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还是不发

2009-04-29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张老师稿件观点

聂 闻

又放下,又拿起。对于《“全民”作家化》这篇稿子,发,还是不发?我犹豫不决。

“我们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作家,这个目标应贯穿整个作文教学的始终”“我们的作文教学,甚至可以说整个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作家”……对于这些偏激的观点,我本人是持否定的态度。因为在《用精神来润泽生命》中,对于语文及写作,我曾写下过这样的文字:“用精神来润泽生命,这应当是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也是写作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不做未来的“哑巴”》中,我又写道:“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以培养作家为目的,那我们百分之九十的语文教学都是失败的教学。因为再优秀的语文老师,也只能是教会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用笔说话、用笔表达的能力,而不是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作家。”

很明显,就认识上来说,我与张志红老师的观点是相对立的。但是,就是这篇稿件,让我看完一次,在决定取舍之时,我不得不静下心来对它再读一次。再读,偏的地方,觉得还是偏,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有了下面的这些想法。对于一个从事教学多年的语文教师,将自己关于语文及作文的认识与观点陈述得如此明晰而深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在写下他的观点时是翻阅过许多书籍、接触过这方面不少观点和论述的。正因为这些论述有别于张老师对语文、作文的感知、感觉,所以他才拿起笔来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似的写出了自己的观点,单是这一点精神,就值得我们每一个有志于治学的人学习。这是其一。

治学,就要读书,就要查阅资料,就要追根溯源,将这一学科的思想脉络理出个头绪来,为自己的言之成理夯实基础。关于这一点,张老师在“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做到了,而且还做得不错。这是其二。

“学生的作文无异于‘真正的写作”,“学生作文有他们的读者群”,“语文老师和阅卷老师只相当于‘编辑”,“写者”的提出等等,所有这些,都让人感觉到这篇文章背后那种思想的流动,那种探索的艰辛!这是其三,也是其最为闪光之处。

对于语文及作文教学的本质,这是一个学界探讨了多年的问题,研究者从各自研究的目的、成果、经验出发,到目前已渐渐形成了不少的共识,正因为这些共识,才让我们觉得张老师的观点与众不同。但是,对于学术上的问题,特别是人文科学,有不同观点的存在,这门学科才能有活力,在探索中也才更能触及问题的本质。既然如此,为什么就不能让张老师的这种观点也成为一家一派之言?教育,说到底,最终目的就是一个“效果”,任何有效的教学都是好的教育,而不应该依门派、类别而加以取舍。张老师的这种“作家”说(或用张老师的“写者”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只要对孩子们学习语文、学习写作有效,为什么不可以说呢?从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这一方面来说,张老师的观点就相当是值得肯定的,对语文、作文教学也是有益而有效的。

因为有了上面的原因,在发与不发这篇稿件上,我选取了发。稿件组上去,心里总是惴惴不安的,因为或许在一些人看来这是一种极其偏激甚或观点错误的稿子,却还要选上编了出来……没想到,曹韧主编支持了我的观点。

关于语文、作文教学的本质或最终目的,读刊的您如果有什么高见,可别忘了给我们寄来您的宏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新作文就是您思想的舞台。■

猜你喜欢

张老师稿件观点
我的问题③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陈道明越俎代庖
观点参考
启事