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土鸡一双“科技翅膀”等
2009-05-04乔地等
乔 地等
给土鸡一双“科技翅膀”——记国家发明奖二等奖获得者、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康相涛乔地
不少吃过河南“固始鸡”的人都说:“味道比想象中的还好!”他们可能想不到,是科技的力量让“固始鸡”从河南“飞向”了全国,不仅圓了农民的脱贫致富梦,也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国人的食物品质和生活质量。
而给“中国土鸡”插上一双科技翅膀、带着养鸡农民去飞翔的,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家禽育种专家。他就是200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得者康相涛及其团队。1月9日,康相涛凭借“中国地方鸡种质资源优异性状发掘创新与利用”这一获奖项目,登上人民大会堂领奖台。
今年46岁的康相涛,现为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还兼河南省家禽种质资源创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曾荣获河南省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乡村青年科技文化节”十佳科技名人、“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青年才俊奖”“河南省管优秀专家”等称号。
康相涛从小出生在农民家庭,在他的眼里,农民要脱贫致富,与发展畜禽养殖业息息相关,他就是靠家人把舍不得吃的鸡蛋换成钱完成学业的,因为这种情结,他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留校后,一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农民借助科技的力量,早日脱贫致富。
“固始鸡”是河南家禽的一个地方品种,因其耐粗饲、抗病力和觅食力强,肉蛋品质优良等优点,而得到家禽育种界关注。河南当地一家以“固始鸡”开发为主的畜牧龙头企业,在科研开发效果上一直不明显,他们与康相涛联系后,与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签订了长达20年的技术合作合同,由康相涛带领他的科研创新团队进行“固始鸡”选育和研究。
“‘固始鸡的开发,打破了长期以来,养鸡下蛋为换盐的传统自然经济束缚,步入了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的轨道,也使固始县农民的增收非常明显。”2008年,通过“核心户带农户、散养固始鸡”模式,发展散养母鸡专业户5万余户,饲养量突破1500万只,户均增收6000余元。同时,还在周边及外地推广优质固始鸡苗2100万只,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固始鸡”及其鲜蛋,双双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与其说他是一名专家,不如说是一位农民。”康相涛的许多同事都感慨地说,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大学毕业后的24年中,有16年之久,他把家一直安置在学院的畜牧站,不放过科研实验中的任何细节,称得上是工作在第一线,生活在第一线,当时,他家的厨房就在牛舍隔壁,每逢夏天,厨房里到处是苍蝇。他经常在鸡舍、孵化室里一呆就是通宵,认真观察土鸡的生长发育状况,2001年后,他的家虽然搬出了畜牧站,但他经常留在这里,除了外出开会,都坚持要到鸡舍里看看。
提起往事,康相涛话语中自豪大于辛酸:“没有当时的实践积累,就不会有现在的成绩。”他认为,畜牧养殖业是一项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它的发展将带动饲料、兽药、皮革、食品、贮运、冷藏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拉长农产品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最终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作者:乔地摘自《科技日报》
吴昊:“海归”当村官尤亚辉张俊伟
“一个留过学的机关干部,却整天与我们农民摸打滚爬,并在很短时间内就使脏乱穷著称的村庄发生了根本变化,真是不简单。”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大吴庄支书吴德友一说起“海归村官”、村主任助理吴昊,话匣子就搂不住了。
吴昊出生在大吴庄村,2001年南开大学毕业后,考入英国诺桑比亚大学商学院,2004年取得该院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被漯河市人才办招到市发改委工作。无论是外出求学,还是参加工作后,吴昊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到大吴庄村瞅瞅,但每次看后,心中都沉甸甸的。能为家乡做点什么?成为吴吴放不下的惦记。市里启动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后,吴吴立即报了名,并走上村主任助理的岗位。
刚上任,吴吴就领着村两委干部跑相关部门,拜访在外工作人员,发动群众捐资修路。修路首先要清障,涉及到部分群众的利益,工作阻力很大。吴海江老汉家门口堆放着6万多块砖,听说村里要他腾空,抵触情绪很大。吴昊就和村两委班子上门做工作,经过10多次促膝长谈,吴老汉被吴吴打动了,他把腿一拍说:“孩子,冲着你这份热情,俺今天就把砖搬走,”半个月后,宽4~5米、长5800米的道路修起来了。接下来吴昊又多方协调,开挖下水沟2000米,在原来堆放垃圾、柴火的地方上装上了路灯,建起了体育广场,村民房前屋后还栽上了大叶女贞树、广玉兰、百日红和竹子。
吴昊决定发挥大吴庄村离市区较近的优势,发动群众种植大棚无公害蔬菜。可没想到,一开始就碰上了“钉子”。吴昊没有气馁,他白天到地头,晚上进农户,耐心细致地帮群众分析市场,细算收益对比账,并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开眼界。又和农村信用社协调,帮助群众贷到了10万元启动资金,建起了60座大棚,全部种植无公害蔬菜:仅此一项,群众年增收入90多万。
(尤亚辉张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