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与对策
2009-05-04张玉敏曹志强
张玉敏 曹志强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是基本的生产资料,在防治病虫草害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药使用时间的延长,范围的扩大,以及使用量的增加和过度滥用农药,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并造成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由于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隐蔽性、累积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所以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因此要提高认识,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能只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有直接污染间接污染两种,直接污染农药是以浸种、拌种和封闭药的形式,直接将农药施入土壤。其次是在喷雾时直接落到地面上或附着在作物上,经风吹雨淋而落入土壤中。间接农药污染是大气中悬浮的农药颗粒或以气态形式存在的农药经雨水溶解和淋失,最后落到地面上,或死亡的动、植物残体,或灌污水将农药带入土壤,目前大豆田长期使用高残效除草剂的地块,导致玉米经济作物无法调茬,大豆也表现根系发育受阻生长缓慢,个别地块出现大量死苗现象,导致减产、减收甚至失收。
二、农药对植物的影响
田间施用的农药,渗到作物的根、茎、叶和果实中,由于作物对农药的吸收富集和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使许多农畜(禽)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过高,其次是化学除草剂的长期、单一施用,人为地致使某类植物灭绝,或是使其基因型发生突变,从而影响到植物种群数量和多样性。
三、农药对动物的影响
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杀虫剂,杀害了许多无害天敌,这就对昆虫的种群数量的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大影响,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一些害虫消灭了,一些原来危害不大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同一种农药的长期使用导致一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甚至有的诱发了新的害虫,另外,通过食物链和呼吸作用产生对深海鱼的污染,导致鱼虾某一种品种灭绝,禽鸟取食被农药污染的农作物种子、昆虫、粮食和水生生物也会受污染而死亡。
四、农药对食物的污染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农药对人类的影响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在使用农药过程中不符合安全操作规则而造成的急性中毒,间接毒害是农副产品中残留的农药通过人体长期的吸收、积累而造成的慢性中毒,其次是农药对食品的污染,农药通过食品进入人体,在人体脂肪、人乳和血液中都普遍能检出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脂溶性高,易于在人体脂肪、肝脏内积累,对人的分泌系统、免疫功能、生殖机能等造成广泛影响,有机磷农药具有神经毒性,慢性中毒时会引起疲倦、头痛、食欲不振和肝肾损害,严重时导致神经紊乱,此外,氨基甲酸酯农药有致癌、致畸和诱变作用,所以说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五、农药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1、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就是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总体观念出发,以预防为主,本着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有机地协调使用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和化学的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来防病、治虫,灭草的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高产、少公害或无公害的目的。
①农业防治:利用耕作和栽培等一整套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避免或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②生物防治:利用有益昆虫和微生物防治农林病虫草害的新方法,利用自然界原有的病虫天敌,促使其迅速繁殖,来控制病虫害危害,或人工饲养、繁殖、释放补充农业生态系统中害虫天敌的种群数量和种类,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③物理防治:利用各物物理因素,机械设备和现代工具来防治病、虫、草害,是综合防治中重要的辅助措施。
④化学药剂防治:
由于化学药剂具有广谱、快速、效果好、使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在使用时要把化学农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污染和破坏作用降低到最小限度,适用高效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合理使用农药
首先要对症下药,农药的使用种类和剂量因防治对象不同而不同,适时、适量用药,杀虫农药要根据预测预报掌握,在害虫发育中抵抗力量弱的时间和害虫发育阶段中接触药剂最多的时间施用农药,杀菌农药的使用要在作物发病初期使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总之杀虫,杀菌农药的使用要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和不同的药剂选择最佳的使用技术和用量,不可随意加大药量。
六、合理轮作,消除农药污染
农作物种类不同,对各种农药的吸收率也不同,在农药残留较重的地块,在一定时间内不宜种植抗药性差的敏感作物,如板豆、小豆等,有机氯农药污染较重地块,采用水旱轮作方式可减轻土壤污染程度。
七、合理使用农药品种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防止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超标,影响销售而造成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