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救助及引导

2009-04-29

商情 2009年52期
关键词:贫困生

苏 莹

[摘要]高等教育是让学生能够从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和谐社会。近几年,高校贫困生逐年增多、国家政府奖励、资助的金额力度逐年加大,加强贫困生的管理及思想教育已成为现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这个特殊群体更多是存在着思想上、精神上的贫困,本文就因精神贫困对贫困生产生的各方面影响,分析精神贫困的主要表现和形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于做好贫困生的心理救助及引导工作。

[关键词]贫困生 精神贫困 救助及引导

一、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的主要表现

1.虚荣心强

虚荣心强主要表现在经济上和物质上。一些贫困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堪家庭的重负相互攀比,“打肿脸充胖子”、大手大脚花钱、追求奢侈的生活严重者走向了骗钱偷钱的道路;有的怀着人穷志不穷的心理,不可抑制的抗拒着师生善意的帮助;还有一部分贫困生不敢正视现实,惟恐别人知道自己是特困生,学校安排的勤工助学岗位,许多同学都是趁人少时抓紧打扫,怕被别人看见丢了面子,这部分学生以“家贫”为耻辱,在老师、同学面前极力的掩饰自己心中的不平横。

2.消极、自卑心理严重

有些贫困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参加集体活动,对学习、生活、朋友淡漠,个人交往的圈子很小。自己只闷头读书,不和同学沟通,同学不了解他,也就不敢和他交往,结果使他变得越来越孤僻,慢慢封闭自己。还有一些同学盲目地参与经济活动,这些活动不是没有结果就是不了了之,学生的自尊心一挫在挫,导致消极情绪严重,,严重者走向了跳楼的极端.

有的学生有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只要把学习学好了就行,就没有人看不起自己,故而,为了维护自己所认为的自尊,不敢或不愿参加活动,放弃了在其他方面发展的机会,就更加加重了自卑感,严重者走向跳楼的极端。有的失去精神寄托面对经济的压力,有些特困生幻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以至走上偷盗、骗取他人钱财的道路,从而在人生态度上产生了较大偏差。有些高校大学生对学校提供的无息贷款不是感谢而是想方设法不还贷款,不仅损害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也使贫困生自身心理开始扭曲变形。

二、精神贫困的成因分析

首先,成长环境中的负面影响。贫困生大多来自于农村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这些家庭的某些落后的文化、偏激的观点、执拗的做风等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了的一些负面影响,从而使学生对社会上或身边发生的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产生思维偏差,没有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性或最低底线;大学校园中出现的贫富差距,如:名牌服装、笔记本电脑、贵族式生活与节衣缩食等,这种强烈的落差给贫困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巨大的精神压力,更加剧了他们对日常社交等学生活动上,心理失衡,或是把一些小的误会加以放大,从而形成心理障碍,很难正确认识到自己的生活现状,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

其次,家庭教育的不适当。家庭教育是学生早期人格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在面临同样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困难时,不同的贫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各有不同,父母没有正确的认识、平和的心态和正常的行为方式教育孩子,那么必然对贫困大学生早期的人格发展造成影响,导致其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有的家长残暴的干预学生自己的选则,有的家长竟然和学校的德育教育背道而驰。所以说父母对学生的身影教育很重要,教育不适当,就会使学生的思维与观念,与现代都市生活和丰富的大学校园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使其导致心理失衡,无法进行正常大学生活和学习。

最后,个人心态不乐观、不积极向上、没有主动性。由于生长的环境及家庭教育的不适当,学生思维封闭、在家里养成的懒散、自由、做事有头无尾等不好的习惯,致使进入高校学习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放任自流,把家庭的贫困、父母的谆谆教导及个人的理想抱负抛之脑后,导致“破罐子破摔” 的扭曲心理,严重者有可能造成心理疾病。

三、产生的影响、心理救助及引导

1.学习上不积极主动,生活上懒散

贫困生要适应大学生活首先要适应身边的环境,特别是贫困生大多来时农村、城镇下岗职工的家庭,就会不知所措,盲目的学习和生活,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学习上不积极主动、旷课、迟到、早退,在生活上消极,整天的聊天混日子、懒散自由、逃避现实、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不和同学们沟通交流、不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慢慢把自己封闭起来,造成心理疾病的产生。

2.人生观、价值观

初入学校的贫困生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盲目的拜金、追求金钱、人生的价值观被完全扭曲,也大大地影响了人生观的形成。树立自强、自立、自尊、自重的思想观念,能够真正面对现实,正确的认识自我价值,顺利完成学业。

3.身心健康

高校贫困生对情绪控制能力比较低,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和所处环境的不同、思想的认识也有些偏差,所以心理承受能力也有所不同,经常心理上的紧张刺激会给他们带来悲观、消极、过分自卑、孤独、恐惧、怀疑、敌对等情绪,当这些情绪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时,他们就会心情烦躁,精神紧张,学习效率低,出现反常举止。生理上出现血压升高,胸闷心悸,失眠厌食,容易疲劳,身体不适等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

4.心理扶贫救助及引导

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对贫困生来说,贫困只是诸多挫折的一种,这种挫折不能逃避,只有坚强的面对挫折,挑战自己,才能使自己的心智更健康、更加成熟,作为高校辅导员更应该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同过网络、报纸、杂志等各个方面完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定自己的目标,珍惜难得的学习、深造机会,用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奖学金为自己解困。自强自立,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幸, 把目前的艰难困苦作为对自己意志的磨练,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提高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用正确的心态与家人、朋友、同学相处,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互动的过程中体会自身的价值,克服依赖、自卑心理,缓解心理矛盾、完善自我意识来提高贫困生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保庆.高校收费与资助贫困学生工作释疑[Z].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4,(10).

[2]刘万永.救助贫困生仅仅给钱是不够的[N].中国青年报,2004.8.27.

[3]袁敬伟等.高校生活困难学生心理状况分析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1999,(4):121.

猜你喜欢

贫困生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让贫困生有尊严地受助体现人本理念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大学生因穿耐克鞋被取消助学金
穿耐克鞋就被取消助学金:贫困生该是什么样子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以餐费金额评定贫困生不科学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