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2009-05-04薛秀丰
薛秀丰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抗病育种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各地均选育出一批高产、优质和抗病品种,正在生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抗晚疫病的品种,进行茎尖脱毒后在生产上起到了高产、稳产的作用,因而,我国的马铃薯产量在不断地提高。
1深耕
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并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马铃薯的须根穿透力差,在块茎播种后出苗前,根系在土壤中发育得愈好,幼苗出土后植株生长势愈强,产量愈高,特别是前期生长比较缓慢的品种,尤为重要,所以,深耕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基础。就我省来说,耕深15~18厘米时,松土层可达30厘米左右,在同样条件下种植马铃薯,比浅耕的增产10%左右;耕深36厘米的较18厘米的可增产63.1%,并且在深耕的条件下可把马铃薯的产量提高到亩产2500千克以上。
2施足底肥
播种前最好1次施足底肥,以便马铃薯根系充分发育和不断提供植株生长所需养分。特别是有机肥和磷、钾化肥在播种前施入效果好;氮素肥料的,施用要根据土壤肥力,不可盲目施入过多,在土壤肥力水平高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植株徒长。可把全部氮肥的2/3作基肥施入,留1/3作追肥。重施底肥可把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一般每生产1000千克块茎,需要氮素5千克,磷素2千克,钾素11千克,如果在不施肥的情况下种植马铃薯,每亩可收500千克块茎,也就是土壤本身可提供氮2.5千克、磷1千克、钾5.5千克,在这样的基础上产量指标定为2 500千克时,即应施入氮素10千克(即含氮20%的硫酸铵50千克)、磷素4千克(即含磷17%的过磷酸钙24千克)、钾素22千克(即含钾50%的硫酸钾44千克)。注意这是除土壤提供氮、磷、钾以外的补充施肥量,它只能满足生产块茎2000千克的需要。有机肥或农家肥的种类多、差异大。按厩肥含氮0.87%、磷1.14%、钾1.82%计算,施肥量按1200千克计,可提供氮10.4千克、磷13.7千克、钾21.8千克,加上土壤的肥力,是可满足亩产2500千克块茎的需要的。
3选用良种
良种首先要高产、稳产。高产需要植株生长健壮,块茎膨大快,养分积累多;稳产必须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和抗逆力。我国各地都有一些优良品种,但病毒性退化,往往使这些品种丧失了丰产性,因而良种还必须与脱毒技术相结合,只有良种脱毒,才能使良种高产得到保证,我省属于一季作区,良种要求耐旱、休眠期长的中晚熟或晚熟品种;间套作要求株型直上一植株较矮的早熟或中早熟品种,当然,还要针对各地的主要病害,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这样才能使品种在产量等方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4播前催芽
春薯催大芽播种比不催芽可增产10%以上。催大芽要求播种的整薯或切块上芽长2~3厘米。贮藏窖温度低或休眠期长的品种,应在播种前40天左右将种薯放在室温15~18℃的散射光下催芽。幼芽可在散射光下健壮生长,不会形成又嫩又长的白芽。块茎堆放以2~3层为宜,不要太厚,否则下边块茎芽太长,不利于播种。催芽过程中对块茎要常翻动,使之发芽均匀粗壮。总之,催芽播种可使苗齐、苗全、苗壮和植株早发育,有利高产。
5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是取得高产的重要环节。适时是指土壤10厘米深处地温达到7~8℃时播种。同时要考虑种薯的发芽状态,如果是已大量发芽的种薯,宁稍晚而勿过早,只要播种后不产生子块茎,能保持全苗,在生长期中加强管理,仍可获得高产。倘若需要提前播种可加盖塑料地膜,可提高地温3~5℃,一般能提早播期10天左右。这样既可避免土壤温度过低,产生子块茎,又可早收。每亩种植株数和播种量因品种而异,一般每亩3500~5000株,播种量100~150千克。
6加强管理
马铃薯生长期间管理的重点是,前期中耕除草,追肥,培土;后期注意排灌,防治病虫害。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少则20天左右,多则30~40天。播种后因温度逐日上升,杂草丛生,在马铃薯齐苗后应及时除草。一般在植株封垄前除草2~3次。追肥宜早不宜晚,追施后要及时灌水,否则肥料不能溶解,根部不能吸收利用。培土应结合第二次中耕除草进行,一般培土2次,植株封垄前培完,防止块茎外露变绿。食用块茎在表皮变绿时,龙葵素(茄碱)增高,含量超过20毫克/100克,人、畜食后均会中毒。
马铃薯比较抗旱,但要获得高产就不能缺水,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80%比较合适,尤其在夏季高温阶段,土壤温度达30℃左右时,对高温敏感的品种会产生畸形块茎,及时灌溉,降低土壤温度,有利于块茎正常生长。如果雨后田间有积水,应立即设法排水防涝,否则将造成块茎腐烂。另外,在植株生长期间对不抗晚疫病的品种,要及时控制中心病株的扩大传病,采取药剂防治,不使疫病发展,为害马铃薯最严重的害虫是28星瓢虫的幼虫,一旦出现成虫即应喷药杀灭,把防治工作提早到杀灭成虫,尤其是产卵阶段最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