迷茫,有的甚至发展成为心理障碍。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环境适应问题

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他们从中学到大学,环境发生了改变,离开了长期依赖的家长和老师,一些大学生内心深处便产生了恐慌和恋家情绪。对新环境的不接受,自理能力的不足,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些学生出现了独立与依赖的矛盾,很容易产生多种适应性心理问题。有的学生来到新的环境,面临理想与现实的较大反差,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便感到茫然无措,并由此产生失落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其中一年级新生表现得最为突出。

(二)人际关系障碍

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由于各自的经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不同,同班及同寝室同学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个性特征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使气氛紧张,导致心理压力。大学生希望社交渴望友谊,然而由于害羞、自卑、不善言辞、缺乏社交基本技能等原因,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害怕交际,不愿敞开心扉,自我封闭。这种矛盾心理很容易导致压抑、孤独,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难题。

(三)自我认知失调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大学生向往和追求的目标。社会心理学家菲斯汀格指出,一个人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大学生在中学是学习尖子,但到了人才荟萃、高手如林的大学,失去了原来的领先地位,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突。少数大学生由自傲走向自卑,信心下降,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大学的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有的学生无所适从,表现出困惑的心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没有发展前途,缺乏学习兴趣,因而情绪低落,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四)就业压力造成的心理负担

随着择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择业,他们既向往又担忧,既对自己有很高的期盼,又怕自己失败受挫。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一方面,他们渴望竞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理想的职业,以证明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竞争的激烈又不免使他们犹豫担心,害怕竞争中的失败,担心选择带来的风险,畏惧探索中的困难,自卑恐惧焦虑急躁的心态不时出现。这些悲观情绪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心绪抑郁,使他们对前途失去希望,更有甚者觉得生存没有意义。

(五)生活挫折引发的不健康心理

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在家长和教师的保护下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的,很少遭到过严重的挫折,更缺乏独立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因而在遇到诸如失恋、失去朋友、家庭的重大变故、经济困难等挫折时就束手无策,影响他们心理情绪的稳定,从而造成他们焦虑、烦恼、自卑、痛苦、嫉妒、失望、逆反等不良心理。这些问题常使大学生能力受到抑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交往能力受限制,严重的还会使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如头痛、头昏、消化功能紊乱等。

因此,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等学校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在现今条件下,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多方面的,而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能起到很好的影响作用。

二、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尔基说:“赏心悦目的环境可以使人心旷神怡,奋发图强的气氛可以使人奋进”。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校园文化的内涵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组合体,是指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具体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种文化形态,分别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一)校园物质文化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

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大小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这些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各种设施,以其独特的校园风格和文化内涵,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首任校长乔丹所言,校园的“长廊连同他们的华贵的圆柱,也将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每一块砌墙的石头必定会给学生以美和真的熏陶。”校园环境建设应着眼于文化氛围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要千方百计地让草木“说话”,让石头灵动。比如建筑风格,既要体现学校深厚的历史传统,还要体现新时期办学理念和青年学生朝气蓬勃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以传承和创新的理念指导校区的建设规划,通过对建筑物的造型装饰,对办公室、教室的布置,对树木花草的种植培育,对校园雕塑的摆放,对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校园环境的点缀,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之中陶冶情操。置身于美丽的校园环境中,在这样的文化的影响下,能对大学生起到塑造美好心灵、激发进取精神、调节心理状态等重要作用,做到人与环境、自然的和谐。

(二)校园制度文化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保障机制

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校纪校规等各种规章制度,是学校科学管理、严肃纪律、约束与规范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管理机制。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为大学生评价自己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人格形象提供了衡量的标准。制度文化一经形成,能凝结为一种无需强制即可在代代学生中自然传承的精神文化传统。因此,高校必须建立起富有人文情怀与创新活力的制度文化体系,充分发挥制度文化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的育人功能。完善、规范的制度体系不仅仅是约束和规范,更是学校教育者的教育思想、价值观、培养意向的反映,能营造一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理想化氛围,让大学生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可以让大学生尽情发挥出生命的潜力与活力。这种教育氛围,必然会发挥约束、激励、保障、导向的功效,使大学生在观念上、情感上、心理上、行为上按照这样的价值准则自觉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

(三)校园行为文化是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载体

行为文化,主要指师生员工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各类群体(社团)的活动等,是学校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的折射。从内容上看,不同的行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如学术科技文化,以科学性和严谨性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兴趣培养产生巨大的作用;艺术文化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快的情绪特征,并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下获得休息和娱乐,在广阔的天地里尽情地展示天赋与才华,获取奋进的信心。

(四)校园精神文化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提供精神支撑

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其主要内容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表现为学校风气、学校传统以及教职员工的思维方式等,可以说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学校精神一旦形成,可以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可以使大学生保持一致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营造浓厚的精神氛围。因此,任何一所高校都应该重视大学精神的凝炼,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学校风气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校风包括学风、教风以及学校积淀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在学术探索中所形成的风气和氛围,它既是大学精神的综合反映,又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化和外化。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在校风建设中一定要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和解决各种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全面的素质教育理念,加强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可利用讲座、报告、心理沙龙、主题班会、心理知识竞赛、宣传橱窗、广播、校园网络等各种方式,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从而使大学生在多元化的校园文化中养成独立自主、具有个性和创新性的人格特点,铸就经得起考验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校园文化校园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