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杜蒙县水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09-05-04王洪兴王海洋何宏新

现代农业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立枯病炼苗水层

王洪兴 王海洋 何宏新

1品种问题

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高产、优质品种,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种稻农民积极探索,不断追求的。近几年,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应用面积逐年加大,据统计全县共引进近百个水稻优良品种,为全县水稻单产的大幅度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水稻生产品种选用上存在着突出问题:一是水稻品种多、乱杂稻米市场竞争力差;二是个别品种生育期偏晚或偏早,偏晚的极易造成贪青晚熟,减产减质,偏早的、产量偏低、浪费资源;三是个别品种品质不佳,效益不高。像空育131品种,在我县已经种植10多年了,由于空育131的垂直抗性,生理小种发生变化,抗腐能力下降。在气温正常的年份,能够获得高产,在气温稍异常的年份,就会发生稻瘟病,叶鞘腐败病等病害。尽管我们大力推广种植超级稻的优良品种,但许多农户在品种选择上还存在盲目性,影响水稻的品质及产量,对机械连片收割及稻谷收购带来诸多不便。

要解决水稻生产品种应用中的问题:一是要做好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筛选试验,把优质、高产的优良品种示范给稻农特别是超级稻品种;二是要充分利用国家良种补贴政策,加大品种整合力度,提高稻米市场竞争力。

2育秧过程存在的问题

2.1播种量过大

在育秧过程中,不论是新开发稻区还是老稻区,播种量过大的现象都有所发生。实际操作时,机插每盘播种量增加到150D~250g,抛秧每孔增加到8~10粒,甚至10粒以上,由于播种量过大,造成秧苗瘦弱,色泽不正,移栽到本田后,表现为缓苗慢,分蘗力差。因此,一定要按标准适量播种,机械插秧播种量,以每盘100—130g为宜,手插秧以300—350g为宜,拋秧以每孔4—6粒种子为宜。

2.2育苗操作不当

一些农产在水稻育苗过程中,没能按照水稻育苗的技术标准,认真执行,出现秧苗不齐,秧苗弱小等问题,导致移栽到本田后返青延迟。抗病力下降,以致减产,另一方面壮秧剂没拌匀,部分种子在土中直接受药害,导致出苗不齐;秧苗没拱土时就浇水,水流把床面的除草剂冲到一起,使部分地方的种子在土中受除草剂药害,出苗不齐。再有棚膜原因,导致出苗不齐、蓝色膜在温度低,光照少情况下,棚内发暗,秧苗出的不齐,而白色膜在这种情况下亮些,出苗整齐。气温正常时,蓝膜和白膜都出苗整齐。要培育壮苗必须做到,壮秧剂与苗床土混拌均匀,苗床浇适水,在2叶期前,原则上不要浇水,没出苗时更不要浇水。覆土时必须过筛,薄厚均匀,厚度在0.5-1cm在秧苗立针期撒去地膜后,要每天早上通一次风,时间仅5分钟,随秧苗长大,秧苗通风时间相应延长,这样才能培育出壮苗、健苗。

2.3炼苗存在的问题

炼苗是预防生理性立枯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生理性立枯病的发生与早春气温的变化有很大关系,一般连续出现10℃(2以下低温或温度不稳定,忽高忽低的时候就极易发病,我县部分稻区由于延后炼苗始期,一叶一心到二叶一心期床内温度经常超过30℃,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秧苗的素质,削弱了秧苗抗低温的能力,一旦遇上不良气候条件,加重生理性立枯病的发生程度,由于延迟炼苗时间或者不炼苗,再加上播种量过大,就会形成“牛毛苗”:绒密、细长,娇弱、抗逆性差,易得病,秧苗上插秧机后很容易被拦腰切断或损伤根系。

因此,水稻育秧工作中,应重视炼苗,应在秧苗出齐后一叶一心期开始炼苗,刚开始通风炼苗时,要在秧床背风面小量通风,随苗龄的增加和气温的升高而逐渐增大通风量,秧苗1叶期,棚内温度不高于28℃;秧苗2叶期,棚内温度不高于25℃;秧苗3叶期,棚内温度不高于22℃,当昼夜平均温度稳定在12℃以上时,可揭膜完全通风,通过炼苗,来增强秧苗耐风寒,抗病的性能。

3水层管理问题

3.1水层无明显的深浅变化,缓苗期部分田块水层过深而造成漂秧现象(抛秧田比较严重)。

分蘖末期不能排水晒田而造成无效分蘗增多,成熟期往往由于水层过深而造成贪青晚熟,所以,插秧,抛秧后应保持水层5-6cm,突出强调的分蘖后期(7月10日左右)应排水晒田,晒到稻田退黑转黄,新土不开裂为度,这是控制无效分蘖,增加有效成穗率,防止倒伏,促进早熟的有力措施之一。

3.2田间工程不尽完善,部分田块不能达到单排单灌的标准,灌水排水都是一条渠,出现能灌不能排时现象,这样的弊端主要有两个:一是不能及时灌排,不能按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给水,控水,如果发生潜叶蝇也不能排水控制漫延,二是串联排灌容易造成病害的相互感染,因此,在田间工程设施上仍要坚持单排单灌的原则。

4病虫害防治中存在问题

在水稻秧苗管理过程中,不少农产不进行防病,等到发病时,又不能及时正确选择药剂防治,导致秧苗病害严重,秧苗素质下降。目前,我县苗期发生的病害有纹枯病、恶苗病,本田常发生的真菌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立枯病、严苗病等,针对稻瘟病我们用40%稻瘟灵1.5kg对水300倍喷雾,也可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隔10天用一次药。发生为害较严重的害虫有潜叶蝇,负泥虫等,用40%氧化乐果乳油750g,对水450kg喷雾,防潜叶蝇:用2.5%敌杀死乳油225-300ml,兑水225—300kg喷雾,防泥虫。总之,水稻病虫害防治,应该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第一,应该选用抗病虫性强的品种,合理布局,用不带病菌和线虫的种子作种。第二,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既能促使水稻稳健地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又能在一定范围内控制环境条件,减轻病,虫的危害。

猜你喜欢

立枯病炼苗水层
黄渤海不同水层中浮游植物对灰霾添加的响应
“循环”式炼苗对烤烟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观赏植物无糖组培苗炼苗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高压电缆大截面分割导体焊接后的机械性能及缓冲阻水层设计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沼泽小叶桦丛生芽生根培养及移栽炼苗试验
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
不同炼苗密度对桉树轻基质幼苗的影响
灌溉水层对直播稻发芽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